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时能量的释放和利用
运动时代谢供能的输出功率取决于能源物质合成ATP 的最大速率。
能量利用
最大输出功率 可供运动时间 mmol/kg干肌X秒
ADP+CPAຫໍສະໝຸດ P+P 1.6-3.06-8秒
GnHL
1.0
30-60秒达最大 速率,可维持运 动2-3分钟
GnCO2、H2O 0.5 FFA CO2、H2O 0.25
1.5-2小时 不限时间
长时间低强度运动 有氧代谢为主(FFA、G)
• 运动开始时,ATP、CP被动用,然后糖酵解供能, 最后,糖原、脂肪酸与蛋白质也参与供能。运动 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骨骼肌内的有氧代谢速率仍高 于安静时水平。
• ——储备的ATP仅能供极量运动之1秒,由于运动 开始时肌肉血流量不能及时增大,故刚启动时以 储备的CP无氧分解为ATP的主要来源,几秒后,不 需氧的糖酵解启动以弥补氧亏空,直到有氧代谢 能力充分调动起来。运动结束后的有氧代谢用于 磷酸原、糖原储备的恢复。
运动时能量的释放和利用
一、运动时供能系统的动用特点
(一)人体骨骼肌细胞的能量储备(70kg体重)
供能物质
ATP CP Gn
甘油三酯
储量 mmol/kg干肌 24.6 76.8 365
48.6
可利用能量 mmol~P/kg干肌 9.8 61.4 10609(无氧) 14200(有氧) 24520
(二)供能系统的输出功率
(三)供能系统的相互关系
1.肌肉可以利用所有能量物质,只是时间、顺序和 相对比率随运动状况而异,不是同步利用。
2.最大功率输出的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磷酸原 系统>糖酵解系统>糖有氧氧化>脂肪酸有氧氧化, 且分别以近50%的速率依次递减。
3.当以最大输出功率运动时,各系统能维持的运动 时间是:磷酸原系统供极量强度运动6—8秒;糖 酵解系统供最大强度运动30—90秒,可维持2分钟 以内;3分钟以上主要依赖有氧代谢途径。运动时 间愈长、强度愈小,脂肪氧化供能的比例愈大。
4.由于运动后ATP、CP的恢复及乳酸的清除,须依 靠有氧代谢系统才能完成,因此有氧代谢供能是 运动后机能恢复的基本代谢方式。
二、不同活动状态下供能系统的相互关 系
安静 短时间激烈运动
有氧代谢为主(FFA、G)
无氧代谢(10秒内ATP、CP 为主,10秒外G为主)
大强度运动
整体有氧代谢为主、局部有无 氧代谢(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