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2、观察法3、实验法4、反射5、无条件反射6、条件反射7、两种信号系统8、操作性条件反射9、相互诱导 10、动力定型二、填空1、心理现象通常被分为_______和_______ 。
也有人认为,心理现象可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个方面。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方法,其中实验法又可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心理学的研究原则有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_。
4、科学心理学的建立是以_____年德国的心理学家_____在莱比锡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________为标志的。
从此心理学从____的范畴中走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是____的机能,____是心理的器官;______是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心理是在______中发生发展的。
______是产生人心理的客观基础。
6、一切心理活动从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脑的_____ 活动,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
7、条件反射形成的神经机制是在大脑皮层上建立_________。
8、挨过棒打的狗,看到人举棒便逃之夭夭,这在心理学上叫__________。
9、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_____和______;基本规律是 ________ 和________。
10、社会生活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作用,主要是通过________来实现的。
11、被野兽哺育起来的孩子表现出相应的动物心理,这类事例充分说明人的心理只有在_______中发生发展,客观现实是其活动的______和______。
三、选择1、心理过程包括___。
A、知和意B、情和意C、知、情、意D、知、情、意和个性2、严格的控制变量并创设一定的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者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该方法是___。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经验总结法3、研究心理学时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避免主观臆断,这是___原则。
A、系统性B、发展性C、教育性D、客观性4、“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描述的是___过程。
A、认识B、情感C、意志D、个性5、个性心理特征是通过____形成并发展的。
A、认识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心理过程6、“望梅止渴”的生理机制是___。
A、无条件反射B、第一信号系统C第二信号系统7、“谈虎色变”“谈梅生津”的生理机制是___。
A、无条件反射B、第一信号系统C第二信号系统8、新生儿生下来遇到冷空气就哭是___。
A、无条件反射B、动力定型C、条件反射D、反馈9、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是___。
A、知觉B、记忆C、情感D、意识10、纠正多余动作时发生的抑制是___抑制。
A、调整B、分化C、消退D、超限11、在狗形成“灯光—唾液”的条件反射之后,它只对40W的灯光起反应,而对80W的灯光不起反应,这是___抑制。
A、外B、分化C、超限D、消退12、对神经系统起保护作用的抑制是___。
A、调整B、分化C、消退D、超限13、司机看见“减速慢行”的标志后,马上放慢速度,这是___。
A、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B、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C、操作性条件反射D、无条件反射14、有机体对于与它有直接生物学意义的刺激的反应是。
A、感受性B、感应性C、感觉D、反映性四、判断1、小孩临睡前的哭闹是负诱导。
2、“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是正诱导。
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条件反射的泛化现象。
4、动力定型是一种定型化、自动化的条件反射系统,一旦形成,就不可改变。
5、人和动物的心理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因此没有本质的区别。
6、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7、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心理意识的复杂性主要取决于人们参加实践活动的丰富性。
五、问答题1、条件反射形成的条件是什么?1、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和联系。
2、如何理解人的心理的实质。
六、事例分析明末初年,名成祖朱棣杀了建文帝夺得皇位后,迁都北京,并把建文帝的儿子朱文圭也带到北京关了起来,从两岁一直关到五十七岁,期间除了供给饮食和必要的衣物外,不许任何人和他接触。
放出来后成了一个什么也不懂的白痴。
试用心理学的理论说明造成此恶果的原因。
第二章感觉和知觉一、名词解释1、感觉2、知觉3、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绝对、差别)4、知觉的基本特征5、联觉6、错觉7、观察二、填空1、知觉的基本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2、衡量感受性大小的标准是________ ,可分为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两种,与感受性成 _____关系。
3、吃糖以后立刻吃桔子,会觉得桔子很酸,这种现象叫___________。
4、盲人靠耳朵“看路”行走,表明各种感觉之间具有________作用。
5、乍进机床锻压车间听不清别人的话,半小时就好多了,这表明了听觉的_____。
6、根据知觉的对象,可把知觉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7、同一分析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___________。
