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善独立学院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体系思考

完善独立学院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体系思考

完善独立学院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体系思考
本文认为,教学管理作为独立学院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需要在探索中不断的完善与发展。

当前,为提升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必须健全二级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建立与完善院系两级教学监督体系;规范系一级教学档案管理。

标签:独立学院;教学管理;教学监督;档案管理;对策
独立学院是我国按照新机制、新模式在二级学院基础上创建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从教育部官网可知,截止2012年3月底,全国具有招生资格的独立学院共有322所,在校生近200万人,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这给独立学院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教学管理作为独立学院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将在探索中不断发展。

同时,为提升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体制应运而生,成为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重要探索模式。

一、健全二级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制度是实施教学管理的基本依据,强化院系两级教学管理职能,促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要健全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保障院系两级管理机制的稳定、有序运行,形成教学管理的良好格局,应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从制度和机制上为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机制的运行提供保障。

系部在制定二级教学管理制度的时候,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通过制度来规范教学管理,以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

具体而言,应由教务处负责全院的教学管理工作,制定各项教学规章制度,进行宏观管理和调控、检查和指导。

各系部全面负责本系的教学管理工作,执行和落实学院相应的规章制度。

同时,各系根据学院教学管理的总体要求,结合本系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主动地、创造性地做好本部门的教学管理工作。

二、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教学管理队伍是独立学院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据调查,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干部大多是离退休人员或从其他院校聘请的兼职人员,而从事直接教学管理的工作人员大多没有系统地掌握教育学、高校管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他们在工作岗位上仅能从事简单的,事务性的工作,在教学管理上缺乏专业性、系统化和创新。

针对此现状,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和激励制度。

对于直接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人员,开展不定期的业务培训,对于新进入教学管理系统的员工,一定要有一个学期的“跟随期”。

为其安排师父,采用师徒制,让其尽快熟悉,并且对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经历一次。

第二,建立竞争机制,实行末尾淘汰。

据调查,独立学院基本上是学院设教务处,系部设教学秘书岗。

对于教学秘书这样基层的、直接从事教学管理的人员,要有相应的淘汰机制,淘汰能力差的、积极性不高的人员,要通过一定的手段,促使其不断提升。

同时,也应为其提供相应的岗位培训、进修学习的机会。

第三,培养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教学管理人员既是老师的帮手,又是学生的朋友,作为教学管理人员,不能只坐在办公室,要勤走动,多到教室去,听老师上课,要对每一个老师的教学习惯、教学方式、研究领域等各个方面都要了解。

对每个老师的了解做到如数家珍。

同时,也要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于课程设置、教师教学、教学条件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只有真正走入教室的教学管理人员,才是合格的。

第四,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素质。

首先,要严把关,招聘优秀的,综合素质高的,立志于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人员,同时还要吸收有教学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充实到教学管理队伍中,并做好教学管理人员的梯队培养,不要出现断层情况。

要逐步培养一支既懂教学管理理论,又熟悉本校专业,还能创新的教学管理队伍。

三、建立与完善院系两级教学监督体系
为保障教学的正常运行,提高教学质量,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应从上到下建立好教学监督体系。

强化院系两级教学管理职能,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促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监控,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

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采用360°考评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确保教学质量。

学院设立督导办,系部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应严格执行院系两级管理制度,对教学质量进行全方位的监控。

由办公室主任、教学秘书、学工秘书、教研室主任、学生代表组成的教学督查队伍,保证教学制度的执行和教学质量的监控力量。

同时,建立教学信息反馈、学期听课、教学检查和毕业生质量跟踪等制度,以此保障院系两级评价体系得以实现。

第二,加强教师业务档案、课程档案的建立和管理。

基础教学管理人员应该定期和不定期地对教师教学档案进行检查;每学期安排教职工听课,将听课收到的反馈信息及时反馈给授课教师。

坚持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坚持要求教师认真进行作业批改;规范考试命题、试卷制作、评阅与试卷分析。

以此严肃教学秩序,严禁擅自调课、停课等。

同时还应制定相应的制度,为教学过程的管理提供依据。

第三,成立教学信息站,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的管理中。

在每个班级挑选教学信息员,成立教学信息站,随时收集班级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信息,及时反馈至信息站,信息站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召开座谈会,把学生座谈会收集的改进意见与教师相互听课评价相结合,反馈给任课老师,共同研究整改办法。

四、规范系一级教学档案管理
教学档案记载着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情况,它体现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更是教学评估的重要依据。

教学档案应全面、规范,凡是在教学活动、教学管理过程中和科研等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片、图表、录像等材料均属要保管的教学档案。

实行院系两级管理,需要长期保存的教学档案,由学院档案室保管;对系部工作有保存价值或不需长久保存的教学档案,由系部安排专人负责收集、整理、保管。

系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随时收集、积累教学文件材料,分类存放,分学期、分项目进行编码立卷归档。

一般说来,系级教学档案应包括: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系部会议资料、教学材料、考务、实验、教学评价和质量监控、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等内容。

归档的教学文件必须字迹工整,格式统一,手续完备。

教学管理人员在工作变动时,应及时做好教学档案的交接工作,确保教学档案持续积累。

五、结论
完善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模式,旨在使办学资源配置的主体由学院向系转变,充分调动系基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管理中心下移,形成系部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新模式。

在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模式下,学院的职能将更好地转变为宏观调控、整合资源,从而进一步保证学院整体的发展方向。

要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进行高效的管理。

从而实行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体制,就可以做到平衡、兼顾,管得有效,管得有艺术。

为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奠定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