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复习提纲
第三课 《长恨歌》
❖ 文学知识点: ❖ 唐诗知识概述。(初唐四杰、盛唐山水田园
诗人代表、边塞诗人代表、诗仙、诗圣等) ❖ 白居易作者简介,主要著作?(《秦中吟》
《新乐府》《长恨歌》《琵琶行》) ❖ 白居易前后期的创作风格有什么不同? ❖ 《长恨歌》的创作背景。 ❖ 《长恨歌》的双重主题。
补充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任何时代任何人也都适用。 唐玄宗作为一代明君,苦心经营十余年,结束了大 唐帝国内忧外患,形成了开元、天宝的盛世。太平 无事,玄宗滋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把国事交给李 林甫、杨国忠,自己身居后宫,纵情享乐。安史之 乱爆发,葬送了玄宗的爱情美梦。唐玄宗贵为天子, 尚且如此。我们更应该引以为戒。只有用心做事, 才会成功;消极怠政,必然导致败亡。在对待爱情 上,更要小心。几场风花雪月下来,大学四年就过 去了。大学没用功,人生一场空。
思考题
❖ 1.韩愈《师说》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表明了为 师的三个层次:上等老师传授方法,中等老师传授学业,初 等老师解疑答惑。真正好的老师,三方面都要兼顾,重点应 该在传道方面,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的方法和能力。我们过去是怎么做的?以后还需要怎样改进?
❖ 2.面对中华传统文化,我经常想一切权势、地位,甚至 “大师”们的学问都可能时过境迁成为一堆废纸,但只有思 想的魅力是永恒的。尧舜禹一脉相传的道,孔曾思孟治心之 学,直到今天还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儒家思想告诉问们一个 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方法,禅宗则指出一条抓住关键、顿 悟成佛的捷径。我们如何借鉴古代大学之道,来规划好自己 的职业生涯。
思考题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 亮是一位失败的英雄。辛弃疾也是一位失败 的英雄。他一生都在等待北伐大业,但当北 伐大业来了,宋金两国处于胶着状态,皇帝 请他出山力挽狂澜时,他却不幸一命呜呼。 这为他的人生,为南宋的历史,留下了深深 的遗憾。我们应该怎么去做,才能避免这种 遗憾在我们身上再现?
思考题
❖ 1.在当前国际、国内相对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中, 青年人应当如何看待就业、创业、发展中遇到的 困难,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呢?
❖ 2.把“相信未来”的精神信念与自己的人生实际 结合起来,思考它对自己启示意义。
❖ 3.当代青年如何抓住机遇发展自己、贡献社会, 为创造自己的美好未来、为推进中华民族的复兴 承担起历史的重任。
补充
❖ 我们常常自诩甚高,但别人对我们的评价却很低。这种情况, 在圣贤中也屡见不鲜。韩愈曾认为自己才高不售,屡遭摈黜。 仅博士一职,就做过三次!其实,有许多祸患都是由我们自 身缺陷招致的。这需要我们对于自己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 人只有不断地否定自己,才能取得进步。越是无路可走的时 候,越是思想升华的机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改变一种思维方式,你就会取得脱胎换骨式的进步。年轻人 多吃一些苦,多经历一些挫折,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小孩子 就是在一次次发烧感冒中建立免疫系统的,年轻人也是在一 次次挫折中增长才干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强弱,决定了一个 人能力的大小。请记住:牛马负重凭的是体力,人能承担重 任,靠的是心理承受能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充
• 《大学》在儒家经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上承孔子《论语》,
下启孔伋的《中庸》,对于孟子的学说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 《论语》最后一章标明了孔子思想的源头,即尧舜禹一脉相传
的道“允执其中”。《大学》则把“允执其中”化解为我们在 日常生活必须遵循的方法和途径,认为大学的基本精神就是解 决尧舜禹还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修己安人。修己是本,安人 是末。修己的关键在于“慎独”。只有把自己的道德水平、业 务能力提高了,才可以修养身心、平治天下。《中庸》是一门 “慎独”的学问。《中庸》的思想对于孟子有很大的影响。 《孟子》把抽象的“慎独”发展日积月累、集义养气的修身之 道和穷则独善、达则兼济的人生态度。儒家思想的演化历程, 对于我们进业修德、处群从政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几千年过 去了,圣人的思想依然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实践证明:如果 我们按照圣人的经典去做了,往往事半功倍取得成功;如果违 背了圣人的思想,就会犯错误。复兴国学不仅仅是我们的义务, 还是我们日常工作的迫切需要。由此可见,传统文化的活力与 魅力!
❖《大学》重在阐述教育纲领,其着眼点为教育与国家政治、 社会的关系。提出了著名的“三纲领”,即“大学之道,在明 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条目”,即“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主张以道德认识(格物、致知)为起点,以克服偏私情感, 树立道德信念(诚意、正心)为根本要求,以“齐家、治国、 平天下”为实践目标。核心论点是:治人以修身为本,修身以 慎独为先。(慎独: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 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 信念、做人原则之事。 )
❖ 第文学四知课识点《: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宋词的基础知识。 ❖ 宋词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 ❖ 词是给燕乐所配的歌词,燕乐是当时流行的曲子,
因此词也叫 从外观上看:词与诗歌不同,词有词牌;句式长
短不齐,因此又叫 辛弃疾作者简介。 ❖ 词中活用了哪几个典故?运用典故的目的何在? ❖ 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
第五课 《相信未来》
❖ 文学常识点 ❖ 新诗知识概述 ❖ 新诗诞生的源头、第一本白话新诗集、新诗发展的
几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 ❖ “食指”得名的由来及作者简介。 ❖ 朦胧诗派简介。 ❖ 《相信未来》的写作背景。 ❖ 《相信未来》中的意象代表了什么? ❖ 作者为什么相信未来?
