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能量的释放与呼吸一、设计思路:能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虽然存在于我们的每一个活动之中,但是看不到,摸不着,而且初一的学生缺少物理和化学方面的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开头设置了一个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发现生物体的能量都是从有机物中释放出来的,另外通过卡通图片,让学生对能量建立一个感性的认识。
接着通过一个学生全体实验体验能量释放与呼吸的关系引导学生得出能量的释放与呼吸密切相关的结论。
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发现能量的释放需要氧,这一部分内容是本节的重点。
在设计上可以通过学生演示和教师动画演示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从而对呼吸和呼吸作用进行区别,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什么是呼吸作用。
这是本课的难点。
能量以什么形式释放出来,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结合探究实验的设计,通过观察不通状态种子的温度发生的变化了解热量的释放。
这个探究实验可能效果不佳,可通过动画演示来弥补。
能量的利用可以更多的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重点解决DIY中的现象解释,讲解过程中学生自然会体会到能量的利用。
二、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从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这个角度了解能量的释放与呼吸的关系(2)描述什么叫呼吸作用,和呼吸有什么区别。
了解呼吸释放的能量在生命活动中被利用的问题。
2.能力目标:(1)学会测定呼吸频率的简单方法,初步学会将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尝试得出能量释放与呼吸有关的结论。
(2)初步学会验证植物呼吸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的方法。
(3)初步尝试探究萌发的种子能释放能量。
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能够对呼吸作用的原理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作出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运用一个悲伤的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导学生应当伸出援助之手,关心、关爱他人。
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生理现象和生活实际入手,用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逐渐深入地发现能量的释放与呼吸之间的关系。
懂得更进一步地珍爱绿色植物,并能运用所学的能量和呼吸相关的知识,解决生活、生产实践中新鲜果品、蔬菜贮存等实际问题。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的重点:引导学生从体验——分析——实验,揭示能量的释放需要氧。
学习的难点:呼吸作用和呼吸的不同,以及呼吸作用的实质。
指导学生尝试“探究萌发的种子释放能量”实验方案的设计。
四、教学过程:第1节能量的释放和利用(第1课时)导入:(1)讲述童话故事内容。
(2)思考回答:冻死和饿死,由于没有食物提供能量。
(3)畅所欲言(提供食物,给她温暖)(1)播放音乐《火柴天堂》,展示图片,提问“你知道《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吗?”(2)想一想:为什么小女孩最后会饿死在街头?(3)如果你在她的身边会怎样做?设置情境,激发学习欲望,积极思考,大胆猜想我们可以通过补充食物(有机物)的方式来补充能量。
其实能量是由食物中的哪个成份提供的?在黑板上板书:有机物能量而食物中的能量是不能直接被人利用的。
质疑:你知道能量是如何释放的吗?与哪个活动有关?设置疑问,引入课题,激发思考体验能量释放与呼吸的关系阅读资料,谈谈如何测呼吸频率。
学生实施实验,处理数据,交流自己小组的结论。
横向、纵向比较数据得出规律讨论比较,得出问题答案。
能量的释放与呼吸关系密切。
让我们来体验一下剧烈运动时的感觉,也许会得到启发。
出示小资料:呼吸频率发动学生分组体验能量释放与呼吸的关系。
轮流测男生和女生在安静、迅速起蹲 1分钟、休息2分钟后三种状态下的呼吸频率。
思考:(1)三种状态下呼吸频率有什么不同?(2)哪种状态消耗的能量最多(感觉最累)?(3)消耗能量的多少与呼吸频率是什么关系(正比或反比)?(4)能量的释放与呼吸关系密切吗?让学生亲身体验,从身边现象着手,明确任务,合作学习。
转换主题谈谈对于人的呼吸的看法。
体验,观察现象。
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设疑:什么是呼吸?人的呼吸是怎么一回事呢?设疑:吸进()放出()1生命垂危的人医生往往要提供氧气瓶。
(图片)2实验:请一位同学向澄清石灰水里吹气,观察石灰水变化。
总结:呼吸指的是人或动物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联系实际,引导探究过渡交流资料,发表看法,大胆猜想,踊跃发言植物能进行呼吸作用吗?(事先安排查找资料)出示资料:植物所有的部位都能进行呼吸植物的呼吸气体变化和人一样吗?(猜想)查找资料,主动探究运用类比,激发思考。
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分组介绍实验,提问解答。
一、植物呼吸消耗氧气。
(1)把等量的用沸水处理过的菠菜和新鲜的菠菜分别装入甲、乙两只广口瓶中放在温暖处,并封闭、遮光处理。
(2)24小时后将点燃的蜡烛迅速伸入到甲、乙两瓶中,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分析实验结果。
二、植物呼吸放出二氧化碳。
(1)取A、B两只塑料袋,里面充满空气,在A袋内装入新鲜菠菜,将袋口密封。
(2)将两只袋子都放在黑暗处,1天后取出。
(3)把A、B袋内的气体分别通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两个锥形瓶中,观察和记录石灰水的变化,分析实验结果。
比较植物与人呼吸中的气体变化,得出结论组织学生展示实验:探究植物呼吸一、植物呼吸消耗氧气。
现象:有新鲜菠菜的广口瓶中的蜡烛火焰较小。
问:比较两样实验材料说明植物呼吸有什么要求?二、植物呼吸放出二氧化碳现象:装有植物的袋子放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问:1、哪一个是对照实验?2、为什么要把袋子放在黑暗处?3、除了将袋子放在黑暗处,还有什么方法呢?出示表格:植物与人的呼吸气体变化比较吸进呼出植物氧气二氧化碳人氧气二氧化碳引导得出正确结论:植物的呼吸只有活细胞才进行,也是吸进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与一样。
