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心谋划 多措并举 积极推进特殊人群管理

精心谋划 多措并举 积极推进特殊人群管理

精心谋划多措并举积极推进特殊人群管理
行唐县司法局
为全面提升社区矫正质量和安置帮教工作成效,进一步推进社区矫正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和信息化建设,行唐县司法局党组高度重视,积极围绕社会管理创新的部署安排,按照“重基础、强制度、无缝对接、联合帮教”的工作思路,对矫正、安帮工作精心谋划,周密部署,积极推进特殊人群管理工作。

一、强化日常监管,打牢“两类人员”安全稳定基础
截至目前,行唐县共接收社区矫正人员1235人,已解除矫正965人,现在册社区矫正人员270人(其中缓刑258人、假释4人、暂予监外执行8人;男性252人,女性18人);刑释解矫人员825人,其中刑满释放人员416名,解除矫正人员409名。

为保证这一庞大分散人群不出问题,县司法局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有效地做好“两类人员”管控工作。

一是在切实做好日常管理和教育矫正工作。

我县严格落实社区矫正每周电话汇报、每月思想汇报及集中学习、社区公益劳动等监督管理规定,确保为每一名社区矫正人员建立一个矫正小组,专人负责每天核查社区矫正人员手机定位情况;严格请假外出审批。

对刑释解教人员实行“两个一、三严格、五及时”制度。

即每月谈话教育一次,每半年走访帮教一次;严格执行“一人一档”制度,严格要求安置帮教档案资料规范齐全,严格落实有效安置帮教措施;及时造册建档,及时见面谈话,及时签订安置帮教协议,及时教育帮扶,
及时安置帮教。

全面掌握两类人员底数。

日常工作中做到熟悉每一名社区矫正人员及刑释解教人员的思想状况和行为动向,对重点对象建立台帐,明确责任人,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和对策,努力将安全隐患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全县无脱管、漏管现象发生,有力维护了全县的和谐稳定。

2017年12月1日,举行了全县社区矫正人员心理辅导、管理规定培训,为日常监管奠定了基础。

二是结合走访排查情况,切实做好重点人员的管控工作。

在重点人员管控上做实做细,坚持做到“五清”、“三不”,即:基本情况清、行动去向清、生活状况清、社会关系清、现实表现清,确保社区矫正人员不发生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不参与群体性事件,不参与上访事件。

对有故意脱离监管或抗拒改造倾向的社区矫正人员,严格控制其活动范围,加大管控力度,严密防范;对脱管的社区矫正人员,及时进行查找并通报有关部门;对因务工、就学、探亲、就医等需要外出或变更居住地的社区矫正人员,严格审批手续,落实审批责任,防止因脱管失控而导致重新犯罪。

坚持以人为本的帮扶和依法监管相结合,重点解决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的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坚持分类管理和分阶段教育相结合,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犯罪原因、犯罪类型、危害程度、悔罪表现、家庭及社会关系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风险评估,分别采取宽管、普管和严管三个级别管理;坚持家庭教育和社会关爱相结合。

二、加强教育帮扶,切实做好“两类人员”的管教工作
落实“三帮三包”措施,强化社区矫正人员思想教育、
心理疏导、法制观念和纪律意识。

联合有关部门积极帮助刑释解教人员解决生活困难和问题,协调解决就业就学等问题,积极主动做好重点教育、矛盾化解和涉诉涉访问题,防止矛盾激化。

对外出打工、经商的人员,委托一起外出打工的党员、干部或责任心强的同事进行帮教,并经常与其亲属沟通,及时掌握去向,重大节日返乡时,进行跟踪帮教,充分发挥亲情和基层干部人员熟、底子清的优势开展帮教。

为做好行唐县特殊人群管理工作,行唐县司法局经过全方位的实地考察,积极与行唐县鑫博服装有限公司协商,以行唐县鑫博服装有限公司为依托,2013年6月正式创建创办行唐县第一所“安置帮教安置基地”。

行唐县司法局与鑫博服装有限公司就基地建设、工作安置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保障刑释解教人员做到同等待遇,同工同酬,实现政治上不歧视,工作上多帮助,生活上多关心,保证刑释解教人员与其他工人同等的享受政策规定的相关待遇。

双方签订了基地安置就业协议书。

安置基地2013年安置人员3名,2014年安置人员4名,2015年安置人员2名,安置的工种主要有汽车司机、食堂厨师、车间工人三个工种。

2013年我县依托县劳动技校和职业教育中心优势,积极协商,建立了行唐县安置帮教培训基地,不断提高“两类人员”就业技能,拓展就业渠道。

2014年10月在鑫博服装有限公司扩建后,为适应社区矫正工作发展形势,司法局成立了“行唐县社区矫正教育服务中心”,积极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教育培训、就业指导、
心理辅导等服务。

中心自成立以来,共举办15期社区矫正教育学习班,共培训137人,参加公益劳动15场次。

2017年7月,为扩大安置规模,我县又与河北省晋盛源食品公司合作,建立了新一个安置帮教基地。

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和就业信息,为符合条件的社区服刑人员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为社区服刑人员遇到的其他问题提供指导和帮助。

几年来向市蓝天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成功输送学员37名,参加各种技能的免费培训。

为3名特困刑释人员办理了低保。

为了解决贫困在押犯人的家庭生活、解除其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在狱中安心服刑改造,已送12名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到市少年儿童保护中心接受免费教育, 为服刑在教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及刑释解教人员提供医疗救助、社会低保、就业服务、政策咨询等帮助60余次。

凡行唐籍石家庄辖区的刑满释放人员都由帮教人员或其家人到监狱将其接回,使他们从出狱时起,就能感受到政府的关怀和家庭的温暖。

2016年9月30日,开展了“亲情呼唤促新生活动”,到狱中服刑人员家中录制宣传片,组织县“五老帮教团”一行到省女子监狱进行提前入狱帮教活动,实现了我县首次狱内帮教与狱外帮教的创新。

三、建立完善应急预案,提高“两类人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进一步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及应急预案,结合开展“两类
人员”大排查、大走访专项活动,定期排查、分析、研判,全面摸清最新情况。

针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预案,重点监管,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做到预案靠前,防范在先。

针对脱离监管、下落不明、参与群体性事件、行凶犯罪、非正常死亡等突发事件,建起了协调联动的处置机制,确保对突发事件防范有力,处置迅速;严格落实报告制度,发生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违法犯罪等重要情况要在第一时间上报。

遇有敏感期和重大节日期间,实行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安全稳定零报告制度,遇有重大情况随时报告。

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司法行政机关的的正确领导下,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不断开创全县司法行政工作新局面,为“平安行唐”、“法治行唐”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1.更加努力,创新举措,突出特色。

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严格按照工作考核要求,扎扎实实完成每一项工作。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2、建立社区服刑人员基础信息库,与监狱、公安、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实现信息数据互通共享;社会调查评估率、衔接率、宣告率、审批率达到1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