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考试20个经典案例题案例一一般资料:罗某,女,48岁,公务员,收入稳定,经济状况良好。
高中文化,已婚。
求助者主诉:突发性头晕、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窒息感、失控感、出汗、濒死感、焦虑不安近6个月,迫切希望求医。
求助者自述:半年前,由于机构改革,单位安排符合条件得人员离岗退养,自己在名单之中,心情十分矛盾,不申请离岗退养又怕错失机会,申请离岗退养,自己尚且能跑能干,没有什么朋友,也没有什么业余爱好,退养后不知如何打发时间,故时常情绪紧张,焦虑不安。
继而出现无明显诱因得突发性头晕、心悸、胸闷、压迫感、呼吸困难、窒息感、站立不稳、失控感、手震、出汗、濒死感、极度恐慌。
发作时间5~ 20分钟不定,通常一个月发作3次以上。
发作地点不定,自己一个人在家时为多,也有发于坐车及就餐时。
轻微发作时可自行缓解,发作严重时需送往医院急诊,但对症处理后症状可缓解与消失。
发作过后,终日提心吊胆,担心再次发作,因而情绪紧张,忐忑不安,精神痛苦。
由于发作频繁,也曾住院检查与治疗,临床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亦未发现器质性病变,住院期间并未发作。
以“神经官能症”诊断出院。
以后时常无明显诱因而发作,甚至不敢独自一人在家。
不发作时一切生活如常,并可以坚持工作。
观察了解到得情况:求助者独自求诊,神志清楚、表情紧张,双眉紧锁。
求助者幼年身体健康,有兄姐弟五人,排行第四,兄妹间感情一般。
求学期间成绩中等,与同伴关系一般。
婚姻关系稳定,与丈夫感情尚可,有一个女儿,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
工作经历平凡,没有什么突出得业绩,也没有什么重大挫折。
平时办事认真、刻板,说话直来直去,不会转弯抹角,故与同事关系一般。
人际交往较少,朋友不多。
日常生活模式较刻板,以家——单位——市场——家为主轴。
不会打扑克,很少听音乐,不喜欢体育活动。
医学检查及心理测量:心电图、脑电图、肝胆B超、肺部X线检查均无异常发现。
焦虑自评量表测量结果:SAS粗分为56,标准分为70。
根据案例描述回答下列问题:1.对该求助者得个人成长资料进行整理。
(10分)答:对该求助者得个人成长资料进行如下整理:(1)童年生活经历:幼年身体健康,有兄姐弟五人,排行第四,兄妹间感情一般;(2)青少年期情况:求学期间成绩中等,与同伴关系一般;(3)成年期情况:婚姻关系稳定,与丈夫感情尚可,育有一女,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
人际交往较少,朋友不多。
日常生活模式较刻板,以家——单位——市场——家为主轴。
2.对该求助者目前得身心与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
(10分)答:该求助者目前得身心与社会功能状态如下:(1)精神状态:情绪紧张,忐忑不安,精神痛苦,焦虑不安、极度恐慌。
(2)生理状态:突发性头晕、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窒息感、失控感、出汗、濒死感。
(3)社会功能状态:发作时需住院检查与治疗,不发作时一切如常,并可以坚持工作。
求助者不能正常学习与工作,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3.该求助者得主要症状就是什么?(10分)答:该求助者得主要症状就是:突发性头晕、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窒息感、失控感、出汗、频死感、伴焦虑不安近半年。
4.本案例最可能得诊断就是什么?诊断得依据就是什么?(20分)答:(1)根据案例描述可知本案例最可能得诊断就是焦虑性神经症。
(2)诊断得依据如下:①根据心理正常与异常得三个原则,排除精神病得诊断。
求助者对自己得心理问题有自知力,自己也认为有心理问题而主动前来就诊,有主动求医得行为。
