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汽机房桥吊安装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编制单位:填报说明:本表一式六份,由承包单位填报,建设单位、项目监理机构各一份,承包单位存四份目录一、编制依据 (2)二、工程概况和性能与主要结构 (2)三、施工准备和必须具备条件 (2)四、劳动力及机具配备计划 (2)五、施工方法、步骤及作业程序 (4)六、作业的质量要求 (8)七、成品保护 (9)八、安全文明施工 (9)九、危险因素与控制 (9)十、注意事项 (12)一、编制依据1、河南卫华重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汽机房行车安装图。
2、河南卫华重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汽机房行车安装、检修手册。
3、《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汽轮机组篇DL5210.3—2009。
4、《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汽机篇(2009版)。
5、《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 DL 5009.1-2002。
二、工程概况和性能与主要结构1、工程概况汾阳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设备安装工程,安装有两台2台N6型发电机组。
吊车布置在A-C排之间,吊车跨距24.8米,安装轨顶标高14米。
2、性能与主要结构由于汽轮发电机组安装的需要,根据现场情况和工程进度要求,需在在汽机房内安装16/5t行车,便于设备的安装与倒运、装卸。
此行车大梁中心跨距为12.8米,主要部件包括:桥架、运行机构、操作室、电气设备及装有起升机构的小车组成。
桥架由钢板焊制的主梁、端梁和走台组成,主梁上铺设供小车行走的钢轨,大车运行机构已由厂家安装在桥梁上,桥架分两片运输,现场拼装。
行车安装在汽机房内行车梁轨道上。
三、施工准备和必须具备条件3.1 安装前基础应具备的条件。
1.1、汽机房土建混凝土框架已经浇筑结束,并经验收合格后,并已移交安装。
1.2、汽机房屋顶处在未封闭状态;扩建端墙体不能封闭。
1.3、施工现场照明充足,动力电源满足施工要求。
1.4、特殊工种上岗前应进行培训。
1.5、施工前应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和技术交底。
1.6、设备材料堆场清理干净,无积水,运输道路畅通。
四、劳动力及机具配备计划施工人员配置1.1、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及安全文明施工交底,施工人员熟知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熟悉施工图纸,了解施工步骤和安全操作规程。
(交底记录表见附录Ⅴ)1.2、特殊工种施工人员(起重工、操作工、架子工)须持证上岗。
2、施工人员配置表3、机械设备机工器具配置3.1、起吊设备负荷能够满足施工需要。
此行车单梁重约4.5吨,KH50主扒杆长度为34米时,其作业半径9米,最大安全起重量为15吨,能够满足吊装需要。
3.2、对千斤顶、葫芦、钢丝绳、卸克等起重工器具进行经严格检查,看能否满足安装要求。
4、工器具配置表5、计量器具配置5.1、所有计量器具必须经校验合格,并贴好合格证及校验日期。
