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卷 第6期V o.l 27 N o .6中州大学学报J OU RNAL OF Z HONGZHOU UN I VER SITY2010年12月D ec .2010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阶段及其政策特征方 菲,吴昊明,吕成果,沈 杰(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上海201800)收稿日期:2010-11-15基金项目:河南省软科学项目(092400420006)作者简介:方菲(1989)),女,湖北武汉人,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在读生,研究方向:文化创意产业。
摘 要:基于政策视角,通过对上海市政府部门各个时期政策文件的分析,结合各个时期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特点,指出上海市政府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主要历经了三个阶段,即自发集聚萌芽阶段、跃进式发展阶段和政府引导调控阶段,阐述了各个阶段的政策特征。
针对目前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阶段;政策特征;上海中图分类号:F 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715(2010)06-0060-04上海作为中国第一大城市,自1843年开埠以来,与西方密切的通商交流和极强的包容度使上海形成独特的海派文化,娱乐业、影视业、出版业也繁荣兴起。
自国家/十一五0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全国各个省市积极发展被喻为/朝阳产业0的文化创意产业,各个省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和发展成为学者们研究的内容[1-3]。
自2005年4月授牌第一批文化创意园区至今,上海已形成了81个创意产业集聚区,涉及动漫、影视、网络、出版等各个文化产业类型。
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走过了一条从自发集聚到政府引导的发展之路。
纵观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无不显现各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作用。
国外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组织服务和规范与监管上。
然而,目前关于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和关于其他省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一样,多处于对其现状的分析和发展对策研究,尚缺乏对其发展历程,尤其是基于政府政策视角的发展历程及其特征的研究,既不利于准确把握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进程,促进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更好的发展,又不利于其他后进城市借鉴上海的经验,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因此,以上海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为主线,研究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十分必要。
1.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上海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其主要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并以创意产业集聚区、创意产业园区为基地,以研发设计创意、建筑设计创意、文化传媒创意、咨询策划创意和时尚消费创意五大类产业为发展重点进行行业推进、人才集聚、社会整合。
厉无畏和于雪梅认为,上海创意产业基地的发展具有5个特征:依托大学发展创意产业园区;改造旧厂房及仓库创立创意产业基地;利用旧厂区培育创意产业园区;依靠传统布局建立创意产业基地;开辟新区创立创意产业基地[4]。
据上海市文化事业管理处同上海文化研究中心编写的52010: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报告6显示:/2009年上海文化产业实现总产出3555.68亿元,实现增加值847.29亿元,比上年增长9.5%,占上海生产总值的5.63%,增幅比GDP 高出1.3个百分点0[5],成效显著。
上海的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是通过产业创新实现真正提升的,自主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
M 50、田子坊、8号桥等一批有品牌价值的创意园区是融合现实环境的重要创新举措。
上海创意产业立足于长三角地区发达的制造业,结合独特的海派文化进行技术革新。
其他社会活动与文化市场的互动交融使文化创意产业向空间扩展发展。
上海市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2004年上海市政府印发的5上海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4-2010)6也强调了激发创新能力和打击盗版的重要性。
上海创意产业在发展自主创新的道路上也注重品牌的国际化和高端化,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上海创意之窗等展示平台促进了上海创意产业与全球的交流合作,转变了上海经济增长模式。
2010年第六届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结合本市现状,以世博为主题切入点,与世界各国同行业知名企业进行互动交流,推动了上海创业产业的国际化。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而如今,上海创意园区已聚集了来自国内外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创意产业人才和企业。
上海各高校与国内外相关资源联合办学,进行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学研结合,为文化市场的繁荣注入了新的生机,也使高端人才更是加速聚集。
文化产业繁荣是上海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也是城市的标志符号。
2.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阶段的政策分析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富有转折、不断暴露问题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
一些研究者在分析了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轨迹后认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政府将推动创意产业作为实施/科教兴市0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采取了以保护上海老工业历史建筑为载体的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
继1997年产业结构的改变,市场出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萌芽后,文化创意产业就处在一个自发积聚的发展阶段,一些艺术家和企业自发的聚集成为一个艺术聚集地,小范围的文化市场逐渐形成。
