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公共事业的内涵和特征
(一)公共事业是全体公共的事业,向公共提供特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由公共组织负责提高全社会公民生活质量的活动。

1.公共性:社会与地区大多数人共同的,共有的愿望和需求,代表各个阶级共同的利益。

2.是人类社会共同体具有的共同性,共享性保证公众基本生活的需求,个人利益相关,但个人
不能享受其消费独占权。

表现为六个方面
①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安全秩序的需要
②维护经济秩序和市场交易秩序的需要
③为社会成员提供设施与公共管理的需要
④建立社会保障与救济体系,扶助社会弱势群体的需要
⑤公共对人权、自由等公民权利的需要
⑥公共资源与公共财产管理需求。

3.公共问题:是指具有广泛性,复合型,不可分性等特征的社会问题,关系到社会成员切身利
益和生活质量的问题,属于公共领域的共同性问题。

(农民工,留守儿童,农村空心化。


4.公共事务: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那些社会事务,体现社会整体和长远
的利益。

(二)市场经济与公共事业发展
1.市场经济是以市场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一种手段。

社会发展使环境、资源、人口等涉及社
会公共利益的事务纳入了公共事业。

信息管理、信息服务成为社会公共事务。

①质改革原来由企业承担的社会职能逐步分离,由社会统一进行管理和分配。

例:城市社
区的公共设施和服务。

②随着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提高,人们权利意识,自主意识,利益保护意识,政治参与意识
及能力都增强。

对社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要求日益提高,合理的国家与社会关
系的形成,公共主体意识的确立以及相应的行为方式的建立,使传统的政府事业向社会
大众自己的公共事业发展。

2.社会公共事务及其特征
是指设计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那些社会事务,体现社会整体和长远的利益。

特征①公共性②基础性③长远性④劳务性:A直接劳务性——公安、司法B间接性——国防、
立法C公共工程——桥梁、水利设施等。

⑤非盈利性⑥阶级性
3.社会公共事务的类别①社会政治事务②社会经济事务③社会事务。

(三)公共产品理论
1.公共产品概念:是指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

公共产品直接或间接为企业生产
和个人家庭提供服务,是社会总产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公益性公共产品:由政府直接投资免费向公众提供的纯公共产品。

2.公共产品的特点
P.萨缪尔孙提出两个特点:
①非排他性:是指消费上的非排他行,即一个人在消费该产品时,不能排除其他人同时也消
费这类产品。

②非竞争性:A边际生产成本为零。

增加一个公共消费者,公共产品提供者并不增加成本B
边际拥挤成本为零。

3.公共产品的分类①纯公共产品——完全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

②准公共产品(布
坎南提出)全国性公共产品和地方性公共产品。

4.准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
两个都不完全具备但却具有较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

5.准公共产品的外部收益:一是生产的正外部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