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到慈善组织在中国未来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让我们首先来明确慈善和
慈善组织。
许多人对于慈善不甚了解,而在中国红十字会被郭美美事件抹黑之后,不少国人甚至对慈善组织有了不同的偏见。
一、慈善与慈善组织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热情仁爱,乐善好施的民族,关于慈善的概念,古已有之。
在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慈”是“爱”的意思,孔颖达疏《左传》有云:“慈者爱,出于心,恩被于业”。
“善”的本义是“吉祥、美好”,《管子·心术下》中
所说的“善气”二字合用,则是“仁善”、“善良”、“富于同情心”的意思。
中国的慈善思想源远流长,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对此都曾有过精辟的论述。
孔子和孟子也曾说道:“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以及人之幼;出入为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
对于什么是慈善,中华慈善总会创始人崔乃夫更有极为精辟的概括:什么
叫慈呢?父母对子女的爱为慈,讲的是纵向关系,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什么是善呢?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为善,讲的是横向的关系。
什么是慈善呢?慈善是有同情心的人们之间的互助行为。
崔乃夫会长以纵横的关系,深刻地勾
画出了慈善事业的全部活动和真谛。
而慈善组织,或可称公益组织,则是以慈善为目的对需要帮助的他人进行
帮助并提供慈善服务的非营利、非政府组织。
二、慈善组织的作用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时代,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领域各方面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推进,随着我国各慈善组织和其它非政府组织自身发展的日趋成熟,我国慈善组织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在不断壮大、社会地位也日益突出。
虽然不久前出现过红十字会郭美美事件一度导致我国民众对慈善组织的信任度下降,但这并不能否决慈善组织在我国社会的作用。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慈善组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也将发挥其独有的作用,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
加瓦。
首先,慈善组织将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贡献力量。
虽然慈善组织不是政府组织,不是一股政治力量,也不直接参与政治活动。
但是作为有其特殊作用的民间组织,它所进行的活动毫无疑问是会对政治产生一定影响的。
慈善组织可以了解处于社会底层群众的需求,知晓弱势群体的困难,鼓励和帮助需要援手的民众,并通过一定途径将底层弱势群体的声音反映到政府机构,为政府进行决策提供不一样的呼声和意见。
同时,在慈善组织进行助人活动时,若发现政府政策明显不合理或违反国家法律时,它可以有组织地抵制这些政策并使政府改变之前的政策。
由此可见,慈善组织对政府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的,它具有其主观能动性,能参与政府政策的制定、修改及监督、评估。
其次,慈善组织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正在进一步深入,十八大也强调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但是市场在提高效率和促进机会平等的同时,巨大的社会不平等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事实上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是不全面的,贫富差距也是比较悬殊的,而慈善组织则是促进公平与效率有机结合、缩小贫富差距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方面,慈善组织本着行善助人的理念援助贫困弱势群体,改善底层群众的生活;另一方面,许多慈善组织本身就是有富人群体组织创建的,如李连杰的壹基金,他们筹集来自富人群体的资金以援助贫困群体。
可以说,慈善组织在贫富群体之间架了一架桥梁,使得两个群体的财富在二者之间进行适当的流通,从而将在一定程度上缩小贫富差距,提高我国人民群众的整体生活水平,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进一步的深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慈善组织在我国社会领域的各方面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慈善组织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的社会阶层不
断出现,他们对社会保障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但是政府的能力确是有限的。
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有限能力必然会导致其在提供社会保障服务时存在着盲区。
因此,社会中有一部分人享受到社会保障服务的需求得到满足,同时另一部分
人的需求又会得不到满足,而这些得不到满足的特殊需求者又往往才是真正需
要帮助的妇女、儿童、残疾者、贫困者等弱势群体。
慈善组织则正好能很好地
弥补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失灵情况,为真正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提供及时的
救助。
慈善组织对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
中国现阶段的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的社
会不公平突出表现在弱势人群与其他人群的不公平上。
据统计我国现有2.5亿
贫困人口,这部分社会困难群体与小康社会全面发展是一对突出的矛盾。
解决
社会困难群体问题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而慈善组织等社会救助性民
间组织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力量。
因慈善组织是由对社会工作有强烈责任
感和无私奉献精神的人发起和组织,社会各阶层群众自愿加入的。
他们中有不
少人对社会救助工作锲而不舍,自愿奉献自己的财力物力和精力,对救助对象
满怀热忱。
这些慈善组织和众多的志愿者队伍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已积累了相当
多的社会救助经验,弘扬了扶贫济困、关怀困难群体的社会理念。
这些救助潜
能将以慈善组织的形式,通过开展扶危、济困、安老、助残、扶幼、救孤活动,承担起帮助社会困难群体的社会事务工作,实现对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从而
在一定程度上推进社会公平。
慈善组织也促进了社会主义人文精神的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运用现代企
业制度和市场机制使得我国经济获得了飞跃性的发展,但与此同时,片面追求
经济增长战略的一大弊端也显露出来了,这就是我们的人文生态极度恶化,价
值观念发生扭曲:人与周围环境失去了和谐相处的状态,甚者出现了人与自然
的分裂,出现了人与社会关系的变态、文化价值观念的倒错、人自身人格的分
裂等。
正处于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已经认识到发展本身不是目的发展的目的是
创造一种使人能够长期享受健康和幸福的生活,从而将人的需要、人的期望和
选择作为一切发展活动的中心。
十八大上也提出了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
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以人为本。
慈善组
织倡导人本性,而这恰好是时代发展的特点,也是以人文关怀精神为主旨的新
价值理念形成的基础。
总而言之,慈善组织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将发挥重大的作用,然而目前慈
善组织在现在社会的发展却是不容乐观。
慈善组织难以从社会中筹集到足够的资金,这是目前我国大部分慈善组织都在遭遇的尴尬困境:组织缺乏号召力,得不到社会公众的回应,不论组织如何宣扬自己的宗旨和慈善目的,社会大众的捐款热情不足,捐款还是有限。
我们新一代的社会工作者在慈善组织遭遇窘境时理应站出来挑起慈善事业的担子,将慈善事业推向一个更有发展的高度,也为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