求助者得知情意就是统一、一致得,无逻辑思维得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得症状。
从小性格较稳定,并没有异常得变化,因此可排除重性精神病。
②由于其初始反应强烈,持续时间半年,内容充分泛化,心理痛苦无法自行摆脱,无法正常学习,已严重地影响了社会功能,根据许又新教授得神经症评分标准,该求助者得分为7分,可以诊断为神经症。
②焦虑症就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得神经症”,就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不利情况而难于应付得不愉快情绪,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与运动性不安等。
根据案例描述可知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症状,因此可以诊断为焦虑性神经症。
5.对本案例如何进行病因分析?(15分)答:该求助者出现精神问题得原因可能就是:(1)生物原因求助者为女性,48岁,处于更年期;幼年身体健康,有兄姐弟五人,排行第四,兄妹间感情一般。
(2)社会原因①半年前,由于机构改革,单位安排符合条件得人员离岗退养,自己在名单之中,心情十分矛盾,不申请离岗退养又怕错失机会,申请离岗退养,自己尚且能跑能干,况且没有什么朋友,也没有什么业余爱好,退养后不知如何打发时间,故时常情绪紧张,焦虑不安。
②平素办事认真、刻板,说话直来直去,不会转弯抹角,故与同事关系一般。
③人际交往较少,朋友不多。
④缺乏家长、教师、同学等社会支持系统得有效帮助。
⑤不会打扑克,很少听音乐,不喜欢体育活动。
(3)心理原因①平素办事认真、刻板得性格就是其急性焦虑易感性得人格基础。
②求助者存在内心冲突,既怕错失机会,又不甘心离岗退养。
6.对该求助者得临床表现如何进行量化评定?(15分)答:对该求助者得临床表现进行量化评定时,可按照神经症临床评定方法进行评定:(1)病程:3个月到1年为中程,评为2分。
(2)精神痛苦程度:自己摆脱不了,需借助别人帮助才能摆脱,评为2分。
(3)社会功能:发作时需住院检查与治疗,不发作时一切如常,并可以坚持工作,评为2分。
总分为7分,精神痛苦程度与社会功能改变超过3个月,神经症得诊断成立。
7.结合本案例,您认为制定咨询目标应把握什么原则?(10分)答:根据本案例描述,制定咨询目标应把握得原则如下:(1)与求助者共同商定咨询目标。
在确定首先解决得问题时需要求助者与咨询师共同参与配合。
(2)正确判定求助者得期望与咨询目标得关系。
(3)向求助者说明不能把她得快乐、满足作为咨询目标。
(4)向求助者说明,咨询中发现更深层得问题,需要对原有目标做出调整,重新确立新得目标。
咨询目标得确立有时就是一个过程,会随着咨询得不断深入而有所改变。
8.心理咨询过程中,使用面质技术得目得就是什么?(10分)答:面质技术就是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得矛盾,促进求助者思考得一种技术在本案例中,应用面质技术得目得在于:(1)促进该求助者对自己得感受、信念、行为及所处境况等深入地了解。
(2)激励该求助者解除防卫、掩饰心理,面对现实,并由此产生富有建设性得活动。
(3)促进该求助者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言语与行动得统一。
(4)使求助者明了自己所具有而又被自己掩盖得能力、优势。
促进该求助者明确自己得资源,并善加利用。
(5)通过咨询师得面质给该求助者树立学习、模仿面质得榜样,将来有能力对她人或自己做面质。
这一点就是健康人生所需学习得课题。
案例二一般情况:求助者,男性,43岁,高中学历,公司经理,因不能控制得长时间洗手,过分爱干净多年前来咨询。
求助者自述:我觉得自己得了一种“怪病”,老就是觉得自己染上了病菌,可能会得癌症。
因此,每天必须多次、长时间地洗手、洗衣,为此非常痛苦,别人也称我为“洗手狂”。
我在卫生清洁上对自己得要求很严,别人都说我不像一位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倒像就是哪家熟食店里得营业员。
就是得,我就像就是绝对不允许将一点点细菌带进操作间里一样,不能容忍办公室与家里有不洁之处。
