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2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复习指要:
概念: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大气圈的底部
生物圈范围水圈的大部
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
水、适宜的温度、生存空间等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
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植物能增加空气湿度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生产者—植物
生物部分消费者—动物
组成分解者—细菌、真菌
生态系统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食物链和食物网: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营养关系。
生态系统中的
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有森林、草原、海洋、淡水、
生物圈是最大湿地、农田、城市等生态系统
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典例解析:
例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D)
A.池塘中的水草
B.池塘中的鱼
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D.一个池塘
解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它既包括了某一地点的全部生物又包括了环境。
A、B、C都只说了部分或全部“生物”,没有指出“环境”;只有D符合生态系统的含义。
答案:D
例2、维持生态系统的存在,下列不是必需成分的是(B)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阳光、水、空气等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要利用无机环境中的阳光、水、空气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分解者可以将这些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所以在理论上,没有消费者生态系统也能维持。
答案:B
例3、在“草→兔→鹰”这个食物链中,如鹰被大量捕杀,则草的数量会(C)
A.增加
B.减少
C.先少后多
D.先多后少
解析:大量捕杀鹰后,兔由于天敌的减少会迅速繁殖增多,兔增多会使草减少,后来兔因缺乏食物、栖息地等而大量死亡,随着兔的减少草又会逐渐增多。
答案: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中生态平衡问题。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正是由于这种制约,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才会相对稳定,即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例4、为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李明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在甲和乙两个花盆中种了大豆,并对
都相同的实验。
本题是为了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可变因素应该是阳光,其他条件则应相同。
本题中却出现了两个不同条件:阳光和水。
因此答案为:甲和乙都应保持充足的水分。
点评:在设计探究实验方案时,应同时考虑两个原则:一是要设置对照,对照应有两组或两组以上;二是一般只设一个变量因素。
基础训练: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生物界非常普遍的现象。
3.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其中主要成分是生产者,直接或间接依赖绿色植物生存的成分是消费者,把有机物归还无机环境的成分是分解者。
4、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而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它们往往是彼此交错连接的,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5、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6、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7、(2005·内江会考)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图解,请你补充完整。
8、以下不能作为资料收集的是(C)
A、书刊、报纸
B、图片、数据
C、猜想、假设
D、音像资料
9、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D)
A.分组实验
B.重复实验
C.独立实验
D.对照实验
10、以下哪项不是仙人掌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D)
A、阳光
B、水分
C、空气
D、有机物
11、下列生态因素中不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D)
A、阳光、温度
B、空气、温度
C、水分、土壤
D、花粉、病毒
1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生态因素是(A)
A.温度
B.光照
C.湿度
D.土壤
13、海洋由浅至深依次生长着绿藻、褐藻、红藻,影响植物这样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
A.阳光
B.含氧量
C.海水温度
D.含盐量
14、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C)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15、下列哪项不是生物的活动影响生存环境的实例(A)
A.银杏树在秋天落叶
B.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
C.草履虫能吞食有机质净化污水
D.蚯蚓的活动改良了板结的土壤
16、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C)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生产者和非生物部分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D、、消费者和非生物部分
17、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C)
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B、森林中的全部动物
C、一条河流
D、一块农田的全部农作物
18.自然界中,一种动物死亡不会影响其他动物的正常生活,是因为这些动物尸体会被(D) A.树叶覆盖B.野狗争食
C.大雪淹没D.分解者分解
19.蜜蜂在找到食物后,会在空中跳“8”字摆尾舞招引同伴前去采蜜,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A)A.合作B.寄生
C.捕食D.竞争
20.螳螂捕食,黄雀在后“描述的是(C)
A.合作B.食物网
C.捕食D.竞争
21.食物链中开始的生物通常是(C)
A.食草的动物B.食肉的动物
C.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D.腐生的菌类
22、下列属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关系的是(B)
A.青蛙捕食蝗虫B.鸟吃草籽
C.松鼠吃蘑菇D.猫头鹰捕食鼠
23、能量在食物链的传递中递减,而农药残留在食物链中却(B)
A.少量增加B.富集
C.减少D.不变
24.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是(A)
A.人B.绿色植物C.高楼大厦D.动物
25.下列哪些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C)
A.海洋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D.淡水生态系统
提高训练:
26、下列生态系统中,哪项不是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物因素(C )
A 、小麦田间的杂草
B 、管理小麦的农民
C 、阳光
D 、小麦的害虫
27、人们经常看到一片圈起的土地,因长期没有旋工,逐渐变成一片协调的生态系统,你认为其原
因是(D)
A 、光照充足
B 、温度适宜
C 、水分适量
D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8.假定地球上没有了阳光,温度仍正常,你估计最后灭绝的生物是(B)
A .绿色植物
B .分解动、植物遗体及败叶枯枝的微生物
C .植食动物
D .肉食动物
29.捕杀森林中的全部肉食动物后,鹿、兔等植食动物的平均奔跑速度将会(D )
A .减小
B .增大
C .不变
D .先减后增
30.某地大量捕捉青蛙,以至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生态平衡失调,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D)
A .生产者
B .分解者
C 消费者
D .食物链
31.下列是温带草原上的部分生物,它们通过食物形成的联系如下图,请根据你掌握的知识把生物前的代号填人方格内。
A .植物
B .鼠
C .蛇
D .鹰
E .食虫鸟
F .植食昆虫
32、玉米种子在适宜的外部条件下,就会萌发成幼苗。
一般来说,影响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包括温度、空气、水分和光照。
有位同学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此提出了疑问,认为以上四种外部条件并非全部都是玉米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
于是,他对此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并查找了相关资料,提出了自己的假设:光照不是玉米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部条件。
下面请你根据该同学的探索与假设,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假设,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材料用具:培养皿2个,纸巾若干,玉米种子若干等
方法步骤:
(1) 取2个培养皿,编为A 、B 两组。
(2) 在2个培养皿上各放入几张纸巾,并在纸巾上各放入10粒玉米种子。
(3) 每天洒入少量的清水,使纸巾湿润。
(4) 将A 组放在有光照的室温下培养,B 组放在无光照的室温下培养。
预测结果:一段时间后,A 、B 两组培养皿中玉米种子均萌发。
实验结论:光照不是玉米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部条件。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