5.2、计量器具配置表五、施工方法、步骤及作业程序5.1作业流程及步骤:1、行车重型钢轨安装1.1、行车从动梁与主动梁连接1.2、行车端梁与主动梁连接1.3、行车栏杆、走台、小爬梯等零部件安装1.4、行车小车安装1.5、滑线挡板及其他零部件安装1.6、吊沟及钢丝绳安装5.2 施工方法1、安装前准备1.1、吊装区域选在汽机房外扩建端土建预留用地上。
1.2、对吊装区域进行平整,在KH50活动区域铺设200mm块石、碎石子并压实,同时将施工现场的杂物清理干净。
为了防止路基松软,还要在KH50的履带下垫上四块路基板。
1.3、要在作业的范围内搭设临时施工平台;1.4、吊装机械选择KH50履带式起重机一台;主扒杆长度选34米,此时根据KH50机械性能表,此时作业半径为9米,最大安全起重量为15吨。
1.5、准备5吨手动葫芦4只,φ32.5长30米钢丝绳2根,φ25长50米麻绳2根,同时应把起吊过程所需用的短钢丝绳、吊索、吊具准备齐全。
1.6、φ1.0mm钢丝100米,300N拉力计1只,25m钢卷尺1把(并经检验合格)同时安装过程所需的其它常用工具准备齐全。
1.7、安装检修所需用的汽油、黄油、棉纱、砂布等消耗性材料也准备齐全。
2、行车及其附件清点2.1、行车运到现场后,在安装工的配合下卸到扩建端外的平地上,并在在行车大梁下面垫以道木,以防止行车大梁受损。
2.2、对行车及其附件的尺寸进行核查,行车运到现场后,根据河南卫华重型机械厂的图纸,对行车的主要尺寸进行仔细检查,主要检查项目有:2.2.1、行车大车车轮及小车车轮的轮距,其偏差值应小于5mm;2.2.2、行车主梁的上拱度:F=15~23范围内,其测量方法采用φ0.5mm钢丝一端固定,一端用拉力计拉紧(拉力为100N)钢丝与主梁两侧等高件平齐,上拱度即为等高件的高度减去钢丝距中间上盖板的距离及钢丝的垂弧。
2.3、零部件清点检查2.3.1、检查钢丝绳是否有磨损、断丝、搭接等现象,若有应及时更换。
2.3.2、目检车轮、滚筒、吊钩及各零部件有无伤痕、裂纹和机械损伤等缺陷;若有损伤等缺陷,应及时进行记录,并以设备缺陷上报。
2.3.3、检查箱形梁的水平弯曲度,盖板的水平度及侧板的垂直度,其偏差值应符合图纸规定。
同时检查箱形梁联接处销孔的位置及孔径尺寸应能满足安装要求;若不能应及时联系有关单位进行处理。
2.3.4、清点随机所供零部件的数量和质量应能满足安装要求。
2.4、行车钢轨安装2.4.1、轨道基础检查2.4.1.1、用标准尺,拉力计(拉力为100N)测量行车梁跨距,及行车梁相对于厂房纵向、横。
2.4.1.2、向位置以及行车梁标高应符合图纸要求2.4.1.3、预埋件的规格尺寸应符合图纸要求。
2.4.1.4、检查基础表面有无锈蚀、变形及油污;若有应进行处理。
2.4.1.5、填写验收报告及基础交接手续。
2.4.2、轨道吊装:用KH50将轨道吊至轨道梁上。
2.4.3、轨道调整:根据行车车轮轮距调整轨道跨距,拉钢丝分段找正轨道。
2.4.4、轨道连接:连接前,先松开接头附近的螺丝,用拉马将轨道拉起垫入垫板,然后将鱼尾板放入,先将紧固螺栓插入螺栓孔,调节钢轨之间的缝隙达到设计要求。
抽去垫板,紧固螺栓,复测轨距,达到设计的要求。
最后进行轨道附件的安装。
3、行车驱动梁吊装3.1、行车梁吊点选择:箱型梁成对称分布,选择以箱行梁中心为基准,向两端延伸3m为起吊点。
3.2、钢丝绳绑扎绑扎钢丝绳时一定要在箱形梁的棱角上加以保护,以防钢丝绳在起吊过程中损坏。
同时箱形梁两端系好溜绳,两钢丝绳间夹角应少于60°。
3.3、起吊检查:钢丝绳悬挂完毕后,应对各个绑扎点进行仔细检查,确认无误后,提升从动梁离开地面100mm静待3~5分钟,对钢丝绳各绑扎点进行检查,同时对KH50的机械性能及吊车活动路基进行检查,确认无异常后,即可起吊。
3.4、行车驱动梁吊装提升驱动梁到一定高度,调整驱动梁的方向(走台侧朝扩建端)同时驱动梁两端的溜绳一定要有专人负责,防止行车摆动,起吊到位后放在轨道上,检查二个车轮是否落实,车轮中心应与轨道中心吻合,否则应进行调整。
