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夜归鹿门歌公开课分解

夜归鹿门歌公开课分解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学习目标 :
❖ 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领悟作 品的艺术魅力。
❖ 2、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歌意境 。 ❖ 3、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隐逸的人
格志向。
浩然知多少
孟浩然名片
姓名 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世称孟襄

简历 一生怀才不遇,布衣终身
成就
著有 《孟浩然集》 名篇有《过故人庄》、《宿建德江》、 《春晓》、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
1、提问:对“渔梁渡头争渡喧”中的“争”字,你 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争”字写得好。 (2)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表层义和句中义。
“争”为“争夺”之意。 (3)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
“争”字描写了诗人听到山寺传来黄昏时的钟响,望 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场面。 (4)点出该字的手法、效果、感情或烘托怎样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
(4)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怎样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隐逸超脱的情趣,还感受到这种情趣的下面, 藏着诗人仕进无望所引发的一点愤郁不平之气。
(5)点出换成字的不好。
用“还”字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
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 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 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 B、三、四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 具体补述。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 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 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 C、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 墨,疏豁的点染,表现出自己对尘世生活的留恋 和归隐生活的向往及由此造成的内心矛盾。
❖ D、本诗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 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 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 自然的隐逸道路。
其诗风 质朴明快,清新自然
评价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 与王维齐名,并称 “王孟”
❖ 不惑之年去赶考,满腹才华失意回。 ❖ 探望好友王摩诘,触怒玄宗被放归。 ❖ 朝宗有意来举荐,酩酊大醉把命违, ❖ 昌龄襄阳来相聚,兴高病发令人摧。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 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2、提问:这首诗第八句中的”惟“字可否换成”还“字? 请简述理由。 答:(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惟“字不能换成”还“字。 (2)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表层义和句中义。
“惟”为“单单;只”之意。
(3)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 用“惟”字突出描绘了诗人隐居在这里,与世隔绝, 周围只有山林,一个人孤独地来来去去的情景。
鹿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花开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歌 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 Nhomakorabea思考: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概括作者写
了几个场景。
意象
黄昏江景图 山寺钟声 渡头 江村
月夜山景图 月亮 烟树 岩扉 松径
画面一:黄昏江景图
景物的特点
山寺 宁静 对 渡头 比
世人 纷攘 反 我 衬
喧哗 洒脱
绘画,尤以绘画见长,被推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也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 画,画中有诗。” 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有《王右丞集》。
同:都展现了隐逸生活的恬淡优美,人与自然在
精神上高度契合,景物和感受诗意地结合在一起, 全诗是浑融完整的整体,恬淡、优美。
异:
孟诗多用白描,着墨清淡,比王诗更显淳朴; 王诗“诗中有画”,有丰富的色泽和光彩。
比较《夜归》和这首诗在诗境上有何异同。
清川带长薄,
车马去闲闲。
归 流水如有意,
嵩 山
王 维
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
作 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
归来且闭关。
王维 (701 — 761) ,字摩诘,人称“诗佛”, 太原祁 ( 今山西祁县 ) 人。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之一。 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 他多才多艺,诗歌之外,兼善散文、音乐、书法、
山水田园诗的语言风格
共同风格:●冲淡 孟浩然 朴素平淡,却不显单薄 王 维 自然淡远、诗画一体
孟浩然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 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随先贤庞德公的行迹, 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 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 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 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 ❖ ❖

山寺钟鸣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归 人随沙岸向江村,

突出了诗人潇洒超脱的胸怀以及怡然
自得的心情
烟树 夜月 岩扉 松径
树影朦胧 皎洁清冷 幽深僻静 清幽寂寥
清幽 寂静
诗人形象
神情 欣喜 沉醉 迷恋 情感 对隐逸生活的喜爱
❖思考:
❖诗中所写 “夜归” 的“归”途实际上是 在写什么?
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 从纷嚷喧哗到寂静清幽
❖ 实质上是:
从尘杂世俗到 寂寥隐逸的道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