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基础知识复习题120题及答案1.关于刚性管理的优缺点的理解,以下( )是正确的。
A.刚性管理不易于维持组织正常的工作秩序B.刚性管理不便于考核C.刚性管理方法以"社会人"、"复杂人"等人性假设为基础D.刚性管理激发员工主动参与管理、参与决策2.关于柔性管理的优缺点的理解,以下( )是正确的。
A.柔性管理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能深层次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B.柔性管理不利于组织内部形成集体主义和相互协作的精神,一不利于对种种失范现象形成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机制C.柔性管理有严格的职责分工不容易形成冲突D.柔性管理有明确的工作标准3.关于柔性管理的优缺点的理解,以下( )是正确的。
A.柔性管理便于协调员工个体之间以及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易于维持组织正常的工作秩序B.柔性管理将降低组织活动的灵活性,影响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C.柔性管理不能深层次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不能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D.柔性管理有利于组织内部形成集体主义和相互协作的精神,有利于对种种失范现象形成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机制4.关于柔性管理的优缺点的理解,以下( )是正确的。
A.柔性管理缺乏严格的工作职责分工,容易形成冲突B.柔性管理造成了员工的惰性,使员工一味只求完成分内的工作C.柔性管理降低组织活动的灵活性,影响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D.柔性管理中员工缺乏主动参与管理、参与决策的意识,自律自控能力低,限制了其积极性和创造性5.关于刚性管理的优缺点的理解,以下( )是正确的,A.刚性管理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能深层次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B.刚性管理使员工挖掘其潜能,发挥其天赋,做出超常的工作成就C.刚性管理由于不完善的规章制度,工作中难免出现矛盾和冲突D.刚性管理中工作绩效不易考核、评估6.( )具有权威性、规范性、强制性、稳定性和预防性等特点。
A.传播方法B.法律方法C.行政方法D.经济方法7.( )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层级性和针对性等特点。
A.传播方法B.法律方法C.行政方法D.经济方法8.( )具有诱导性、间接性、灵活性和平等性等特点。
A.传播方法B.法律方法C.行政方法D.经济方法9.( )是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法定职权,运用决定、命令、指示、指导等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统和层次,以权威和服从为前提:直接指挥下属工作的管理方法;A.传播方法B.法律方法C.行政方法D.经济方法10.管理中的( )是指管理主体通过与管理对象的双向信息交流而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关系,从而达到预定的管理目标的方法。
A.传播方法B.法律方法C.行政方法D.经济方法l1.( )的运用要关Jb生活,温暖心灵;发端于心,热诚待人,互相理解,顾畅沟通;开诚布公,倾听意见。
A.传播方法B.情感方法C.心理方法D.经济方法12.( )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其主动接受一定的观念和信念,或者产生预期行为的方法。
A.暗示B.培训C.公务谈判D.游说策动13.( )是一个识别并引进最佳实践以提高绩效的过程。
A.六西格玛管理B.标杆管理C.流程再造D.全面质量管理14.当评价结果用于评选最佳员工时。
( )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
A.配对比较法B.强制分配法C.等级择一法D.行为锚定量表法15.当评价对象人数太少时( )就不适用了。
A.配对比较法B.强制分配法C.等级择一法D.行为锚定量表法16.按照( )可将管理方法划分为宏观管理方法、中观管理方法和微观管理方法。
A.管理对象的范围B.管理对象的性质C.所运用方法的量化程度D.管理者运用权力的不同17.按照( )可将管理方法划分为人事管理方法、物资管理方法、资金管理方法和信息管理方法。
A.管理对象的范围B.管理对象的性质C.所运用方法的量化程度D.管理对象需要的层次18.按照( )可将管理方法划分为定性管理方法和定量管理方法.A.管理对象的范围B.管理对象的性质C.所运用方法的量化程度D.管理对象需要的层次19.按照( )可将管理方法划分为刚性的管理方法和柔性的管理方法.A.管理对象的范围B.管理对象的性质C.所运用方法的量化程度D.管理对象需要的层次以及管理者运用权力的不同20.柔性管理方法是基于管理对象( )、自尊、归属与爱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为基础.A.社交B.生理C.生存D.安全21.刚性管理方祛是基于管理对象( )的需要为基础。
A.社交与自尊B.归属与爱C.生存与安全D.自我实现22.( )就是管理活动的联系观、运动观,变化观、发展观。
A.管理辩证法B.管理认识论C.管理文化D.管理的科学价值观23.( )是管理精神世界中最核心,最本质的成分。
A.管理辩证法B.管理认识论C.管理文化D.管理的科学价值观24.整个管理发展史证明了( )是管理科学和管理实践生存与发展的生命之源。
A.管理辩证法B.管理认识论C.管理文化D.管理的科学价值观25.组织系统的( )。
是指组织的整体功能大于它的各部分功能之和。
A.集合性B.相关性C.目的性D.环境适应性26.组织系统的( )是指组织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从而形成一定的结构,组织的结构是否科学对组织的整体功能影响很大。
A.集合性B.相关性C.目的性D.环境适应性27.组织系统的( )是指人们建立组织并非为了设置一套机构,而是为了完成组织必须的各项管理业务工作,最终实现组织的目标。
