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就是养成好习惯》有感
陈艳最近,我认真阅读了孙云晓的《教育就是养成好习惯》,感悟很多。
这本书告诉我们好习惯的养成决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时间、日积月累,慢慢培养的。
据专家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21天的时间。
我们现在的教育对象是幼儿园,他们年龄小,自制力差,不论什么都要靠我们老师不断督促和提醒,一天不坚持就很难养成好习惯。
孙教授说:“你如果养成好的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完它的利息;要是养成了坏习惯,你会一辈子偿还不完它的债务。
这就是习惯。
”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用加法,改正孩子不良的习惯用减法。
这一点说得不错。
孩子懂道理,不是听会的,而是看会的。
培养好习惯要以健康人格为导向。
就结合自己说说,目前我带的是托班孩子,开学以来我们一直在强调孩子的常规,孩子们的好多习惯都令老师头疼。
比如:有的孩子吃饭时用手抓饭、不会用勺子吃饭、喜欢到处乱跑;口渴不知道叫老师;不会跟老师说要大小便,经常大小便都在身上、床上。
有的孩子还存在有情感依赖(要抱着自己的小被子睡觉、自己的小书包不愿意拿下,要一直背在身上等等)。
还有的孩子喜欢四处乱跑、推人、抓人、咬人、玩玩具时,抢玩具、玩具撒满地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而托班年龄段正在形成行为习惯的最初阶段。
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幼儿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致关重要的。
这本书中也说了很多家长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以及教家长教育孩子的妙招。
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无形中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也许在大人看来,孩子模仿成人的一些动作看起来很滑稽很搞笑,但是他们却没有意识到,这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带给孩子的却是一生的。
另外不能盲目的、一味的娇惯孩子。
幼儿园是孩子踏入社会的第一步,老师是孩子的启蒙者,对孩子的教育也很重要。
我觉得班里的教师对孩子的态度和教育要一致,如果要求不一,态度各异,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或者干脆谁也不听,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对于孩子的表扬与批评要及时有效,如果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老师才想起来要表扬或批评孩子,孩子不知道原因反而会使孩子无所适从。
其次建立宽松氛围的同时,也要给孩子们建立必要的行为规则。
良好的常规是实施教育的保证,而必要的规则是形成良好常规的前提。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里点点滴滴逐渐形成的,它贯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
我们应善于抓住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要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相信对你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的。
读这本书后,我深刻体会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注意习惯的培养,从小养成好的习惯,就会使自己一辈子因此而得到好处;相反,如果一不小心养成了某种坏习惯的话,就会在你的一辈子当中受它的被害,而吃尽苦头。
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
所以,我们要教育孩子们从小养成习惯时,一定要养成好的习惯,不要养成坏的习惯。
否则的话,它会影响到你的学习,你的工作,甚至你一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