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决定状态,心胸决定格局,眼界决定境界我们常常感叹人生苦短,如何在短暂的人生中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最佳状态呢?
庄子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心态,决定了他的生活状态。
怎样才能有一个好心态?怎样才能活出生命的最佳状态呢?
人生百年,我们生命里面的这段光阴,跟整个时间的流程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用庄子的比喻来讲:“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面对这个问题,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态度——达生。
面对生命,我们首先要有一种旷达的态度。
这种态度会决定我们生命的质量。
庄子说:“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
达命之情者,不务命之所无大奈何。
”真正通达生命真相的人,不去追求生命中不必要的东西。
在生命中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要用此生的光阴去追逐了。
生命这东西来临的时候,父母没有征求我们的同意,就把我们带到世界上了,我们是无法拒绝的。
流光要把我们的年华带走的时候,同样不会说征得我们的同意,我们阻挡不住,最后,它自然就走了。
来也无奈,走也无助,这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啊!关键是在于你心中怎么看待你的生命呢,人们常感叹人生的短暂,希望在短暂的人生中能够获取成功的事业。
那么,当我们在确定人生目标时,如何判断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呢?庄子用它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见识和阅历,决定了你的能力和胆识。
生活中有很多人的失败,其实是败给了内心的“在乎”二字。
这种“在乎”会让我们在面临大事的时候,战战兢兢,束手束脚,惊慌失措。
因为我们心中过分地患得,所以患失。
所以,庄子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在有限的生命中,我们可以去学习很多,经验很多,但你心底的在乎与不在乎,你个人的经验系统,会决定你的生命效率。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决定成败胜负的,不一定是一个人的技术水平,而是一个人的心态。
当我们患得患失时,当我们心有所虑时,你所有的经验和技巧,都不可能得到最好的表现。
没有人可以摆脱环境而生存。
当我们都面对恶劣环境的时候,就要看我们内心所酝酿的心境如何。
当一个人的心境可以抵消外在恐惧的时候,这个人才成为真正的勇者,这个人的技巧才有发挥的空间。
如果你的心境已经被环境挫败的时候,你做任何事情都将一事无成。
有的时候,在你看不清
生活坎坷的时候,你反而可以闯过去了;而当你真正看清楚生活中的安与危、利与弊时,也许我们会鼓起勇气,心怀恐惧,还能战胜自我地走过去。
这个时候,行走作为一种技巧,还重要吗?我们内心的判断,才是最重要的。
人就应该用那些本身最合乎规律的事情去应对规律。
在今天这样一个资讯时代,摆在我们眼前的机遇和美味是一样的,只不过要求我们,要以什么样的生存状态去解读它。
生命只是一段流光。
流光在我们手中,绝对的时长不会太多。
我们每个人,再善养生者也不过活出百岁。
生活的质量不一定像我们想像的知识越多、财富越丰、官位越高,他就一定有更高的品质。
当一个人个体的生命,与大道自然合乎一体,我们会在天成之境中,体会到生命至真至纯的欢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