补充
❖ 当前的大学生们不了解文革,意识不到社会历史的 发展对人生的巨大影响。学习这首诗,可以使当代 大学生对文革的黑暗环境和“文革”期间诗人如何 对未来充满希望形成正确的认识。“文革”是中国 社会文化历史发展中具有强大破坏力的阶段,揭示 其产生的历史根源及其带来的灾难可以让现在的年 轻人更好地认识社会、认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在 反思中提高理性思考的能力,激发他们应对挫折、 坚韧不拔地奋勇前进的精神。这种对未来的热情和 希望可以激励任何时代的年轻人珍惜生命,期盼和 创造美好的未来!
《大学语文》复习提纲
第一课 《大学》
• 文学常识点: • 国学基础知识部分 • 何谓“四书”? • 何谓“十三经”? • 《大学》的作者 • 《大学》提出的“三纲” • 哪“八条目” • “八条目”中什么是根本?
• 节选的《大学》这部分开头展示的是儒学三纲八
目的追求。 所谓三纲,是指明明德、新民、止 于至善。它既是《大学》的 纲领旨趣,也是儒 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所谓八目,是指格 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 在这八目中,“修身”是一切的根本,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都是修身的方法途径; 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修身的必然结果。 “修身”是我国古代治国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最能体现中国特色的治国思想的重要方面。 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儒家思想是历代君主治国 安邦的指导思想。在封建朝代实行人治的情况下, 君主的个人品质就成为决定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 问题了。
❖ 4、像食指这样的年轻诗人,正处于黄金时代,就 遭受打到非人的待遇和心灵的摧残,却依然信念 执着,痴心不改,简直可以惊天地,泣鬼神,动 人心魄,感人肺腑。对此,你做何感想呢?试发 表你的看法,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第六课 《进学解》
❖ 文学知识点: ❖ 散文的发展:先秦散文、两汉散文、唐宋散文、明
代散文、清代散文。每个发展阶段的代表文献。 ❖ 唐宋八大家 ❖ 韩愈的代表作? ❖ 韩愈作者简介。 ❖ 韩愈和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 ❖ 体会本文反话正说手法的运用技巧。
第二课《郑伯克段于鄢》
❖ 文学知识点: ❖ 史传基础知识:史书的编写体例,每种体例的代表
性文献。 ❖ 春秋时的五等爵位 ❖ 为什么用“克”(战胜,攻克)? ❖ 《春秋》和《左传》的关系? ❖ 《左传》的作者? ❖ 分析郑庄公、武姜、共叔段的人物性格特点? ❖ 分析春秋初期郑国内乱的前因后果 ,简述《左传》
补充
❖ 人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挫折,而且还不是由于我们 自身的原因造成的。这时我们应该怎么办?是破罐 子破摔,还是随波逐流、与世沉浮?或者守道待时, 以图再进?辛弃疾给我们做了一个榜样。在顺境积 极有为,建功立业;在逆境守道待时,寻求机会, 准备东山再起。无论外界环境如何,都不能丧失自 己的信念。既然以身许国,我们就不怕漫长的等待。 即使像辛弃疾这样等待到死,我们也无悔无怨。如 果我们在等待期间,能够进一步充实自己,无疑是 最佳的选择。
描述战争的特点?
补充
❖ 仅从叛乱的起因来看,郑庄公很无辜。但仔细分析叛乱的 过程,这场叛乱其实还是可以避免的。但是郑庄公不仅没 有制止它,还有意给武姜、共叔段制造机会,促使他们叛 乱。等到叛乱成为事实,他迅速出兵,一举驱逐共叔段, 囚禁武姜。我们这才发现整个叛乱其实都在庄公的掌握之 中,这是他精心导演的一出闹剧。郑庄公是春秋初期著名 的政治家,曾经打败北狄,打败诸侯联兵,称霸中原。但 他居心不良,欺君囚母、驱逐骨肉兄弟,为人处世刻薄寡 恩。因此,他无法真正赢得人心。在庄公高压下,郑国还 可以维持下去。庄公死后,三公子争立,大臣各自为党, 内乱连绵十年不止,致使春秋初期最先兴起的霸国迅速衰 落,沦为大国争霸中原的牺牲品。在晋楚两国南下北上的 拉锯战中,反反复复被蹂躏了十余次。国家兴盛的原因都 是相近的,衰落的原因各自不同。郑国的兴衰对于我们有 什么启示呢?我们应该用什么心态对待别人的缺点和过失 呢?
年8月,傅聪与弥拉订婚,在给父亲的信中表达了 对弥拉的不满意。傅雷于1960年8月29日写了这封 关于爱情的回信。谈到三个问题:第一,爱情的基 本原则是“不能太苛”,具体要求是:“本质的善 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第二,真正爱情 应该是相互尊重、谅解、宽容;把兴趣集中在事业 上;夫妇之间应该是一种知己朋友关系。第三,爱 情需要不断的培养。这些话语重心长,对于我们学 习和恋爱都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