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7世纪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17世纪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革 命 的 过
英 国 议 会
囚 禁 中 的 查 理 一 世
给 查 理 一 世 下 达 的 死 刑 令
查 理 一 世 被 押 上 断 头
战 争 中 的 克 伦 威 尔 及 其 军 队
克伦威尔驱散议会
斯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 · 1689 - 1742 年的英国 图 亚 特 1、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王 朝 复辟原因、复辟统治。 的 2、议会内部的政治斗争 复 辟 辉格派、托利派。 和 革 3、1688年政变 命 原因、政变成功、君主立宪制的初步 的 结 建立。 束
1、革命前英国的封建专制概况 封建专制国家;封建贵族;教会僧 侣;国王;英国国会。 2、资本主义的发展 圈地运动;工业发展;海外贸易增长; 3、革命前阶级关系的变化 贵族分化出新贵族;农民阶级剧烈分化;资产阶级成分 复杂;城市平民困苦。 4、资本主义生产力与封建生产关系的矛盾 骑士领有制阻碍着新贵族的经济发展; 垄断制限制着中小资产阶级的经济发展。
2、对欧洲大陆乃至对世界都有深刻影响。 3、革命中所产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后来在欧美产生了积 极影响。
1648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 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 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宣 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 这两次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发生的 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 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 要求。 ———马克思
路易十四在经历了法国两次“投石党之乱”后,于 1661年亲政,在这一时期,开始树立绝对君主的权威, 并四处征战,开疆拓土,确立法国的霸主地位。
路 易 十 四 的 统 治
首先,在政治上,他宣布废除巴黎和地 方高等法院讨论国王敕令的权力,并停 止召开全国三级会议,通过把各地贵族 集中到凡尔赛宫来的方法,削弱地方权 贵实力,任命中产阶级领袖担任政府重 要官职。他亲自主持国务会议、政务会 议和财务会议,并掌握最终政策决定权。
重 点 难 点 与 基 本 概
第二节 欧洲大陆的封建制度
1、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2、彼得一世改革; 3、开明专制 4、启蒙运动 黎塞留、路易十四、投石党运动、科尔伯主 义、掷出窗外事件、30年战争、《威斯特伐 利亚和约》、农奴制再版、腓特烈二世、彼 得一世、叶卡特林娜二世、普乔加乔夫起义、 北方战争、《法律大全》、牛顿、霍布士、 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百科全书 派、重农学派。
第二节 欧洲大陆的封建制度 基 一、典型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法国 本 内 二、30年战争后的德意志 三、封建农奴制的俄国 四、18世纪开明专制评析 五、波兰、瑞典、丹麦 六、西欧的启蒙运动
典 型 的 封 建 专 制 主 义 国 家
第二节 欧洲大陆的封建制度
(一)波旁王朝早期的法国 亨利四世、加强王权措施、黎塞留。 (二)路易十四时代——法国专制的顶峰 投石党运动、路易十四和“朕即国 家”、科尔伯主义 (三)路易十五与法国封建制度的危机 路易十五、财政危机、阶级矛盾加剧、 对外战争失败、统治阶级腐朽、启蒙思想兴 法 起。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 · 1689-1742年英国
1、(法)基佐:《1640年英国革命史》商务印书馆 1985 年 2、(英)莫尔顿:《人民的英国史》三联书店 1976年 3、蒋孟引:《英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年 4、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年 5、阎照祥:《英国政党政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年 6、蒋孟引:《论克伦威尔》载《南京大学学报》1982年第 3期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 · 1689-1742年的英 国
“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 或停止法律的执行; 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 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 持常备军。”
1689年《权利法案》
英 国 《 权 利 法 案 》
1714年即位的乔治一世 内阁的原意为 出生于德国,不懂英语,对 密室,早期是国王 英国的事务也不感兴趣,甚 与顾问和助手开会 至不出席内阁会议而让大臣 的地方。后逐渐成 们去料理国事。大臣们有事 为国王直辖的最高 就自己先商定对策,然后再 行政机关。 提交国王,内阁制由此得以形成。国王也就逐渐 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 政 职责。 1721年,罗伯特 ·沃尔波特成为英国历史上 第一任内阁首相。
从1485年到1603年,英国处在都铎王朝 的统治之下。都铎王朝统治时期,正好处于 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资产阶 级正在形成和发展,但又比较弱小,他们还 需要依靠封建王朝保护自己的利益,发展资 本主义经济。都铎王朝为了加强专制统治, 一方面削弱旧贵族的势力,发动宗教改革, 包括设置惩治不顺从的贵族的法庭、反对罗 马天主教会、宣布英国国王为教会首脑等, 这些措施都起了削弱和限制旧的封建势力的 作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 条件。
英 国 议 院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 · 1689-1742年的英国
17 世 纪 英 国 文 化 思 想 的 发 展
