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

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


一是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表现在它的同化力、融合力、延续力和凝聚力 等诸方面。
中国文化的同化力和融合力,是其无与伦比的生命延 续力的内在基础。 文化学界有人将七个古代文化——埃及文化、苏美尔文 化、密诺斯文化、玛雅文化、安第斯文化、哈拉巴文化、 中国文化——称为人类原生形态的”母文化”。
二、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
七、经学优先并笼罩一切文化领域
中国伦理型文化还有一个突出的外在形式上的特点,这就 是它的经学传统。 所谓经学传统,是指中国文化长期以儒家经学为主流,有 着一以贯之的传统,形成了独自的特色。 经,本来是孔子所整理的古代文化典籍。
孔子编辑整理的古代文献称之为“六经”,即《周易》、 《尚书》、《诗经》、《礼》、《乐》、《春秋》。 到了汉代,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经”的地位被大大提高了。训解和阐述六经及儒家经典的 学问,称之为“经学”,是学术文化领域中压倒一切的学问, 成为汉以后历代的官学。
中国文化是一种农业文 化,其整个文化的物质基 础的主导方面和支配力量 是在自然经济轨道上运行 的农业。
1.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的形成的条 件是黄河、长江哺育的中华大地为农业生产提供 了极为优越的条件,简单的生产劳动能够维系人 的生存。 2.这一心态的主要表现:一是重农尚农的社 会共识;二是重实际而黜玄想的务实精神;三是 安土乐天的生活情趣;四是包含循环与恒久意识 的变易观念。(简记:农 实 趣 念)
四、尊君重民相反相成的政治文化
尊君思想:
韩 非 :“ 事 在 四 方 , 要 在 中 央 , 圣 人 执 要 , 四 方 来 效 ” (《韩非子· 扬权》)
孔子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春秋繁露 · 为 人者天》) “《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春秋繁露· 玉杯》) 程颐、朱熹等理学家:认为“君权神授” “君为臣纲”
第三讲 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 1学时
第一节特定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结构。
中国文化形成的三条件是:半封闭的大陆性地 域、农业经济格局和宗法与专制的社会组织结构。 在这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环境下形成的稳定的生 存系统和与之相应的伦理型的中国传统文化。
1. 在社会根源上,主要源于中国古代社会宗法体系的完 善及其影响的长期存在。 2. 在社会心理方面,中国人向来对血缘关系格外注重, 其语言表现是亲属称谓系统的庞杂精细。 3.作为社会心理状况的理论升华,伦理道德学说当仁不让 地成为中华学术的首要重心,影响之大,导致道德论与本 体论、认识论、知识论互摄互涵,畛zhen3域不清。
五、摆脱神学独断的生活信念
在西周人的观念中,从宗法中产生道德,而道德成为维系 整个社会的根本纽带。宗法道德观念的确立,使神学独断 的观念削弱以致被摆脱了。 中西比较: 关于道德的起源 关于文明的肇始
六、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
中国文化以“人”为核心,它表现在哲学、史学、教育、 文学、科学、艺术等各个领域,乐以成德,文以载道,追 求人的完善,追求人的理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表现 了鲜明的重人文、重人伦的特色。 对中国文化特征的影响 对教育的影响 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民本思想:
老子认为,统治者必须顺应民意,“圣人无常心,以百 姓心为心”(《老子》第四十九章) 孔子:“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 “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希望统治者 “因民之利而利之”(《论语•尧曰》)。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 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 子· 尽心下》)
消极作用是: 消极作用是: 它将伦理关系凝固化,绝对化,在一定程度 上成为人身压迫、精神虐杀的理论之源。
(注意:三个积极,一个消极。三个积极是鼓励修养、道 德制约、维护正义)
第二节 中国文化的特点
中国文化的总的特征是伦理型,具体特点有: 一是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二是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 三是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 四是尊君重民相反相成的政治文化; 五是摆脱神学独断的生活信念; 六是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 七是经学优先并笼罩一切文化领域。 (简记:二力、心态、政治、宗法、脱神、学术、经学)
三、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
以家族为本位的社会关系的基本单元是“宗族”。 从”亲亲”的观念出发, 可以引申出对君臣、夫妻、 长幼、朋友等等关系的一整 套处理原则,这些处理原则 是以”义务”观念为核心的。
1
高 祖
2
曾 祖
3
4
5
自 己
6
儿 子
7
孙 子
8
曾 孙
9
玄 孙
祖 父 父 亲
这就是《礼记· 丧服小记》中所说的“亲亲, 以三为五,以五为九”,至九而“亲毕”。
德性文化,是指中国传统文化重德,以德摄智 的文化。 智性文化,是相对于德性文化而言的,即重智 的文化,是建立在西方宗教和哲学基础上的文化。
中国文化的伦理型特色表现在:把人伦的观念, 贯彻到天地万物之中。
因此我们也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化是一 种天地合德的伦理型文化。
为什么会形成中国文化的伦理型特征呢?或曰为 什么说中国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呢?
中国伦理型文化的积极作用表现在:
1.强调道德面前人人平等,鼓励人人都加强 道德修养;
孟子主张“人皆可以尧舜”,王阳明说“满街都是圣
人”,都是肯定凡夫俗子可以通过首先修养达到最高境界。
2.对包括君主在内的统治者也可以形成道
德制约和严格要求; 3.在特定的历史条
件下,还能鼓励人们自
觉地维护正义,忠于国 家民族,保持高风亮节。
中国文化的这种经学传统,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 了什么影响呢?
首先,是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各个方面的广泛渗透。
其次,在经学的影响下,科学未能充分独立。 再次,经学传统对中国宗教的发展,也产生着一定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