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年级期末考试教学成绩奖励方案(草)

高二年级期末考试教学成绩奖励方案(草)

高二年级考试教学成绩奖励方案(草案)
为了加强年级教学过程的考核,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体现高二教学的针对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共设六项奖,分别如下:
一.基础奖:20%
文化课教师每人60分。

2.备课组奖:
(1)均分排名:根据区教研室的成绩统计,备课组均分区第一名,该备课组成员每人得20分,备课组长另加10分;备课组均分区第二名,该备课组成员每人得10分,备课组长另加5分;备课组均分区第三名,该备课组成员每人扣5分,备课组长另扣5分。

(2)均分比率排名:学科校平均分除区平均分与前一次考试比较,按语数英,物化生政史地,分别排出名次。

语数英,第一名加10分,备课组长另加10分,第二名加5分,备课组长另加5分,第三名不加分;物生政史地化,第一名备课组加8分,组长令加8分,第二名备课组加6分,组长另加6分,第三名备课组加4分,组长另加4分,第四名备课组加2分,备课组长另加2分,第五名不加分,第六名备课组扣2分,备课组长另扣2分。

地理和化学比较进步率。

3.个人均分奖:
根据期末考试成绩,计算出每个人的平均分除交底平均分,得出比率,排出全年级名次。

(1)语数英
A类.1、2、3、9、10、11、12、14、15班:第1名积10分;第2名积8分;第3名积6分;第4名积4分;第5名,积2分,第六名积1分,第7名不得分,第8名,扣2分。

B类.4、8、13、16班:第1名必须高于A类班,积10分否则积0分;第2名积6分必须高于A类班,积6分,否则积0分;第3名必须高于A类班,积3分否则积0分;第四名扣2分。

C类.5、6、7班,第1名必须高于B班,积10分否则积0分;第2名,须高于B班,积5,否则积0分;第3名扣2分。

(1)物化生政史地:带2个以上班级班总分*60%
A.选修
a:历史,1,2、3、4、5、6、14、15、16,第1名积10分;第2名积8分;第3名积6分;第4名积4分;第5名,积2分,第六名积1分,第7名不得分,第8、9名,扣2分。

b:政治:1-6班:第1名积10分;第2名积8分;第3名积6分;第4名积4分;第5名,积2分,第六名扣2分。

c:地理:14、15、16班:第1名积10分;第2名积5分;第3名扣2分
d:物理,7-13班:第1名积10分;第2名积8分;第3名积6分;第4名积4分;第5名,积2分,第六名积1分,第7名不得分,第8名,扣2分。

e:生物:7-11班:第1名积10分;第2名积7分;第3名积5分;第4名积2分;第5名,扣2分。

f:化学,12-13班:第1名积5分;第2名扣2分
B.必修班,按过关率,a%*100=a,(小数点进一位)进行加分。

每1A,A类班加5分,B 类班,加3分。

4.单科成绩优异奖:
根据区教研室的成绩统计,语数外三科统计到区前60,其余各科统计到区前20名。

三科总成绩进入区前300名(文科前80名,理科前220名)为有效成绩。

(1)单科进区前10名每人次积10分;
(2)单科进区前11-20名每人次积9分;
(3)单科进区前21-30名每人次积8分;
(4)单科进区前31-40名每人次积7分;
(5)单科进区前41-50名每人次积6分;
(6)单科进区前51-60名每人次积5分;
5.年级优生奖:
语数外按区统考三科统计总分,计算年级优生;
年级优生目标分解如下:
三科年级前300名
年级优生奖励办法:
(1)各班级完成任务每超额1人,任课教师加10分,班主任另外再加10分。

(2)A类班级进入年级前100名每人次再加10分,班主任另加10分。

(3)选修另外加分按三科统计。

匹配每少一人扣2分。

6.区优生奖:
语数外按区统考三科统计总分,计算区优生;区优生目标分解如下:
(2)选修另外加分按三科统计。

匹配每少一人扣2分。

带2个以上班 总分*60%。

(3)A 类班三科每进入区前300名1人,对应科任教师加30分,班主任另加30分。

(4)区第一名对应科任教师和班主任另加50分,前10名每人次另加30分,前20名每人
次另加20分,前五十名每人次另加10分。

(不重复计算) 个人所得分数=以上各项奖得分累加;
年级总分=年级所有老师个人所得分数乘以权重相加之和;
年级总奖金=学校根据年级考试完成任务情况分配给年级组的奖金;
个人所得奖金=年级总奖金年级总分
个人所得分数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