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银行xx分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试点成效工作总结

xx银行xx分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试点成效工作总结

xx 银行xx 分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试点成效工作总结20XX 年我行开始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试点,20XX 年全面推开,20XX 年 3 月我行组建“三农” 事业部制,借助总行、xx 省分行关怀指导,以蓝海战略为统领,抢抓事业部制改革和地震灾后重建机遇,大胆创新,稳步推进,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截止20XX 年9 月30 日,全市县域支行分部各项存款余额xxx 亿元,比年初增加xxx 亿元,完成市分行全年任务127.5%;各项贷款余额xxx 亿元,比年初增加xx 亿元,县域行贷款余额占全市的49.6%;实现中间业务收入xxx 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xx 万元;实现利润xxx 万元。

总结以上斐然成绩,我行主要从以下九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事业部管理体制(一)经营理念发生根本性转变。

我行通过 3 年多事业部制改革工作,切实认识到县域资源的丰富性和市场空间的广阔性,深刻体会到定位蓝海市场是科学有效的破题方向,实施蓝海战略是县域农行持续经营和发展壮大的根本出路。

(二)厘清事业部管理边界1、机构边界。

按照省分行要求,以地域为界,将我市县支行7个所有机构、所有业务,纳入三农金融分部管理、核算范围,各县域支行成为三农金融分部的基本经营单元。

2、业务边界。

三农金融分部客户营销、维护和管理事权的划分,原则上以地域为界。

注册地或居住地在县域的客户由三农金融分部管理,县域大型客户由城市板块提出直管客户名录,城市大中型涉农客户由三农金融分部提出直管客户名录,跨越城乡的集团性大型客户、垂直管理的系统性客户由城市板块公司、构等部门牵头营销和统一管理,三农金融分部负责上述各类客户的县域端的功能落地和客户关系维护。

3、职能边界。

我行三农金融分部对xx县域机构的客户和业务行使管理职能,并协助相关专业部门办理县域支行网点改造、电子渠道建设、科技建设、人员培训等工作事项。

(三)我行借鉴先进的事业部制管理模式,对XX 县域支行三农金融分部中后台管理中心,采取矩阵制的双线报告模式,中后台管理中心直接向分管行长和三农金融部总经理同时汇报工作情况。

二、资本管理(一)实行单独的资本管理。

我行按照“总量平衡、单独配置、单独考核、自我约束”的原则,在一级法人体制下,对三农金融部实行单独的资本管理。

单独确定三农金融分部经济资本限额,单独编制下达“三农”经济资本限额计划,计量、监测、评价、考核“三农”经济资本占用率和回报水平。

按月计量,适时监测,对经济资本占用较高、非正常增加的行,及时分析增加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经济资本占用比率。

实现三农金融分部经济资本对“三农”和县域业务发展的刚性约束,实现“三农” 业务总量、结构和速度的平衡协调发展,推动资本约束型、内涵式、可持续的增长方式转变。

(二)开展经济资本管理培训辅导。

20XX年7月份,XX市分行计划财会部组织县域各支行行分管行长、会计科长进行经济资本管理培训,对经济资本管理的核心内容作详细讲解,提高全行对加强经济资本管理的重要性认识,有力促进经济资本管理办法的贯彻落实。

三、资金管理(一)建立单独的资金平衡与运营机制。

按照市场导向、差别管理的原则,在统一的资金清算体系、统一的IT 系统的基础上,我行对三农金融分部所辖7 个县域支行实行全额资金管理。

根据“三农”业务发展现状和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面向县域支行研究制定市场化、差别化、多元化资金转移价格制度。

单独编制资金营运计划, 单独计提法定存款准备金。

合理确定“三农” 信贷产品价格(利率),提高议价能力和风险定价水平,综合考虑“三农”业务成本支出、效益状况、风险补偿,根据市场竞争情况、贷款风险状况和客户综合回报水平,按产品类别进行贷款定价,努力提高“三农”贷款综合收益水平,实现“三农”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我行依据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xx 分行人民币全额资金管理(试行)办法》,通过资产负债管理系统对全行所有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实行收支两条线” 管理,对不同种类的不同产品分别计价,从而实现了资金统一配置、业务经营统一引导、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统一管理。

四、信贷管理一)xx 分行设置三农信贷管理部。

三农信贷管理部与信贷管理部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同时设立了三农信贷审查和管理岗,落实了岗位职责,承担县域三农信贷业务管理职责。

二)下沉重心、就近审批。

xx 分行加大县域支行独立审批人派驻力度,并在此基础上调整优化县域支行授权方案,以省分行信贷业务直管行、重点行、极重灾行、空心经支行为突破口,完善专项信贷制度,进一步下沉经营重心,减少审批流程,尽可能就近审批决策。

设置了贷审会三农业务委员,由三农前台部门和中后台各大中心负责人和相关专业人员兼任,具体承担三农信贷业务审议工作。

优化信贷审查审批人员考评模式,由对信贷质量的单一考评,转变为对信贷质量、业务规模、审批效率的综合考评。

完善推行网上审批,确保县域网上作业覆盖率达到100%,切实提高运作效率和评审质量。

五、会计核算一)建立完善了会计核算制度,实现了三农事业部财务单独核算。

我行以单独核算规则为基础,以新核算与报告系统为平台,进步完善事业部单独核算体系。

规范财务报告编报流程,在20XX年上半年实现了依托系统编制出完整的三农金融事业部财务报告,做到三农金融分部单独核算“一本账” ,实现了汇总生成、并表核算,确立了县支行的会计核算主体地位,实现了三农县域财务核算由“台账记载”向“财务核算”转变,由“报表还原”向“直接生成”转变,实现了三农县域直接成本费用和资产单独核算,并直接生成分摊前三农金融部会计报表。

