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型商务休闲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探讨——以广州从化温泉养生谷商务会议区为例

生态型商务休闲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探讨——以广州从化温泉养生谷商务会议区为例

圈2广州从化温泉养生谷功能结构图图3人文资源分布图图1项目区位图规划时力争用“生态”理念将“商务”“会议”“办公”“休闲”“游憩”各功能融合在一起。

就目前我国已有的商务休闲区规划来看,存在一些问题,如受项目选址,规划师设计思路等的限制,较难将生态、休闲、商务、办公很好的结合。

大多数商务休闲区规划只是将其作为城市功能区的一部70规划师pL只mER5分,布设在城市中较为强势的人文或自然资源集中区,受选址于城市内、城市建设已高度密集的局限,规划多关注人工建筑及其环境满足商务办公功能,而不注重生态休闲,如成都武候祠旁的锦里;也有一些是在风景旅游区上发展起来的商务休闲区,但受规划师生硬划分功能区的做法所限,只在风景旅游区内设置一些度假村或者酒店用于商务活动,仅将商务活动作为一个附属功能,并没有真正满足商务办公的需求。

广州从化温泉养生谷商务会议区被定义为集国际会议、度假、养生为一体的生态型商务休闲区,规划就如何更好地将生态、休闲、商务、办公等功能融合在一起进行了尝试,提炼了“生态休闲”和“商务办公”两条主线,通过将两者融合,将自然、生态、养生的休闲概念融入商务活动中,以尊重生态的理念来规划商务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文将以((广州从化温泉养生谷商务会议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探讨生态型商务休闲区的规划理念与规划特色。

2规划背景及概况2.1规划背景2001年,广州提出了“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喊-rfi发展战略,广州从化温泉养生谷地区就位于广州城市“北优”轴上(图1)。

随着广州市全国中心城市地位的提升及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举办,届时将有大量的商务、旅游人士涌向广州,商务场所的建设迫在眉睫。

广州市秉承商务休闲的理念,抓住2010年亚运会马术项目比赛场馆在从化温泉养生谷地区建设的机遇,对从化温泉养生谷地区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决定在此建设商务场所。

2005年,《广州从化温泉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广东省和广州市计划部门批准实施,规划将从化温泉养生谷地区划为商务会议区、温泉养生区、大众休闲区三大功能区,构成“一谷三地”的带状组团式空间结构(图2)。

2008年9月,根据《广州从化温泉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项目组编制完成了《广州从化温泉养生谷商务会议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是《广州从化温泉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图4土地利用现状图划实施的第一个启动项目,该商务会议区位于从化温泉养生谷地区西侧,作为广州从化温泉养生谷地区的一个承接国际大型会议、举办国际大型商务活动及相关服务配套的重要功能区。

本次规划在充分发挥规划区现状自然优势的同时,将在规划区建设白金五星级酒店、国际会议中心及一批高档次、各具特色的度假设施,力求将其建设成为~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休闲和商务办公融合的商务休闲区。

2.2现状概况(1)广州从化温泉养生谷商务会议区位于良口镇南部,对外交通便捷:距广州市区83Krn,距广州国际机场约1小时车程,距从化市区(街口镇)26km,距温泉镇8km,该区南侧近邻规划3号路,可通过米±步桥与规划1号路(原105国道)相连,北侧与105国道直接对接。

规划区周边的往习匕,京珠和机场高速,使规划区处于广州大都市“半小时经济生活圈”,而正在规划建设的广州北三环、广从轻轨等区域性交通干道将使其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2)规划区属流溪河支流杨梅坑河河谷平原地带,东、西、北三面环山,南侧面朝流溪河,自然条件优越,地形地貌丰富多样,水资源优质,气候温和,植被葱郁。

地貌类型有低山、丘陵、河谷盆地等(面积各占1/3)。

区内蕴含着丰富的世界上罕有的温泉水资源。

由于地处东亚大陆边缘,属华南亚热带湿润地区,雨量丰沛,森林覆盖率高,东北部的群山地带被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覆盖,杨梅坑河西侧低丘地带种植有人工林,植被丰茂、生态环境优质。

