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3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
2.3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
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的分离
一、基础知识
(一) 纤维素与纤维素酶 1.纤维素在生物圈的分布
纤维素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 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都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地球 上的植物每年产生的纤维素超过70亿吨.
人类以淀粉为主要能量来源,但完全不能消 化纤维素,而反刍动物和大量的微生物则主要以 纤维素为能量来源。这是因为,在反刍动物的瘤 胃中生活着大量的可以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3.将滤纸埋在土壤中有什么作用?你认为滤纸 应该埋进土壤多深?
答:将滤纸埋在土壤中能使纤维素分解菌相 对聚集,实际上是人工设置纤维素分解菌生存 的适宜环境。一般应将纸埋于深约10 cm左右 腐殖土壤中。
4.想一想,两种刚果红染色法各有哪些 优点与不足?你打算选用哪一种方法?
方法一是传统的方法,缺点是操作繁 琐,加入刚果红溶液会使菌落之间发生 混杂;其优点是这样显示出的颜色反应 基本上是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
(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是来自 培养基中的 化合物A ,实验需要振荡培养, 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 是 异养需氧 。
例1(20分)某化工厂的污水池 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于降 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 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 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 功地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 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 要步骤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问题:(北京卷)
(二)分离的结果是否一致: 由于在土壤中细菌的数量远远高于真菌 和放线菌的数量,因此最容易分离得到的是 细菌。但由于所取土样的环境不同,学生也 可能得到真菌和放线菌等不同的分离结果。
P30课题延伸: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
一般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 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 进行定量的测定
1.本实验的流程与课题2中的实验流 程有哪些异同?五三P38
(4)转为固体培养时,常采用 平板划线 方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
例1(20分)某化工厂的污水池 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于降 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 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 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 功地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 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 要步骤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问题:(北京卷)
5.为什么选择培养能够“浓缩”所需的微 生物?
答:在选择培养的条件下,可以使那些能够 适应这种营养条件的微生物得到迅速繁殖, 而那些不适应这种营养条件的微生物的繁殖 被抑制,因此可以起到“浓缩”的作用。
本课题知识小结:
【例题解析】
例1 (20分)某化工厂的污水池 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于降 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 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 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 功地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 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 要步骤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问题:(北京卷)
(1)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 选 目的菌,这种培养基属于 选择 培养基。
例1(20分)某化工厂的污水池 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于降 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 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 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 功地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 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 要步骤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问题:(北京卷)
答:本实验流程与课题2的流程的区别如 下。课题2是将土样制成的菌悬液直接涂布 在以尿素为惟一氮源的选择性培养基上,直 接分离得到菌落。本课题通过选择培养,使 纤维素分解菌得到增殖后,再将菌液涂布在 选择培养基上。其他步骤基本一致。
2.为什么要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寻找纤维素 分解菌?
答:由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在富 含纤维素的环境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含量相对 提高,因此从这种土样中获得目的微生物的几 率要高于普通环境。
2.刚果红染色法的原理P28
二、实验设计
土壤取样
选择培养
梯度稀释
将菌悬液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基上 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P28-29 1.土样采集 2.选择培养 3.刚果红染色法分离
课题成果评价筛选出菌落:
对照的培养基在培养过程中没有菌落生 长则说明培养基制作合格。如果观察到产生 透明圈的菌落,则说明可能获得了分解纤维 素的微生物。
2.纤维素酶的结构和作用原理 纤维素与淀粉都是由葡萄糖组成的,但
组成两者的葡萄糖的连接方式不同,因而使两 者的形态完全不同。纤维素是由葡萄糖分子按 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淀粉是由葡萄糖分 子按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
内切酶 (Cx酶)
纤维素酶 外切酶 (复合酶) (C1酶)
葡萄糖苷酶
(二)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 1.刚果红染色法;
方法二的优点是操作简便,不存在菌落混杂 问题,缺点是由于纤维素和琼脂、土豆汁中都 含有淀粉类物质,可以使能够产生淀粉酶的微 生物出现假阳性反应。但这种只产生淀粉酶的 微生物产生的透明圈较为模糊,因为培养基中 纤维素占主要地位,因此可以与纤维素酶产生 的透明圈相区分。方法二的另一缺点是:有些 微生物具有降解色素的能力,它们在长时间培 养过程中会降解刚果红形成明显的透明圈,与 纤维素分解菌不易区分。
(5)若研究“目的菌”的生长规律,将单个菌 落进行液体培养,可采用的方法进行计数,
以时间为横坐标,以 细菌数目的对数 为
纵坐标,绘制生长曲线。
例1(20分)某化工厂的污水池 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于降 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 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 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 功地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 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 要步骤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问题:(北京卷)
(3)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 合物A含量 减少 的培养液,接入新 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使“目的菌”的 数量 增加 。
例1(20分)某化工厂的污水池 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于 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 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 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 养基,成功地筛选到能高效 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 实验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问题:(北京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