以核算报告系统为依托,按照总行、省分行统一制定的分摊规则,将各级管理层应分摊损益全部分摊,对总行集中计提的减值准备归集到各县域支行,并生成三农金融部分摊后财务报告,定期编制三农金融部分摊前后报告,按季对县域支行经营和财务状况进行全面分析通报,为三农业务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决策有用依据。

(二)成立三农考核评价中心。

三农考核评价中心承担贯彻实施三农”金融事业分部绩效管理、经济资本管理、费用分配、资金管理、固定资产分配等管理制度和办法,编制“三农”业务综合经营计划,实施经济资本和信贷规模管理,制定县域固定资产配置计划,实施“三农”金融事业分部预算和费用管理,依据内部转移计价和成本分摊方案,监测、反映及评价“三农”金融事业分部的经营成果等职能。

六、风险管理“三农”是弱质产业,风险集聚,我行以信用风险为标的,创新试验风险管控制度,坚持全面风险管理,创新管理手段,切实加强了“三农”风险防范。

(一)增强风险意识,强化了风险管控。

我行通过实施事业部制核算和三农盈利结构、产品分析等,三农金融分部及各经营单元充分意识到风险成本对经营成果的重要影响,积极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创新管理手段,加强“三农”风险防范。

在试行风险经理派驻制度、推行风险等级预警制度、搭建信用风险共担平台等措施基础上,积极与当地政府、银监部门协作,加强对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使信贷风险得到较好控制。

(二)推行农户贷款协管员制度。

在农房重建贷款集中的北川擂鼓和永安、江油武都等乡镇聘请协管员,协助管理农房重建贷款和小额农贷,提高对农户贷款风险信号的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

(三)推行小额农贷“三包一挂”制度。

我行在三台支行创新试验了小额农贷“三包一挂”制度,并在全行推广,客户经理绩效考核直接与小额农贷的经营质量挂钩。

截止20XX年9月末,xx 不良贷款余额2716万元,比年初下降了163 万元,不良贷款占比仅为 2.14%。

(四)推行风险等级预警制度。

采取“客户目录+特别授权” 模式,实行县域客户名单制管理。

20XX年11月先行试验“红、橙、黄”三色预警信号,将 1 09种风险信号依据风险类别划分不同等级,并建立预警信号的报告与处置、调整与解除、奖励与处罚等操作规程。

(五)实行风险管理新规定。

我行要求当年新发放贷款不良率不超过0.1%,不良贷款余额占比控制在5%以内,三农对公贷款到期收回率不低于98%,三农个人贷款到期收回率不低于97%。

七、考评激励(一)建立单独的考评激励约束机制。

根据省分行绩效考核办法,建立和完善金融分部单独绩效考评管理办法,优化指标结构和权重,分条线、分类别确定挂钩内容,细化挂钩方式,充分体现“三农”和县域业务经营特点,最大限度发挥考核的激励约束作用。

落实价值管理理念,激励价值创造的环节和过程,引导各行科学发展,提升价值创造水平。

(二)制定奖惩标准我行制定了效益工资奖励标准和专项费用配置标准,对未完成任务的支行制定了扣减标准。

惠农卡发卡奖励 2 元/张。

小额农户贷款按当月余额净增额的3%0计奖,兑现效益工资。

农房重建贷款按季度末不良贷款余额净下降3 %。

计奖(不含政策性调整)。

对农房重建贷款本息收回正常贷款的按1.5%奖励手续费,不良贷款净下降按3%0奖励手续费,惠农卡发放有效卡并激活配置 5 元/张。

对20XX 年度未完成惠农卡、农户小额贷款授信及农户贷款计划任务的支行,按其未完成惠农卡任务数20 元/张、农户小额贷款授信11 元/户、农户小额贷款20 元/万元的标准分别扣减该行效益工资总额;同时将惠农卡发卡、农户授信、农户小额贷款以及农房重建贷款不良余额下降任务完成情况与各支行行长、 分管行长、 部门经理效 益工资挂钩考核。

八、搞活县支行( 一) 绘制精美生态图谱,制定服务三农发展规划。

为全面搞活县支行,更好的服务“三农” ,纵深推进县域蓝 海战略,我行着眼可持续发展目标大局,加快经营战略转型,以 服务“三农”为重点、以地方主导产业为中心、以扩大优质客户 群体为目标的经营理念, 编制了全辖三农和县域金融生态图, 形 成了特色鲜明、定位明却、目标清晰的县支行发展模式,制定了“农行2010— 20XX 年县域三农业务发展战略规划”。

建立 xx 、 xxxx 三个新农村示范片,为搞活县域支行三农业务树立新 标杆。

(二)发展电子银行,开辟延伸服务的新渠道。

我行围绕县 域城乡两级市场和三大目标客户群体, 开展了全覆盖、 渗透式营 销。

在乡镇,扎实开展电子金融产品整村推进专项活动, 各类特色种养殖(植)户、外出务工人员、农资经销商、 户营销惠农卡系列产品, 绑定营销支付通、 手机银行、 金 E 顺短信通, 最大限度优化农村持卡客户用卡环境。

小分队深入没有物理网点且经济较为发达的乡镇, 进企业、 进商 户、进农家,加大电子银行产品宣传普及力度,延伸服务半径, 拓展服务空间。

在城区,对于党政机关人员、学校教师、企业高 管等客户群体侧重营销贷记卡系列产品、 网上银行等产品。

对于 集团客户,批量营销银行卡,批量营销金 E 顺短信通等。

对于个 体工商户,采取客户经理“分街而治,分片包干”方式开展电子 银行产品“扫街行动”,重点营销转帐电话、POS 等收单业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