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考核方法对药理学实验成绩的影响
任亮1,张志国1,付宜静 2
(1.河南省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漯河 462002;
2.河南省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河南漯河 462001)[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和比较在不同实验考核方法影响下,三年制临床医学专科学生药理学实验成绩的差异,希望能够找到对实验全过程监控的,行之有效的药理学实验考核办法。
方法:将原始记录和操作评估分别引入药理学实验考核中,建立原始记录考核法实验组及操作评估考核法实验组,并以传统考核方法为对照组,观察不同考核方法影响下学生实验考核成绩的不同,比较优秀率和及格率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结果:原始记录考核法实验组的实验成绩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优秀率和及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操作评估考核法实验组的实验成绩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优秀率和及格率均高于对照组。
结论:原始记录考核法和操作评估考核法均能够对实验过程进行有效监测,较全面地反映学生实验完成情况,显著提高实验考核成绩和学生各方面素质。
相比较而言,原始记录考核法能够更好提高药理学实验教学的质量,符合药理学实验教学的特点,便于执行和操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考核方法。
[关键词] 药理学;实验考核;原始记录;操作评估
随着高校在实验教学方面投入的不断加大,药理学实验在硬件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在药理学实验教学长期中存在的,如学生预习的自觉性不强,主动性和参与性不强,教师对过程监控性不足等问题,却没有很好地解决,甚至有不断恶化的趋势。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与药理学实验缺乏较为科学的考核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传统的药理学实验考核主要以实验报告完成情况作为依据,忽视了对学生实验过程的监督与评价,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科研协作能力等诸多能力。
因此,建立一种合理的、可行的,能在实验过程中动态监测学生实验情况,全面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方法,是当前药理学实验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根据笔者的了解,许多药理学教育工作者也在积极探索新的考核方法[1]。
在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关于药理学实验考核改革主要意见有两种:一是借鉴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学科的做法,将原始记录进入实验教学,用原始记录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作为考核主要指标[2],笔者将其称为原始记录考核法;另外一种就是借鉴诊断学、内科学等学科的做法,将操作评估引入实验考核,用操作评估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作为考核主要指标[3],笔者将其称为操作评估考核法。
为比较两种考核方法对实验教学的影响,在笔者主持的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将两种方法分别引入实验考核中,观察这两种方法对学生药理学实验成绩影响的差异,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以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6级三年制临床医学3个班级542人作为实验对象。
全体学生均为通过省定专科录取分数线的统招生,男女生比例大体相似。
在校表现、其他学科成绩等均无显著性差异。
理论课由同一组教师担任,实验教学中为保证比较的客观性,采取固定学生,固定分组,固定实验室,固定教师的方法。
1.2方法在2007年上学期开设的11个实验项目中选择相同的3~5项进行实验考核。
Ⅰ班(181人)作为原始记录考核法测试组,Ⅱ班(179人)作为操作评估考核法测试组,Ⅲ班(182人)作为传统考核法测试组进行对照。
Ⅰ班每个实验组发放原始记录本[2],由带教教师在实验结束前,对每个实验组的原始记录进行评判;Ⅱ班由带教教师持有操作评估表[3],对每个实验组操作情况评判;Ⅲ班作为对照组,带教教师按照传统模式带教和考核实验。
为便于比较和分析,笔者仍然通过传统评分方法来评定学生的药理学实验考核成绩,观察新考核方法对药理学实验成绩的影响。
具体的做法是:实验考核结束后,所有班级均必须在带教教师监督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实验报告由带教教师按照相同的评分标准,对各组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批改,给出实验报告成绩(百分制),作为实验考核的成绩。
将学生所有考核项目的实验报告成绩平均后,即得出本学期学生药理学实验考核的成绩及情况。
观察各班学生实验成绩的分布情况,100~85分为优秀,84~70分为良好,69~60分为合格,59分以下为不合格。
计算各测试组优秀率(85分以上者占班级比例)和及格率(60分以
上者占班级比例),通过成绩分布情况比较各组实验成绩的差异。
1.3数据处理各班级实验考核成绩的分析比较采用x2检验。
P<0.05, 说明有显著性差异;P<0.01, 说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2.结果
通过对2006级临床医学专业三个班级药理学实验成绩分布情况的数据分析表明,上述各班实验成绩均呈正态分布。
Ⅰ班(原始记录考核法测试组)和Ⅲ班(对照考核组)成绩比较,x2>6.635,P <0.01,说明两班级实验考核成绩有非常显著性差异,Ⅰ班成绩的优秀率和及格率均非常明显高于Ⅲ班。
Ⅱ班(操作评估考核法测试组)和Ⅲ班(对照考核组)成绩比较,x2>3.841,P <0.05,说明两班级实验考核成绩有显著性差异,Ⅱ班成绩的优秀率和及格率均明显高于Ⅲ班。
(见下表)
表 2006级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Ⅰ~Ⅲ班级实验考核成绩分析比较
班级
人
数优秀
人数
x2
优秀率
(%)
及格
人数
x2
及格率
(%)
Ⅰ班181 69**10.501 38.12 174**7.262 96.13
Ⅱ班179 60* 5.440 33.52 169* 3.952 94.41
Ⅲ班(对照)182 40 21.98 160 87.91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3.讨论
为保证不同考核方法影响下药理学实验成绩的可比性,笔者依然采取了只用实验报告成绩作为考核成绩的办法,希望通过比较在不同考核方法干预下,学生药理学实验成绩的差异,观察新考核方法对药理学实验教学的影响。
通过对几组学生药理学实验成绩的比较,笔者发现,无论是原始记录考核法,还是操作评估考核法,对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有一定帮助的。
两种考核方法影响下实验成绩的提高,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笔者认为上述两种考核方法,较之传统的药理学实验考核方法,加强了对实验过程的监控,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验完成情况,但同时两种考核方法的侧重点又有所不
同,原始记录考核法主要考核学生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等,操作评估考核法则主要考核学生的操作能力。
同时笔者也观察到,通过上述两种考核方法的实施,学生预习实验的人数明显增多,实验中分工协作更加明确,观察和记录更为细致,课后提出的问题也明显增多,这说明上述考核方法也确实解决了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分析比较两种新考核方法的优劣,笔者认为原始记录考核法较之操作评估考核法更符合药理实验教学的特点。
首先实验成绩的差异就反映了这一点。
部分同学也反映,在操作考核中因为紧张,导致失误增多,实验成功率降低,这大概是操作评估考核法较原始记录考核法成绩偏低的主要原因。
另外,笔者认为,操作评估考核法过分强调了学生操作能力,相对忽视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而且,操作评估考核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带教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具体在实施中中,因带教教师人数偏少,兼顾实验学生较多,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操作评估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相比较而言,原始记录考核法则减少了主观因素对考核的影响,客观评估了学生实验中的综合能力,又不会因实验考核过多加重带教教师的负担,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同时,更为显著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是一种值得提倡的较好的实验考核方法。
当然,原始记录考核法也有自身的不足,如不能完全地反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过程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笔者及同仁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完善之。
参考文献
[1]胡浩,臧伟进,马欣,等.药理学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6,8 (4):462~463.
[2]任亮,赵凤琴.原始记录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7, 2(25):114~115.
[3]毛讯. [J].卫生职业教育,2007, 25 (2):114~115.
附第一作者简介:
任亮(1971-),男,湖南常德人,本科,学士,副主任药师,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理教研室工作。
肿瘤药理学研究方向。
电话:013323950693,E-mail:renliang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