约翰· 米尔顿 17世纪英国大诗人约翰· 米尔顿的巨 著——《失乐园》以12卷几十万字的篇 幅,叙述人类的始祖亚当及夏娃两人因受 魔鬼的诱惑而堕落,被上帝逐出伊甸园的 经过。这个圣经《创世纪》中的故事是家 喻户晓的,但是经过诗人米尔顿的描绘, 使它更生动了,他以雄浑的笔触将这个故 事演成惊天动地的神魔交战、人类犯罪的 记录,在世界文学史上是件大事 。
第二章17世纪迄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 · 1689-1742年的英国
内 容 介 绍
第二节 、 欧洲大陆的封建专制制度 第三节 、17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东方诸国的衰落 第四节 、西欧列强海外扩张及其后果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 · 1689-1742年的英国
学习目标:
分析革命的原因;阐明革命的特点;了解革命的意 义;明确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对资产阶级统治的意义。
签署《大宪章》的目的是 为了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 和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 益。以后逐渐形成召开议会决 定重大事宜的制度。议会由国 王和贵族院(上院)、平民院 (下院)组成。 《大宪章》规定:国王在 国家所有重要事务上,包括征 税,必须征求贵族的意见并且 得到他们同意。
英 国 资 产 阶 级 议 会 制 的 确
查理一世
詹姆士二世
威廉三世 玛利二世
1688年,议会赶走 了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 士二世,邀请詹姆士二 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 夫荷兰执政威廉继承英 国王位。这是一场不流 血的政变,史称“光荣 革命”。
英 国 资 产 阶 级 议 会 制 的 确 立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 · 1689-1742年的英国 经过以下几步完成: 第一步,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叛乱法 案》《三年法案》,国王的权利被逐渐削弱。 第二步,1701年的《嗣位法》,使国王丧失 了所 有权利,实权转移到议会手中。 第三步,责任内阁制形成。 内阁制、沃波尔、责任内阁制。
另一方面,为了扩大英国的实力, 都铎王朝鼓励工商业的发展,以壮大国 家的经济力量;鼓励航海业发展,扩大 海外贸易,以便进行海外掠夺;积极推 行殖民扩张,争夺海上霸权。16世纪末, 英国打败老牌的殖民帝国西班牙,成为 海上强国。在这一时期,人文主义也在 英国流行,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思想家, 如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人T· 莫尔、英国 唯物主义的早期代表F· 培根、诗人和剧 作家莎士比亚等。
詹姆士二世
1689-1742年的英国 革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 · 命 的 (一)革命的特点 特 1、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联盟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反对 点 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 和 2、打着宗教的旗号进行反封建的斗争; 历 3、英国革命具有保守性和不彻底性。 史 (二)历史意义 意 1、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扫除了生产力发 义 展的障碍,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现代的立宪君主们
英国女 王伊丽 莎白二 世
丹麦女 王玛格 丽特二 世
荷兰女 王贝娅 特丽克 丝
挪威国 王哈拉 尔五世
西班牙 国王卡 洛斯一 世
第二节 欧洲大陆的封建制 度
学 习 1、掌握德国专制制度的特点; 目 2、了解30年战争及其影响; 3、明确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4、评述德、奥、俄开明专制的内容及实 质; 5、分析启蒙运动的历史地位。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 · 1689-1742年的英国
基 本 内 容
一、英国革命的原因 二、革命的过程 三、革命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四、英国议会制的确立 五、17世纪英国文化、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 · 1689-1742年的英国
英 国 革 命 的 原 因
(一)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封建关系的矛盾
献参 考 文
1689-1742年的英国 论 复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 · : 习 思 1、简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较 早发生的原因。 考 及 2、分析宗教在英国资产阶级 革命中的作用。 其 作 3、述评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 作用。 业 4、评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 与 过程、特点及意义。 讨 1、圈地运动的原因和影响。
英 国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1640 1637 义苏 导格 火兰 线人 民 起 开始
新 议 会 的 召 1649 1660
1688
共和国 内 战
军 事 独 裁 统 治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9
处 新模范军 死 国 王 克伦威尔
封建贵族
宫 廷
权 利 法 案

护国 主
解散
资产阶级 新贵族 查理二世
政 变
2、英国资产阶级议会制的确 立。
君主立宪制(Constitutional Monarchy) 也称“有限君主制”,它是资 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 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君主权利受到 宪法制约和限制的君主制。在这种 政体下,君主是名义上的世袭国家 元首,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家 权力中心在议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