8、相同的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某一分析器,而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现象叫________。
9、“入之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这在心理学中是指由于所引起。
10、“月明星稀”主要是由视觉的引起来的。
三、选择1、方桌从不同角度看,映像不同,仍看成是同一桌子,因为知觉具有____。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2、木棒一截插入水中,木棒弯曲了,这是。
A、感觉B、知觉C、错觉D、感觉对比3、红色和黄色混合成橙色,反映了颜色混合规律中的____ 。
A、互补律B、间色律C、代替律4、有时,人们看到夜空中的月亮在云朵里穿行,这是____。
A、似动现象B、自动现象C、视觉后象5、黄昏时粉笔的亮度不如中午煤块的亮度,但仍把煤知觉为黑的,把粉笔知觉为白的,,这是因为知觉具有。
A、整体性B、理解性C、恒常性D、选择性6、同一分析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
A、感觉对比B、感觉适应C、感觉补偿D、感觉协作7、相同的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某一分析器,而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现象叫。
A、感觉对比B、感觉适应C、感觉补偿D、感觉协作8、“看其所知,不看其所见”表明知觉具有。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9、“一俊遮百丑,”“一好百好”讲的是社会知觉中的____。
A、刻板印象B、首因效应C、近因效应D、晕轮效应10、看到一朵红花,这时的心理活动是____ 。
A、感觉B、知觉C、思维D、记忆11、“甜甜的话语”“轻快的乐曲”体现的是感觉的____现象。
A、代偿B、对比C、适应D、联觉12、军事上的伪装是运用了知觉的____。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四、判断1、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来源。
2、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所以知觉是感觉数量的总和。
3、知觉的对象和背景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
4、下雨时,我们把落下的雨点看成一条线,这是一种错觉。
5、感觉的相互作用可以发生在不同感觉之间,也可发生在同一类感觉之间。
6、染色工人可以辨别出四十种不同程度的黑色,这说明感受性发展的根本条件是遗传素质。
7、感觉具有适应性,痛觉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8、微弱的刺激持续作用于感受器,会引起感受性的降低。
9、对于成人来说,单纯的感觉几乎不存在。
五、问答题1、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2、什么是联觉?常见的颜色的联觉有哪些?3、举例说明感受性的变化发展有哪些规律。
4、知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5、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第三章记忆一、名词解释1、记忆2、记忆表象3、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4、遗忘和遗忘曲线5、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6、形象记忆7、瞬时记忆8、联想9、再认二、填空_____和_______三个基本环节。
从信息论的观点看,1、记忆是人脑对____的反映。
它包括_____、的过程。
记忆的基本过程是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2、记忆的种类很多,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将记忆分为______、 _______、______、和_______;根据记忆保持的时间长短将记忆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在人脑中保持的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_____,它具有_______和_______两个特征。
4、表象是介于_____和______之间的中间环节。
5、关于遗忘的原因,目前比较流行的学说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6、最早系统研究遗忘规律的是______,其“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_____,遗忘的速度是______。
在复习时应_________和(__________)。
7系列位置效应主要是由两种抑制造成的,它们是_________和 ___________。
8、联想是回忆的重要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种。
由“学生想到教师”是______联想。
9、再认的速度和准确性取决于两个条件,即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0、良好的记忆,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种品质,其中________是记忆品质的核心11、依据材料的性质以及是否以理解为基础,可以把识记分为________和______。
三、选择1、“潜移默化”是指影响通过____而接受。
A、有意识记B、无意识记C、机械识记D、意义识记2、“余音绕梁”的现象是____。
A、遗觉象B、听觉表象C、再认D、重现3、记忆的特点:信息的保存是形象的、保存的时间特短,保存量大,编码直接,这是____ 。
A、长时记忆B、短时记忆C、瞬时记忆D、形象记忆4、我们能识别曾听过或学过的各种知识,这是____。
A、再认B、理解C、重现D、保持5、长时记忆中对信息的编码主要是____ 。
A、视觉编码B、听觉编码C、意义编码D、物理特性编码6、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是____的记忆过程。
A、相对独立、复杂B、彼此联系统一C、相互独立7、识记的材料在保持过程中____会发生变化。
A、质B、量C、质和量D、不变化8、一般来说,打字员对文稿中文字的记忆是____。
A、长时记忆B、短时记忆C、瞬时记忆D、运动记忆9、“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____表现。
A、形象记忆B、逻辑记忆C、动作记忆D、情感记忆10、“触景生情”是一种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