(3)规划区内保留有历史价值较高的人文遗存。

规划区所处的良口镇是流溪河流域从化古村落文化和商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保存有龙井、米石、古桥、古树、古村等历史遗存(图3)。

规划区现存少量的村庄民居,主要沿河间谷地分布,具有岭南建筑风格(图4)。

3规划目标及定位针对一般商务休闲区规划难以将生态理念贯穿商务和休闲中的问题,本次规划提炼出“生态休闲”与“商务办公”两条主线,在充分考虑了规划区地形地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优先的思路,结合商务区功能需求进行了准确的定位。

项目组发现,规划区地形地貌多样,“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景和水景交融的地形格局使规划区从任何一个角度都能感受到多层次的自然景观,再加上珍贵的温泉资源和岭南文化遗存,为规划区打造生态、文化、休闲、商务复合效应的基地提供了基础。

基于此分析,结合《广州从化温泉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本次规划将温泉养生谷商务会议区定位为集国际会议、度假、养生为一体的生态型商务休闲区。

生态型商务休闲区规划设计4.1融合生态休闲和商务办公的创新设计思路通过对规划区的功能定位和现状环境进行整体分析,项目组提出了“生态休闲与商务办公完美融合”的创新思路,即将商务,办公、休闲、2010年第8期第26卷/1图5西南向透视效果图游憩等功能融入景观优美、人文气息浓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中,展现融物(人工建筑物)于景、融景干物的独特景观。

在如何将生态休闲和商务办公完美融合的问题上,规划提出了遵从自然.融合生态、呼应地域历史等设计原则,提出了“蓝绿绘自然、山野映森居,本土续现代”的设计思路(图5),即以自然优势最大化为原则划分总体功能区,以遵从自然环境为原则进行建筑风格的选择和建筑布局,以顺应地形走势为原则布设交通系统,以保护自然肌理为原则依附功能区布设公共设施,以保护本土自然资源与历史文脉为原则布设绿化和景观系统,打破了一般商务办公区规划以功能优先的规划思路,以及一般生态旅游区规划以自然优先的规划思路,避免了单一商务办公区,单一旅游休闲区的规划格局,将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

4.2自然优势最大化的功能分区本次规划在进行功能分区时,着眼于规划区具有的高山、丘陵、谷地72规划师DLRnnE开5等地形禀赋,以自然优势最大化为布局原则,在遵从自然布局、保留地形地貌多样性、平行等高线布局的基础上,结合商务区功能设置要求,塑造掩映于山林野趣之中的休闲商务会议空间,体现自然生态与人工景观的融合,解决了一般商务休闲区规划生硬划分功能区,侧重形成规划结构而忽略了生态景观布局的问题。

规划区东部、北部,西部三面环山,南部临水。

西部地形较为多样,有低山,河谷盆地等地形,同时又拥有大片的草地,一些水系穿插在其中;北部是山体的延伸,地势较高,东北部的群山地带被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覆盖;南部临水,且南部临近国道(G105),是对外联系的窗口;中心地带地势平坦,有低洼。

根据此现状分析,项目组再结合规划区功能定位,考虑到一般商务功能区需具有举办商务会议和商务活动的会所,接待商务人士的宾馆及相应配套服务、休闲设施的场所等,采用顺应规划区自然生长肌理的划分方法,于规划区东南部划定院落式会议办公区、东北部划定山景多功能演艺接待区、中部划定中心服务共享区,西部划定体育公园,共四大功能片区(图6,图7),形成依山傍水的组团形式。

4.2.1院落式会议办公区规划区东部地势相对平坦,南部临水且对外靠近国道(G105),景观层次多样、对外联系方便,该现状满足商务会议区地势要求平坦、对外交通便利的设置要求,因此项目组将会议办公区布设在此。