介绍两组实验,共同探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设疑;为什么植物在呼吸时,吸进的是氧气放出的却是二氧化碳?出示投影:这与植物的呼吸作用有关。
设疑:呼吸作用与我们通常说的呼吸是一回事吗?联系前文,设置疑问,引导思考。
呼吸作用的实质,讨论资料上的问题。
1、吸作作用的时间(白天、黑夜)2、呼吸作用是指植物吸收大气中的(氧气),将体内的有机物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的过程。
3、呼吸作用在(活细胞)内进行。
设疑:呼吸作用的实质是什么呢?植物的呼吸作用过程组织学生讨论:1、呼吸作用的时间()2、呼吸作用是指植物吸收大气中的(),将体内的有机物转变成()和(),并释放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的过程。
3、呼吸作用在()内进行。
总结:呼吸作用公式 _____+有机物 ________+水+_____总结:能量的释放来自于呼吸作用。
通过观察,合作讨论,培养分析问题、协调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
小结:畅所欲言,交流收获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交流表达,自我评价第1节能量的释放和利用(第2课时)呼吸是生命现象的燃烧过程。
问题:为什么说呼吸是燃烧呢,燃烧的结果是什么呢?学生思考,讨论。
设疑,引发思考,引入主题今天我们通过一个探究来回答这个问题。
探究实验:“探究萌发的种子释放能量”探究的过程1.根据生活现象提出问题手插进麦堆的不同感受2. 作出假设3. 制定计划4. 方法5. 探究过程6. 统计结果7. 得出结论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探究的过程以小组的形式分组讨论探究方案。
合作讨论,尝试设计探究实验实验演示:展示预先准备的种子产生热量的装置并用动画演示温度变化的过程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几种不同状态下的种子,观察他们温度的变化。
萌发的种子和死亡的种子进行对比学会对比实验的设计,体会实验中的变量,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通过演示实验,填写表格昨天的温度今天的温度萌发的种子死亡的种子结论: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要呼吸,产生了能量,并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
根据老师的演示,一起完成表格的数据,思考实验的结论向全班同学介绍你们小组的实验方案,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生物体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并释放能量,这些能量去哪里了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能量利用的具体实例。
学生思考,看图引导学生讨论引入主题,能量的利用生物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能量。
人的活动,植物开花结果,即使是睡觉也要消耗能量。
你能举出一些能量利用的例子吗?将你列举的事例介绍个其他同学。
问题:对生物体来说,不同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一样多吗?为什么?学生展开讨论,积极回答根据自己生活的体验,不同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不一样,活动剧烈的需要能量多。
因为剧烈活动呼吸频率快,消耗的氧气多,释放的能量也多。
根据书上的例子,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根据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用你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图中的现象。
1. 蔬菜、水果的储藏2. 作物松土3. 天然的“氧吧”根据所学能量利用的知识以及前面所学能量的释放和呼吸的密切关系来思考。
学生思考,回答蔬菜、水果的储藏要注意限制它们的呼吸,防止有机物分解,能量释放。
松土是为了维持植物正常的呼吸。
大片的植物可以使周围的空气清新,我们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联系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畅所欲言,交流收获交流表达,自我评价第二节人体的呼吸(第一课时)1、了解解消化系统的器官组成。
2、了解各部分的名称和何置。
3、了解消化腺的种类、分布和主要功能。
教材重难点重点:1、鼻腔内鼻毛黏膜的作用2、气管内黏膜的作用难点:肺的结构特点教具PPT课件、猪肺一只或、玻璃管一根。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教学过程:【刨设情境,导入新课】活动:用手紧紧地捂住自己的嘴和鼻,计算一下,你和你的同学能坚持多长时间不呼吸?结果:如果不呼吸,不到一分钟,人就会满脸涨红,青筋鼓露。
要是停止呼吸2~5分钟,人就会死亡。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呼吸:人体通过呼吸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即随着胸、腹部的起伏,外界的新鲜空气进入肺部,为人体提供氧气。
同时,又把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呼吸系统包括肺呼吸道和控制呼吸的肌肉。
(一)呼吸道1、组成: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2、功能:空气进出体内的通道。
同时又是保护身体健康的一条卫生保护线。
(1)、鼻:前部长有鼻毛,能滤去空气中的灰尘颗粒。
内表面有黏膜,其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黏膜腺,毛细血管能调节吸入的空气温度。
黏液腺分泌黏液,使鼻腔湿润,并可粘住吸人的灰尘和细菌,形成鼻涕。
(2)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有黏膜并分布黏液腺和纤毛。
(3)痰的形成:黏液腺分泌的黏液粘住灰尘和细菌,形成痰。
纤毛作麦波式摆动,把痰推向喉部。
然后经咳嗽咳出体外。
注意:不能随地吐痰的原因:痰中含有各种病菌,经咳出干燥后,会随灰尘漂浮在中,人吸入后可能患上疾病。
活动:观察猪肺的形态结构过程:1、取一只新鲜的猪肺2、观察气管、支气管、肺泡3、用玻璃管插入肺的支气管,用口吹气,可以看到肺明显增大4、辨认肺泡和毛细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