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题结题:发言稿

课题结题:发言稿

“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初衔接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
结题汇报发言稿
语文组陈朝云
我是一位初中语文老师,一直以来,我有一个困惑是来自部分家长的主诉:“孩子小学时候是很好的,不知为什么一到初中就不行了。

”除了向家长解释小学与初中学习特点的不同之外,我常常想,要怎样才能够让孩子们小学时候是很好的,到初中也是很棒的呢,其实也就是如何做好小初阶段衔接与过渡的问题。

正在我思索之际,2013的,我迎来了我们学校申请立项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初衔接的探索与实践”市级课题研究活动。

怀着满腔的激动与向往,我成为了学校课题语文组的一员。

首先,理论学习是进行课题研究的必要条件。

在研究之初我就对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过程进行学习。

然后与小组的其他成员一起,分工合作,进行了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的调查问卷。

在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中,我发现小初的衔接阶段中的问题,不仅困扰着我也困扰着很多的老师、家长和学生。

于是,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确定了小组的研究目标,同时也是我自己的研究目标,那就是:“探索在小学至初中阶段过渡和衔接过程中,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方面的认知和行为的特点和规律。

通过研究得出适合小初衔接阶段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些优秀老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

”在研究过程中,我也没有停止过阅读的脚步,我认真阅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及分析》、《有效教学》等著作,为我的实际工作和课题研究工作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次,研究过程中的点滴收获,给予我前进的力量。

从2013年9月开始,经过准备、实施、结题三个阶段的研究过程,不断地探索、实践和总结。

每个学期在课题的计划和总结中,我总能感觉到自己不少的进步。

我不断地查阅资料,收集信息,了解各学段学生的学习认知的特点和规律,帮助学生实现学习心理的衔接。

对课语文课程标准重新学习和钻研,尤其是小学段与初中段的目标与内容的异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做到学习习惯的衔接。

在教学中时时关注我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联系,适时地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完成学习能力的衔接。

课题在我心,我将自己对于课题的思考和想法及时地贯彻落实到我的教学实践中去,注重
德育的渗透,语文基础的夯实,良好习惯的形成和综合语文能力的培养等方面。

在组内以及全校范围内,我主动担任公开课任务,都得到大家比较好的评价。

我随时将课题研究中的心得和体会写进我的教学日志,并撰写了论文,如我的论文《浅谈如何做好初中语文教学中小升初的衔接与过渡》、教学设计《最后一课》分别获得了省级二等奖,教学设计《华南虎》获得了市级三等奖的成绩。

如果说我在整个课题研究中有所收获的话,除了我个人的点滴体会外,更得益于同组的老师和其他同事们给予我的支持和帮助,是团队的力量激励着我勇往直前、不断进步的。

第三,学生的得益是研究工作的落脚点。

在课题研究期间,我所带的班级正经历了七至八年级这个阶段,我将本次课题的思想融汇于教学实践的同时,在我的引领下,孩子们的收获也是不小的。

以阅读为例,七年级初始,我的孩子们很多在阅读中不知其意,不能表达自己的心得,或者停留在小学阶段浅显的阅读层面。

新课标中有规定“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小学阶段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中学阶段则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现实与这样的目标与内容相去甚远。

于是我采用课前三分钟的活动时间,按学期设置不同目标任务,按学号排列上台做表演。

从介绍自己的家庭或对班级的看法,到介绍一个成语(要求说明出处和含义),再到介绍自己读过的一部文学作品(要求提炼作品中的关键词、介绍大致梗概、说明介绍的理由等),在这一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的阅读质量出我意料,他们远远不是我所想象的那么弱小。

到现在,我发现我班的孩子们大多都能滔滔不绝地表情达意并很乐意这样做了。

这样既能扩大其阅读量,也提升了孩子们的表达能力,也能够顺利地完成小初学段的衔接与过渡,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不管是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还是一个大家致力研究的课题,都不是可以一蹴而就或一劳永逸的。

对于小升初的衔接问题,我的探索与努力之路没有终点的,我想追求一种静水深流的境界,探寻一种润物无声的力量,我之所以原意在这条路上默默地坚持着,是因为我也想静听花开的声音。

谢谢大家!
明确的目标是课题研究的方向指引。

我的研究目标是:
1.探索在小学至初中阶段过渡和衔接过程中,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方面的认知和行为的特点和规律。

2.通过研究和实践寻求适合小初衔接阶段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

3.探索小学和初中在语文学科中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面的衔接问题,并在实践研究中寻
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教师、学生以及家长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至初中的学段变更情况。

4.将研究过程中得出结论,形成经验。

并将其贯彻到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孩子
们在学习阶段的变化中能够自如轻松地过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