根据规划区地形配套相关设施。

该区由m1n1贵宾式会议办公,机构办公、展示中心,院落式会议办公和商业街组成,建筑或顺应地形有机分布,或围绕水体形成组团,以适应不同规模的商务会议办公需要。

4.2.2山景多功能演艺接待区规划区北侧靠山,地势较高且具有坡度,山体有茂密的天然植被覆盖,其景观视野广阔、隐蔽性较好。

基于此,项目组在此设置多功能演艺接待区,以满足商务人士进行居住、休闲、养生活动时对私密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规划根据接待区相关图6规划总平面图服务需要,设置了山景多功能演艺接待厅、贵宾院落式酒店和礁湖院落式酒店,作为中心区配套服务功能的重要补充。

各服务建筑顺应基地地形散点布设,建筑掩藏于山体之中,充分体现了“山野映森居”的意境。

4.2.3体育公园基于规划区西侧具有大片的山丘、草坪的现状考虑,项目组在该区设置了体育公园,作为规划区休闲娱乐功能的补充。

该区利用低山、河谷,盆地等设计要素,通过对水系和绿化的梳理,形成集草地运动、滨水休闲、生态竞技和山地体验为一体的生态休闲空间。

起伏的山丘、开阔的草坪、宽广的湖面与河流,苍郁的树木,形成众水绕川I、水绿成趣、人景相望的景观格局。

4.2.4中心服务共享区规划区中心区域地势平坦。

规划利用其地势平坦、低洼的地形优势,在此设置中心服务共享区,作为面向商务人士及备行各业旅游人士的公共平台。

该区将前三大功能区有机地联系起来,利用大面积自然灵动的水图7功能分区示意图面,使东西两大片区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区内西部设置园景多功能演艺接待厅、与体育公园相配套的公园俱乐部和贵宾俱乐部,同时也设置m1n1贵宾式会议办公;东部设置白金五星级酒店、园景院落式酒店、国际会议中心及多功能演艺中心和温泉SPA养生中心。

建筑以低层为主,结合大面积水面,体现出疏朗、开阔的中心区形象。

4.3尊重自然环境的建筑布局和建筑形式各功能片区的建筑布局,主题紧扣山水共生、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共融的理念,面向景观水体、背倚山体绿化设置。

例如,院落式会议办公区内的建筑布局,该区背靠山体、面朝流溪河,契合传统的“背山面水”格局。

规划充分利用现有水道,将水体引入区域内部,于地势平坦低洼处营2010年第8期第26卷73图8流溪院落式会议办公建筑立面示意图图9河景院落式办公建筑立面示意图图10山景多功能演艺接待厅立面示意图图11白金五星级酒店立面示意图造湖面景观,使区内享有更多水景的同时,形成规划区灵动的自然边界,而其他m1n1贵宾式会议办公、机构办公、展示中心和商业街在顺应山水走向的同时,围绕流溪和河景两大会议办公区布设,形成“两核多点”的布局。

又如,中,L,fJE务共享区,区内滨水依绿形成两组标志性建筑,即白金五星级酒店和公园俱乐部,各建筑围绕水体或绿化节点呈点状有机分布,空间层次丰富,体现了建筑融入景观的步移景异的良好景致。

再如,山景多功能演艺接待区的建筑主要顺应了山体坡度,结合山体上密集、茂密的灌丛和草场,散点式掩藏布局于山体中。

规划在建筑风格的选择上,也体现了尊重自然环境的建设原则。

规划区属华南亚热带湿润地区,雨量丰沛,气候潮湿、炎热,地形复杂,且山地、丘陵居多,当地民居多为岭南建筑形式。

岭南建筑对当地气候、地形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因此项目组在建筑风格上延用了传统岭南文化的建筑语汇;此外,院落式建筑也传承了岭南建筑的传统,院落围合的建筑形式,74规划师口LR几hER5既可顺应地形,又能满足私密性的度假需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