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音版初中音乐 ☆姹紫嫣红 教学设计

人音版初中音乐 ☆姹紫嫣红 教学设计

☆姹紫嫣红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昆曲的的基础知识,知道昆曲对其它艺术的深远影响。

2:体会昆曲的清雅、优雅和典雅之美,培养学生对昆曲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3:通过对昆曲中唱、念、演三种艺术特征的积极体验与感受,更深层次的了解和体会昆曲缠绵婉转、细腻优雅的艺术特点。

4:通过了解昆曲的伴奏乐器,能够区别京剧和昆曲。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己掌握一定的乐理基础,在前面京剧学习中己初步掌握戏剧的基本知识点。

3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讨并总结昆曲在唱、念、演等方面的特点。

体会昆曲一唱三叹、载歌载舞的优雅之美。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1:回顾京剧的基本知识
2:观看视频引出课题(《牡丹亭》开场的《蝶恋花》)。

活动2【讲授】二:简单介绍昆曲
提问:昆曲起源?
历史多久?
有什么美誉?
什么时候获得“非遗”称号?
活动3【活动】三:新课教学
(1)出示《牡丹亭》剧照,引出《姹紫嫣红》唱段。

简单介绍《牡丹亭》的故事大概与作者汤显祖。

(2)欣赏视频,请学生思考一下昆曲的曲调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概括(缠绵婉转,柔曼悠远)
学唱第一句
念唱词,体会杜丽娘当时比较复杂的情绪
注意:“原来”这个词唱的时候往下叹的感觉。

(3)再次欣赏《姹紫嫣红》视频,思考问题昆曲的表演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概括(载歌载舞)并一起来简单学做昆曲中的手势。

(女生兰花指,男生剑指。

)
(4)欣赏昆曲中的两段念白(苏白)和(韵白),请大家说说这两段念白有什么不一样? 简单学一下韵白
(5)欣赏念白,介绍昆曲的语言。

(6)听伴奏,了解昆曲的主要伴奏乐器
(7)总结昆曲的艺术特点
活动4【作业】四、小结
完成课后习题,小结课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