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零件图

第七章零件图

例如:未注明的铸造圆角半径为 R2-R4。
(三)过渡线
(四)铸件壁厚
壁厚不等处 应有过渡
等壁厚
铸件中各处的壁厚不宜相差太大,一般不大 于2-2.5倍,而且应尽量均匀或逐渐变化。
二、机械加工工艺对结构的要求
(一)倒角
*不要注成封闭尺寸链
尺寸标注形式
链式
坐标式
综合式
主要尺寸、一般尺寸
主要尺寸
一般尺寸
主要尺寸
主要尺寸 主要尺寸
四、标注零件尺寸的方法和步骤
(1)分析零件在机器中的装配定位关系和加工 过程,选择尺寸基准。
(2)按设计要求,标注出功能尺寸;主要功能 尺寸从设计基准引出。
(3)考虑工艺要求,标注出非功能尺寸; 。 (4)用形体分析和结构分析法补全和检查尺寸。
(一)主视图的选择
(二)其他视图的选择
(三)表达方案举例
一、主视图的选择
(一)零件的摆放方式
1.反映零件的加工状态
(二)主视图的投射方向 2.反映零件的工作状态
二、其它视图的选择
选择其它视图时,应配合主视图,以完整、清晰地表达出 零件的结构形状为原则,按其结构逐一分析选取所需视图,最 后调整、修改,使视图配置得当,方便看图。 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注意尺寸配置要清晰,标注方 法和尺寸数值要符合标准规定。
§7-4 典型零件的零件图分析
根据零件结构形状的特点和用 途,大致可分为轴套类、轮盘类、 叉架类和箱体类四类典型零件。 它们在视图表达和尺寸标注方面 虽有共同原则,但各有不同特 点……
一、轴套类零件
二、盘盖类零件
例1
盘盖类
例2
三、叉架类零件 叉架类零件——踏脚座
四、箱体类零件
§7-5 零件结构的合理性
零件的结构,除了要满足设计要求之外, 还应考虑在加工、测量、装配等制造过程所提 出的一系列工艺要求,即应使零件具有良好的 结构工艺性。
一、铸造工艺对结构的要求
二、机械加工工艺对结构的要求
一、铸造工艺对结构的要求
工件
木型
下 砂 箱
铸造工艺过程示意图
上 砂 箱
准间应有直接尺寸相联系尽量使工艺基准重合于 设计基准,
作为基准的线和面是:
(1)零件上主要回转面的轴线;
(2)零件结构中的对称面;
(3)零件的主要支撑面和装配面;
(4)零件的主要加工面。
零件结构中的 零件上主要回
对称面
转面的轴线
三、合理标注尺寸应注意的事项
(一)零件图上的功能尺寸一定要直接标出 (二)标注尺寸时,要考虑工艺要求 (三)零件图中的尺寸不允许注成封闭的尺寸链
※起重螺杆
※右端盖
※支架主视图选择分析
§7-3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总的要求:
零件图中的尺寸标注,除了要符合尺寸完 整、标注清晰、并符合国家标准规定之外,还 要尽量标注合理。 合理性包括:
(1) 保证达到设计的要求; (2) 便于加工和测量。 为了做到合理,在标注尺寸时,必须了解零 件的作用,在机器中的装配位置及采用的加工 方法等,从而选择恰当的尺寸基准,结合具体 情况合理地标注尺寸。
(一)尽量选用基本视图并在基本视图上作适当的剖视等 表达方法,表达零件主要部分的内部结构。
(二)为表达零件的局部形状或倾斜部分的内形,在采用 局部视图或斜剖视图时,应尽可能按投影关系配置在有关 视图附近。 (三)对细小结构,可采用局部放大图。
(四)每一个视图都应有表达的重点,各个视图要互相配 合、补充而不简单重复。
一、 基准及尺寸分类
(一)基准:确定各结构相对位置时的参考位置。
(1) 按基准的作用可分为: 1.设计基准: 满足机器或部件的设计要求选定的基准。 2.工艺基准: 零件在加工、测量等方面选定的基准。
从设计基准标出的尺寸,往往反映机器对该零件的设计要求,它的准确 性直接影响机器性能;从工艺基准标出的尺寸,反映零件加工、测量时的 工艺要求。
一组视图
支架的零件图
技术要求
一组尺寸
标题栏
※右端盖的零件图
§7-2 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和表达方案
画零件图时,要灵活运用机件的表达方法, 选取一组恰当的视图,完整、清晰地表达零件的 结构形状,在方便看图的前提下,力图视图精练、 制图简便。为了达到这个要求,首先应该对该零 件进行结构分析,了解它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确 定表达方案,表达方案包括主视图的选择,其他 视图的数量和表达方法的选择。
第七章 零件图
§7-1 零件图概述 §7-2 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和表达方案 §7-3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7-4 典型零件的零件图分析 §7-5 零件结构的合理性 §7-6 极限与配合 §7-7 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 §7-8 表面粗糙度 §7-9 零件机器或一个部件,都是由若干零件按着一定的 装配关系和技术要求装配组成的 。表达机器和部件的图 样称为装配图,表达单个零件的图样称为零件图。
零件图的四项基本内容:
(一) 表达零件形状的一组视图 (二) 确定零件各部分形状大小和相对位置的一组尺寸 (三) 保证零件质量、形状的技术要求 (四) 标题栏
(一)起模斜度 (二)铸造圆角 (三)过渡线 (四)铸件壁厚
(一)起模斜度
起模斜度
起模斜度
通常对木模造型取为1 ° -3°。对金 属模用手工造型取为 1 ° -2°,机械造 型取为 0.5° -1°。
(二)铸造圆角
铸造圆角
铸造圆角的半径一般取壁厚的 0.2-0.4 倍。 圆角半径可在技术要求中统一书写。
设计基准
工艺基准
工艺基准
二、基准的选择
宽度主要基准
长度主要基准
高度主要基准
主要基准和辅助基准
长度方向的主要基准
长度方向的辅助基准
高度方向的 主要基准
高度方向的 辅助基准
各基准间有直 接尺寸相联系
尺寸基准的要求 零件的主要加工面
零件的主长要、支宽、高每个方向上至少各有一个主要基 撑面准和,装每配方面向上还可有若干辅助基准,若有,各基
合理地配置尺寸链
|dA| 尺寸链、封闭尺寸链 环、终结环、组成环
|dB| |dC|
设:以D为终结环
ABC ( D)
A(最大)+B(最大)+C(最大)=D(最大) |dD|
A(最小)+B(最小)+C(最小)=D(最小)
dA + d B + d C = d D 1. 终结环误差等于各组成环误差之和,选最次要尺寸作为终结环。 2. 终结环空出不注,或注成参考尺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