2004年,第一个创意产业园区的授牌标志着政府开始从政策上引导市场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并制订了2010年达到/百家创意园区0的目标,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由此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全国都在大力倡导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2007年,上海市却突然宣布/冲百0目标暂停,并对4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摘牌,对整个文化市场进行大力整顿,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规章规范约束文化市场。
本文以这三个事件为三个时间结点将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阶段分成自发积聚与萌芽阶段,跃进式发展阶段和政府引导调控阶段,从政策分析视角出发,分析上海市政府政策对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调控与影响。
2.1自发积聚与萌芽阶段(1997-2005)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崛起与第一次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有着密切联系。
创意产业所具有的高科技、高附加值等特征,是实现第二、三产业融合的特殊方式。
为了转变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升级,1997年上海市进行了重大的都市产业结构调整。
1998年,上海市政府提出了/都市型工业0新概念,2000年将/都市型工业0概念实质性启动,/确定了60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6000平方公里的郊区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布局。
0[6]上海工业园区重心的转移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市区大批具有工业历史建筑的厂房闲置,大面积的场地和相对低廉的租金吸引了文化产业同类型公司入驻,发展新型现代产业中高附加值的创意产业,加速实现文化产业的兴盛。
这一阶段,文化市场多属自发集聚,发展规模较小,整个文化市场尚处于萌芽和探索阶段。
随着政府在政策制定和对文化市场的发展规律的不断探索和经验积累,上海市开始出台对文化产业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条例法规,但是范围局限。
单一国家所有制的事业型行业结构使文化事业的政府职能和文化产业的经济职能并不能达到平衡发展,政策所侧重的仍是文化事业的功能,如表1所示。
表11995-2005年期间上海市颁布的部分政策文件政策文件名称政策类别发布机关日期上海市文化市场管理办法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政府和部门1995-02上海市文化娱乐市场管理条例(1995年)地方法规地方人大常委会1995-11上海市文化娱乐市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政府和部门1996-08上海市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政府和部门1996-11上海市电影发行放映管理办法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政府和部门1997-08上海市有线电视管理办法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政府和部门1997-12上海市公共文化馆管理办法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政府和部门1997-09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市群众性文化艺术社会团体管理工作的意见规范性文件地方政府和部门2001-03上海市图书、资料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暂行规定规范性文件地方政府和部门2001-04 (注:从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网站整理得来)上海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环境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温床,但是该阶段的创意产业多属自发集聚,没有大规模的发展和影响力。
伴随上海都市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文化创意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得到重视。
政府针对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的转型作出了规范化建议, 1997年5文化部关于印发<文化事业发展/九五0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6提出:/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活力0的导向性意见,明确指出/东部沿海地区要向产业的高层次、规模化方向发展。
02004年11月,上海市经委组织成立了上海创意产业中心,上海创意产业中心是推动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专门机构,它的成立促进了上海创意产业资源的有效整合,推动了创意产业市场发展。
2005年5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6颁布,为响应国家号召,上海市提出5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6,该实施意见鼓励非公有资本对文化体育事业投资,使更多资本注入文化市场,刺激了上海文化产业的繁荣增长。
同年,上海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方税务局5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若干财税政策实施意见6中对文化产业发展给予明确优惠政策:/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后,免征企业所得税0。
有了政策的松绑和扶持,上海创意产业的提供了发展。
2.2跃进式发展阶段(2005-2007)2005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消费需求产生了变化,使得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加快,国家出台了/十一五0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规划纲要指出:要发展重点文化产业并且列出了一系列的文化产业门类。
于是在全国掀起了发展文化产业的风潮。
上海创意产业呈现发展趋势和优势为集群化的发展。
集创意产业发展的/知识源0和多元化的生态产业链条为一体将创意成果转化成为经营资源。
为此,上海市政府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创意集聚区的发展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确保其迅速的发展。
自2005年4月起,上海市政府批准了第一批创意产业园区。
从上海第一个创意产业园区创意仓库的诞生开始,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据上海市创意产业中心提供的统计数据,2005-2007年,上海分四批成立了75家创意产业集聚区,吸引了大约3000家左右企业入驻。
创意产业的增加值为549.4亿元,占当年全市GDP的6.0% (其中,研发设计创意240.8亿元;文化传媒创意49.4亿元;建筑设计创意98.7亿元;咨询策划创意136.8亿元;时尚消费创意23.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