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奘西天取经
• 玄奘离开第四堡,又走了一百多里迷了路, 没有找到野马泉。他正要拿起随身带的水 带喝水,那知一失手,水都洒在沙土上了。 没有水,怎么越过沙漠呢?玄奘想折回第 四堡去取水,走了十几里,忽然想起临走 的时候,他曾经立下誓言,不到达目的地, 绝不后退一步。于是他拨转马头,继续朝 西前进。
• “迷了路”表明玄奘将面临新的危机,为 下文玄奘誓死不后退一步的决定做了铺垫。
• 写 玄奘因为没有水想越过沙漠是非常难的。 因为没有水人几天就能渴死,而且这里还 是大沙漠,水源极少,所以说没有水在沙 漠里行走是非常难的事。
• 这句话通过描写玄奘的心里活动,体现了 玄奘意志坚定的品格。
• 玄奘从长安出发,在边境期间他遭遇了朝 廷禁止出境,凉州边防阻挡,瓜州奉公文 缉拿等重重困难。面对这样的困难,玄奘 设法绕过关卡,却又发现那人心怀歹意, 把他打发走了,自己一人独行。他单人匹 马走出玉门关,到了高昌期间他遭遇了茫 茫大漠的旋风,一连四、五天的干渴…… 但他并没有回头,而是毅然前行,经历了 千辛万苦,终于通过西域各国,来到天竺。
自学要求: 自学要求:
1、大声朗读课文,需要读准字音。 2、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 试着给这篇课文分段。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 本文讲述了玄奘西行取经的前因后果、艰 苦历程,表现了玄奘和尚严谨治学、百折 不挠的精神以及他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和东 西方文化交流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感悟心语: 感悟心语:
唐玄奘西行取经
知识小链接
• 玄奘(602~664),尊称“三藏法师”,俗 称“唐僧”。唐代高僧、佛教学者、旅行 家。本姓陈,名祎,洛阳缑氏人。他于唐 太宗贞观三年,从凉州玉门关西行赴天竺, 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大师受学,后又游学天 竺各地,于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他撰有 《大唐西域记》,此书成为研究古代历史、 地理和从事考古的重要资料。
• 玄奘西行取经,历经各种艰难险阻,但他 始终坚持不懈,以惊人的毅力最终取得真 经,玄奘还将西行途中看到的风土人情, 编撰成书,在弘扬佛法之外推动中外文化 交流。在当时的交通情况下,玄奘完成此 举可谓空前绝后。他这种不畏艰险、坚持 不懈的奋斗精神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 读课文,想一想:在玄奘西行取经的过程中, 他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又是怎样对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