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考核作业1、《聊斋志异·婴宁》篇赏析答:《聊斋志异》之《婴宁》赏析——美到极至是自然;如果把《聊斋志异》比作我国古文小说之桂冠,《婴宁;如清风拂过山野,如泉水叮咚跃过小溪,婴宁之美纯洁;“笑矣乎”;真纯自然的婴宁是花的化身;婴宁不仅清丽、自然、纯洁、真实,与她的生活环境溶;她的笑如天籁之音,自然无邪,一如她纯真的灵魂;生俟其笑歇,乃出其袖中花示之;女日:“背他人,岂得背老母,且寝处常事,何讳之?;《聊斋志异》之《婴宁》赏析——美到极至是自然如果把《聊斋志异》比作我国古文小说之桂冠,《婴宁》则是这顶璀璨桂冠上的明珠。
《聊斋志异》所塑造的流光溢彩的绝妙女子当中,婴宁以其真、纯、自然之美卓然独立。
如清风拂过山野,如泉水叮咚跃过小溪,婴宁之美纯洁如玉,真实如璞,又如自然中被晶莹露珠滋润得青翠欲滴的“笑矣乎”。
她的生活环境是美丽的、自然的:“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
下入村,见舍宇无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
北向一家,门前皆细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
”这诗意的世外仙地,何等恬寂静谧。
在这个无拘无束的大自然中,她的天性得到了自由的发展。
她是大自然的女儿,也是大自然的化身。
真纯自然的婴宁是花的化身。
她在花中摇曳,秀美如花,纯洁如花。
她是自然的象征。
她拈花微笑,得天然神韵。
婴宁的美在笑中摇曳,在花中闪现,她的美与笑、花同在。
花、笑、婴宁三位一体,融铸成生机盎然、青春勃发的生命之境。
花儿灿烂,笑声爽朗,婴宁则是这至美之女神。
花的灵秀、笑的生机、少女的青春,相互生发,相互映照,在婴宁、花、笑的蒙太奇变幻中,我们所有的联想都被激发出来婴宁不仅清丽、自然、纯洁、真实,与她的生活环境溶为一体,她的行为更是自由不羁,率性而至她身上丝毫没有世俗的繁文缛节,她率性而为,与尘世无染。
她的行为一如赤子之心,天真之至。
婴宁的纯洁在她的憨笑痴语中表观得更是淋漓尽致。
她终日“嬉不知愁”孜孜憨笑。
她笑对人生,笑对社会。
她的笑如此恣意,好像要化作清风把整个社会都遮蔽住婴宁的笑源于赤子之心,发自内心深处。
篇末,作者比之为山中的“笑矣乎”草,相比之下多少人艳羡的“解语花”是多么的俗气与矫揉造作。
她的笑如天籁之音,自然无邪,一如她纯真的灵魂。
更能表现其纯真的是她的痴语。
初遇王子服,不谙世俗语的她竞说“个Jb~l1日灼灼似贼”。
在世俗看来,此等事是不能想的,更不能在人前乱讲。
而婴宁不知避讳,脱IZI而出,令人婉尔,少女的稚气与天真未凿表露无遗。
“园中话”更是把她的纯真推向高潮。
生俟其笑歇,乃出其袖中花示之。
女接之,日:“枯炙,何留之?”日:“此上元妹子所遗,故存之。
” :“存之何意?”日:“以示相爱不忘也。
自上元相遇,凝思成病,自分化为异物:不图得见颜色,幸垂怜悯。
”女日:“此大细事,戚何所靳惜?待郎行时,园中花,当唤老奴来,折一巨捆送之。
”生日:“妹子痴也?”女日:“何便是痴?”生日:“我非爱花,爱拈花之人耳。
”女日:“葭莩之情,爱何待言。
”生日:“我所谓爱,非瓜葛之爱,乃夫妻之爱。
”女日:“有以片乎?”日:“夜共枕席耳”女俯思良久,日:“我不惯与生卜睡。
”语未己,婢潜至,生惶恐遁去少时,会母所。
母问:“何往?”女答以园中共话。
媪日:“饭已熟己,有何长占,周遮乃尔。
”女日:“大哥欲我共寝。
”言未己,生大窘,急目瞪之。
女微笑而止。
幸媪不闻,犹絮絮究诘。
生急以他词掩之,因小语责女。
女日:“适此语不应说耶?”生日:“此背人语。
”女日:“背他人,岂得背老母,且寝处常事,何讳之?”此种情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仅就塑造人物形象而言,是不亚于《红楼梦》的。
婴宁之美,还在于她的生机、洒脱、无挂无碍。
就其本性而言,人应当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
然而能够活出真我的能有几人。
在礼教大防熏压之F,生命的洒脱与自由确实不易做到,对女子犹难。