然后用短道木和千斤顶在端梁处将驱动梁调平,待以后与从动梁连接,用木塞将二个车轮塞死,KH50即可松钩。
4、从动梁吊装4.1、吊点选择箱型梁成对称分布,选择以箱行梁中心为基准,向两端延伸3m为起吊点。
4.2、钢丝绳绑扎绑扎钢丝绳时一定要在箱形梁的棱角上加以保护,以防钢丝绳在起吊过程中损坏。
同时箱形梁两端系好溜绳,两钢丝绳间夹角应少于60°。
4.3、起吊检查钢丝绳悬挂完毕后,应对各个绑扎点进行仔细检查,确认无误后,提升从动梁离开地面100mm静待3~5分钟,对钢丝绳各绑扎点进行检查,同时对KH50的机械性能及吊车活动路基进行检查,确认无异常后,即可起吊。
见(附页1)4.4、从动梁吊装从动梁起吊到一定高度,一定要注意行车梁的方向(走台侧朝扩建端)。
从动梁起吊到位后,调整从动梁,使其与端梁水平,检查车轮与轨道接触情况。
二个车轮落实后,用2只手拉葫芦牵引与驱动梁连接。
4.4.1、滑线挡板及其他附件安装。
4.4.2、钢丝绳及吊钩安装钢丝绳安装应保证吊钩在最低位置时滚筒上钢丝绳圈应≥3圈,吊钩在最高位置时滚筒应能全部容纳钢丝绳。
5、行车组装5.1、端梁组装:将端梁找平,然后用吊车吊起端梁与主动梁对接。
安装好联接销栓后,用槽钢把端梁与主动梁刚性联接起来,防止端梁塌头。
5.2、栏杆、扶梯、平台、阻尼器等附件安装:这些附件应按照厂家图纸要求进行安装,安装位置和尺寸应准确。
同时应做到安装牢固和工艺美观。
5.2.1、操作室与驱动梁联接5.2.2、驱动梁提升3米左右,将操作室移动到驱动梁旁边,将其联接在驱动梁下面的操作室框架上。
5.2.3、操作室安装:操作室安装在行车驱动箱行梁下面靠南排柱端,采用螺栓连接。
首先依照操作室的尺寸做一个框架,然后将框架单独固定在行车驱动架下面,待驱动架起吊,将操作室与驱动梁下面的框架连接起来。
5.3栏杆、扶梯、平台、阻尼器等附件安装:这些附件应按照厂家图纸要求进行安装,安装位置和尺寸应准确。
同时应做到安装牢固和工艺美观。
5.4、小车安装将小车用KH50吊起一端用溜绳牵引,缓慢的放在桥架上,并找正方向,将小车的放在小车轨道上,按照厂家的安装图纸进行安装。
5.5、钢丝绳及吊钩安装钢丝绳安装应保证吊钩在最低位置时滚筒上钢丝绳圈应≥3圈,吊钩在最高位置时滚筒应能全部容纳钢丝绳。
六、作业的质量要求钢轨及行车组装完毕后,各零部件的安装位置及尺寸应符合图纸要求1、所有转动设备转动灵活无卡涩现象。
2、各齿轮箱及制动器应加好合格油。
3、行车主钩和副钩起升高度应符合厂家图纸要求。
4、行车桥架与端梁连接后,钢轨及行车所需测量的数据及技术要求如下:4.1、行车轨距与设计尺寸偏差≤2mm4.2、单根轨道的中心线不直度≤3mm4.3单根轨道的中心线与基准线偏差≤2mm4.4、轨道纵向不平度≤4mm4.5、轨道横向不平度≤0.7mm4.6、全程最高点与最低点标高差≤7mm4.7、厂房同一断面两轨道顶部标高差≤7mm4.8、主梁跨距与行车轨道轨距偏差:≤5mm4.9、主梁上拱度:15~21mm4.10、两主梁高度差:<10mm4.11、桥架对角线允许偏差:<5mm4.12、箱形梁旁弯度:<8mm4.13、小车轨道跨度偏差:跨端<1mm 跨中<7mm4.14、小车轨道高低差(同一断面)允许值:<3mm4.15、小车跨度偏差:<3mm4.16大车轮端面与轨道偏斜值:<16.5mm(且主动轮与从动轮偏斜方向一致)4.17、大车轮在轨道上垂直偏斜值:<42mm4.18、同一平衡梁上两车轮同位差:<1mm4.19、同一端距离最远两车轮同位差:<3mm4.20、长冲程制动器、制动带与制动轮单侧间隙:0.7~0.8mm且两侧均匀。
4.21、短冲程制动器、制动带与制动轮单侧间隙:0.6~1mm且两侧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