A.集合性B.相关性C.目的性D.环境适应性28.组织系统的( )是指环境是一个组织所从属的更高一级的系统,任何组织均必须适应所处环境的要求和变化,否则,便不能生存和发展。
A.集合性B.相关性C.目的性D.环境适应性29.关于刚性管理、柔性管理的理解,以下( )是正确的。
A.柔性管理的基础是组织权威,所依靠的主要是组织制度和职责权力B.刚性管理中管理者的作用主要在于启发、引导和支持C.柔性管理的基础则是基于员工对组织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的认知、理解与内化D.柔性管理中管理者的作用主要在于命令、监督与控制30.关于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理解,以下( )是正确的。
A.柔性管理适用子主要追求低层次需求的员工B.刚性管理方法以"社会人","复杂人"等人性假设为基础C.当员工的低层次需求基本得到满足,高层次需求成为优势动机,工作标准不易量化且对革新要求较高时,员工往往欢迎柔性管理以获得更多的自治责任和发挥个人创造力的机会D.刚性管理所依靠的是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心理文化氛围31.( )是指一个组织的全体人员在组织活动中共同凝结而成的理想信念.行为方式和行动标准。
A.管理辩证法B.管理认识论C.管理文化D.管理的科学价值观32.( )是我们管理哲学和方法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经济人"假设C."复杂人"假设D."自我实现人"假设33.( )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基于管理对象生存和安全的需要,主要运用职位权力进行的程序化管理。
A.传播方法B.刚性的管理方法C.柔性的管理方法D.情感方法34.( )主要是研究如何调节和控制复杂的系统,使其按照预定的目标去运行。
A.系统论B.信息论C.控制论D.认识论35.为了使系统能够按照预定目标去运行,( )都包括三个基本步骤;拟定控制标准,衡量实际成果,并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偏差,找出原因;采取措施,纠正偏差。
A.认识过程B.计划C.组织D.控制过程36.关于刚性管理的优缺点的理解,以下( )是正确的。
A.刚性管理不便于协调员工个体之间以及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不易于维持组织正常的工作秩序B.刚性管理是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完全没有规章制度约束的组织必然是无序的、混乱的C.刚性管理能深层次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D.刚性管理有利于组织内部形成集体主义和相互协作的精神37.关于刚性管理的优缺点的理解,以下( )是正确的。
A.刚性管理缺乏严格的工作职责分工,容易形成冲突B.刚性管理缺乏明确的工作标准,工作绩效不易考核、评估C.刚性管理降低组织活动的灵活性,影响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D.刚性管理使员工主动参与管理、参与决策38.以下选项中对准司法与司法行为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司法行为不具有国家强制力B.准司法机构是国家司法机构的组成部分C.当事人在选择准司法机构方面有自主权D.当事人在选择准司法机构方面没有自主权39.( )体现了社会自治的原则,有助于解决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问题。
A.准司法活动B.司法活动C.立法活动D.行政活动40.关于准司法与行政方法的区别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在准司法活动中,行政主体是第三方,而行政活动中,行政主体属于相对关系的主导方B.行政方法中行政主体一般是积极的作为,而准司法活动中,行政主体是消极的作为C.在准司法活动中,行政主体一般只是对已经存在的事实和权利义务关系进行确认和鉴定,并不对事实和权利义务进行调整D.行政活动中,行政行为不对权利义务关系进行调整41.行政行为的( )是指行政行为的主体部分一具体行政行为是对具体的人或具体的事而进行的,因而相对于其他方法而言,行政方法比较具体,不仅行政行为的内容和对象是具体的,而且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方法上也因对象、目的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A.权威性B.强制性C.层级性D.针对性42.( )是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各种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管理方法。
A.传播方法B.法律方法C.行政方法D.经济方法43.( )是"政治性"很强的管理方法,往往是通过不完善的、甚至有时是不合理的多种政治交易来实现的。
A.信贷B.预算C.奖金D.工资44.在公共管理领域,政府的( )主要有配置、分配、稳定、会计、核算、控制等职能。
A.预算B.工资C.奖金D.信贷45.关于税收的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合理制定不同的税种和税率来调节生产和流通B.调节一部分组织的利润水平C.对消费无能为力D.使社会经济的内部结构、发展趋势、活动规律等趋于合理46.关于价格的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价格是计量和评价劳动的社会标准B.国家运用价格杠杆来调节生产与需求,调整一部分国民收入的分配C.组织无法运用价格手段增强组织竞争能力D.内部价格可正确处理组织内部各部门间的经济关系47.关于信贷的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无论是利率,还是存款准备金率每次调动的额度都很小,对经济活动没什么影响B.可以集中社会闲散资金C.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贷款形式发放给生产经营单位,满足其资金需要,达到管理协调社会经济活动的目的D.通过利率、存款准备金等手段控制信贷规模和结构48.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应当( )来支付职工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