婴宁做到了。
这是天然、真实、纯朴的婴宁生命力之所在。
这首先表观在摆脱礼俗的任性、自由。
礼教对女人有一点基本要求:笑不露齿,语不高声。
而婴宁的笑如此恣意,不可遏制。
看她与王子服在家中相见一节,先是“隐隐不笑声”,后是“嗤嗤笑不已”,接着是“笑不可仰视”,以至纵情大笑。
婴宁的笑如同满园春色关不住,又如生命之泉汩汨涌出。
她的笑是她鲜活生命力的表现。
令人惋惜的是,如此鲜活的生命力终于在外界重压之下消失了。
每读至此不能不令人扼腕长叹:生命本应如此多姿多彩,人生本应如此适意逍遥。
这是蒲松龄先生的无奈,也是人生的无奈。
婴宁是自然之子,她不染世尘、纯真灵秀,如同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在举世皆浊中散发出高沽与雅致,饱含着生命的力与美,展现着人的自然和自然的人。
在她的身上看不出任何封建礼俗的烙印,也绝无人为的矫情。
她从空翠爽肌的山林走来,带着花靥,带着肆意2笑,带着人性的真与美。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只有魏晋名士的“越名教而任自然”与婴宁的任性而为略有相似。
但是魏晋名士心中充满的是苦闷与与困惑,任性、放达、纯任自然不过是他们渲泄内心忧伤的方式而已。
相比之下,蒲松龄所创造的婴宁这一艺术形象则是人性中所深深向往的纯然快乐,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不可能得到,是蒲松龄人生理想的艺术化。
并且社会环境越恶劣,这种理想越是蓬勃地生长,终于生睦为中国文学史E的一株奇异之花。
诚如聂绀弩先生所言:“ 《婴宁》若与《小翠》篇同读,令人心情有返老还童之感。
”2、试论《西游记》的艺术成就和影响答:一、极幻与极真袁于令《西游记题词》:“文不幻不文,幻不极不幻。
是知天下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极幻之理,乃极真之理。
故言真不如言幻,言佛不如言魔。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首先表现在它运用超凡的想象和极度的夸张,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奇瑰丽的神话世界,使全书从环境到人物、到情节都充溢着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从环境看,这里有金碧辉煌的玉帝所在的天国;有晶莹瑰丽的龙王所居的龙宫;有阴森可怕的阎王所在的冥府;有烟云缭绕的如来所居的灵山;有安谧宁静的观音所住的南海;有灵禽异兽、奇花瑶草的仙山福地花果山;有激流滚滚、漂不起鹅毛的流沙河;有寸步难行的黄风岭;有铜铁也要化成汁儿的火焰山;有奇幻如海市蜃楼、恍惚似南柯一梦的护法伽蓝点化的仙庄等等。
这种光怪陆离、神奇瑰丽的环境,以其独立的审美价值,为我国古代长篇小说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从情节看,小说中的故事更是其幻莫测。
其中有孙悟空闯龙宫获得的净重一万三千五、缩小可藏在耳朵眼儿的如意金箍棒;有他下地府斗阎罗、生死簿上勾猴属的奇思异想;有他升天闹天宫,直打得“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踪”的壮举;有他偷仙桃、盗御酒、窃金丹,八卦炉煅烧七七四十九天却炼出一副火眼金睛,虽能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却跳不出如来佛手心儿的离奇情节。
表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生必有一克”的,如牛魔王芭蕉扇大可一丈二尺长,小可缩成一片杏叶噙在嘴里;煽一下,可将人煽出八万四千里,可孙悟空噙了定风丹,就能在漫天黑地的阴风前巍然不动。
再如悟空的金箍棒可以一变千条,飞蛇走蟒般地打向敌人,可青牛怪却能用白森森的“金钢琢”一股脑儿套去。
从形象看,自然界的各种生物,老虎、狮子、豹子、牛羊、花、鸟、虫、鱼,甚至骷髅都可成精变人,他们往往身奇貌异,似人似怪,神通广大,变化莫测。