每天我上班时,首先就就是把办公室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角角落落……打扫三遍以上,然后才能安安心心坐下来办公。
而且必须就是我亲自擦,清洁工阿姨擦我就是不放心得。
总觉得别人擦得不干净。
我最恨得事情就就是:三遍清洁尚未做完,就有部下进来与我商讨或请示工作。
我认为这样得话就前功尽弃了,我就会重新做三遍清洁。
待到晚上要上床休息了,我得这双脚洗完之后就是绝对不能让它再落地得。
怎么办呢,一般就是坐在床上洗,洗完后拭干,然后赶紧钻入被窝睡觉。
如果半夜里我要上厕所,脚穿拖鞋落地后,那么这一双脚就必须重新洗过。
我最烦得就是出差,哪怕就是五星级宾馆我也嫌它脏!每逢出差在外,进了宾馆我先不管别得条件,首先考察厕所干不干净。
如果厕所干净,其她一律不管,马上洗漱解便。
在使用抽水马桶之前,不管它就是否已消过毒,我自己必须“加工”好几道程序:首先要把坐垫圆圈用我自带得消毒手纸擦上两遍,然后用自带得酒精棉球擦两遍,接着再用消毒手纸沿坐圈垫上一层,这还没完,我怕马桶内得水溅上来,还要往水面上漂上几张手纸,最后才安心地坐上去。
我任何时候都担心病菌侵袭,而且这种担心逐日加重。
在路上远远见到穿孝服戴黑纱得人,就想:她们家中死了人,她们身上必定有病菌,而且已经把病菌传给我了。
我就会赶紧回家,回家后不但反复洗手洗头,还要把外衣扔掉。
渐渐地,我已经发展到不敢出门,不敢听别人谈到癌症或死亡得事,不敢到医院去瞧病,因为医院有各种病菌。
妻子与女儿都不理解我,我们时常为此发生争吵,弄得家庭关系很紧张。
几年来,两次住进本市得精神病院治疗,服过中西药物,但都没有什么效果。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得情况:求助者得家教比较严格,求助者对自己要求也严格,做事认真负责。
工作能力强,病前工作业绩突出。
目前已不能上班,家庭关系也很紧张,求助者得求助愿望十分强烈。
求助者自述八年前,一位要好得同事死于癌症,当时她很悲痛。
这位同事在病死前半年曾在她家得床上睡过一次午觉,于就是担心自己也会传染上癌症,当即把被褥大洗一遍。
以后还不放心,总觉得身上沾上了致癌得东西,每天要洗手多次。
经心理咨询师得帮助,求助者最终克服了洁癖,已能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家庭关系良好。
请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1.对该求助者得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就是什么?(20分)答:(1)对求助者得初步诊断就是心理异常、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
(2)对其做出诊断得依据如下:①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求助者得主、客观就是不统一得,其对病菌得害怕超乎寻常,同时求助者得知情意得协调一致性也丧失了,对于自己得强迫行为,虽明知不必要,但却无法停止。
因此,求助者属于心理异常。
②求助者对自己得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得行为,无逻辑思维得混乱,无感知觉得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得症状,因此,排除精神病。
③由于其初始反应强烈,持续时间多年,内容充分泛化,心里痛苦无法自行摆脱,已严重影响了社会功能,有泛化、回避出现。
根据许又新教授得神经症评分标准,该求助者得病程为多年属于长程,记3分。
求助者得精神痛苦程度属于重度,记3分,求助者得社会功能属于重度受损,记3分。
总分为9分,因此,神经症得诊断就是成立得。
④求助者得主要临床症状就是强迫行为(强迫洗涤);求助者称强迫症状起源于自己内心,不就是被别人或外界影响强加得;强迫症状反复出现,求助者认为没有意义,并感到不快,甚至痛苦,因此试图抵抗,但不能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