总之,作者将这些奇人、奇事、奇境融于一炉,铸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艺术整体,展现出一种奇幻美。
与这种奇幻美相应,《西游记》看来“极幻”,却又令人感到“极真”。
因为那些变幻莫测、惊心动魄的故事,或如现实的影子,或含生活的真理,奇幻得都入情入理。
小说中的幻境,往往有实际生活的影子:如蜘蛛精的盘丝洞,被“一片如雪又亮如雪,似银又光似银”的丝网笼着,“看见那丝绳缠了有千百层厚,穿穿道道,却似经纬之势;又用手按了一按,有些粘软沾人。
”洞里“铺设的都是石桌、石凳,冷气阴阴”。
老鼠精的“陷空山无底洞”,“山脚下有一块大石,约有十余里方圆;正中间有缸口大的一个洞儿,爬得光溜溜的”。
“洞里周围有三百余里,妖精窠穴甚多”。
这奇幻境界,既有极度的夸张,又有真实的成分。
就形象说,即使是害人妖魔,也往往写得有人情,通世故。
如铁扇公主虽称霸一方,是个富有的女人,但由于牛魔王喜新厌旧、一夫多妻,便给她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牛魔王讨了白面狐狸幻化的小老婆玉面公主,在魔云洞做了“倒插门女婿”,另寻新欢,铁扇公主便过着一种被遗弃、被冷落的凄苦生活。
当我们看这些情节时,真分不清作者是在写妖还是写人,是在写幻,还是写真。
所谓极幻之文,含极真之情;极奇之事,寓极真之理。
寄真于幻,寓实于诞。
二、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这是《西游记》真幻结合精神下的人物塑造的特色。
所谓“物性”,指的是形象作为某一动植物的精灵,所保持的原有的形貌和习性。
如鱼精习水,鸟精会飞,蝎子精有毒刺,蜘蛛精能吐丝;即使在性格方面,也往往与原形相称。
如猴子机灵,老鼠胆小,松柏有诗人之风,杏树呈轻佻之姿。
而这些动物植物一旦成精变怪,就带上神奇的本领,具有某种“神性”,亦真亦幻。
同时又由于将人的七情六欲赋予他们,将妖魔鬼怪人化,因而他们又有人性。
总之,作者将神奇的想象之“幻”,与现实的更深层次的“真”相融合,从而完成了集物性、神性、人性位一体的、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的形象塑造。
比如孙悟空是石猴出身,所以它既有猴子的外貌——尖嘴缩腮,孤拐脸,罗圈腿,两块红屁股,一条长尾巴;又有猴子的习性——急躁好动,机灵好奇,长于攀藤爬树,嗜食山桃野果,喜欢戏谑打闹,又好玩恶作剧。
这些外形和习性,就是孙悟空形象的“物性”成分,所以人称他为“孙猴子”。
不过,孙悟空毕竟不是一般的野猴子,他的来历又很“神”。
他原始由一块感天真地秀、日精月华的仙石孕育而出的,所以他猴子的自然属性又都转化为“神性”:机灵聪明转化为具有超凡本领和奇异法术,能七十二般变化,比如他和二郎神斗法时,会变成一座寺庙,“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作门扇,舌头变作菩萨,眼睛变作窗棂。
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杆。
”再有普通猴子的好动,又转化为他具有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的神通,甚至连爱吃桃儿也转化为他大闹天宫的一个诱因。
当然,孙悟空这只神猴,又是人们理想中的英雄,有现实社会中的一定的“人性”:如有勇有谋,无私无畏,坚忍不拔,积极乐观,又心高气傲,争强好胜,容易冲动,爱捉弄人,具有凡人的一些弱点,都是社会人性的烙印。
再如八戒形象,同样是物性、神性、人性三位一体的结合。
八戒前身是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人间,错投猪胎生成猪精。
所以,八戒首先有猪的外形和习性:体态臃肿蠢笨,性情粗憨痴愣,贪吃好睡,懒惰厌动。
但由于它有一定“神性”,所以也能三十六般变化,架云使风,只是变不成小巧玲珑的东西和白面秀丽的小男女,而常变做大山、大树、大石头、大癞象等一类粗大笨重的东西,变人也只能变个黄胖和尚,还得摇上好几摇才能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