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 2016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公开提出“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 )”。
只有增强四种意识,才能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A. 规矩意识B. 服务意识C. 忧患意识D. 看齐意识2. 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强学生( )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
A. 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B. 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实践能力C. 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学习能力D. 社会责任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3. 《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到( )年,城乡师资配置基本均衡,乡村教师待遇稳步提高、岗位吸引力大幅增强,乡村教育质量明显提升,教育脱贫任务全面完成。
A. 2017B. 2020C. 2025D. 20304. 陶行知先生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是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要求教师要( )。
A. 爱国守法B. 爱岗敬业C. 关爱学生D. 终身学习5. 标志着我国教育法法律体系基本框架形成的是:( )A.《义务教育法》的出台B.《高等教育法》的出台C.《职业教育法》的出台D.《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出台6. 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
A. 斯宾塞B. 孟禄C. 利托尔诺D. 布卢姆7. 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 )A. 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B. 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C. 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D. 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8. 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
A. 学科课程论B. 活动课程论C. 实质教育论D. 现代课程论9. 校本研修以学校为主阵地,以( )为研修主体,以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为核心。
A. 教育专家B. 课程编制者C. 教育行政管理者D. 教师10. 下列关于经验主义课程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经验主义课程论以赫尔巴特为重要代表人物B. 经验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方法C. 经验主义课程论强调围绕现实生活组织课程D. 经验主义课程论倡导儿童是课程的中心11. 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充分彰显了( )学习观在学校教学中的落实。
A. 建构主义B. 行为主义C. 认知主义D. 要素主义12.《礼记•学记》中指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 因材施教原则B. 巩固性原则C. 启发性原则D. 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13. 我国古代既有“指引者,师之功也”的箴言,又有“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的教谕,体现了教学过程具有( )的规律。
A. 学生认识的简约性B. 教学与发展相互促进C. 知识学习与品德形成相统一D. 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辩证统一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德育( )的观点。
A. 道德认知发展模式B. 价值澄清模式C. 体谅模式D. 集体教育模式15. 为了证明“卵生”是不是鸟的关键特征,教师举了麻雀和乌龟两个例子。
麻雀的例子属于( )例,乌龟的例子属于( )例。
A. 正反B. 正正C. 反正D. 反反16. 王军总喜欢给同学起各种外号,同学们都不予理睬,他的这种行为便逐渐减少了,这种行为矫正法是( )。
A. 强化B. 消退C. 惩罚D. 维持17. 尽管个体发展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和优势领域上往往是有差别的。
例如,有的学生反应敏捷,有的学生反应迟钝;有的学生开朗活泼,有的学生沉着内向。
这反映了个体心理发展的( )。
A. 不平衡性B. 方向性和顺序性C. 个体差异性D. 协调性18. 学生的思维已经摆脱了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以命题的形式进行,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说明学生的认知发展已经进入( )。
A. 形式运算阶段B. 感知运动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前运算阶段19. 青少年希望摆脱父母的控制,不再被简单地看做“孩子”,能够成为独立自主的个体,首要任务是解决( )问题。
A. 自我评价B. 自我同一性C. 自我意识D. 自我控制20.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 )、( )和道德健康等。
A. 心理工作适应B. 内心工作适应C. 内心社会适应D. 心理社会适应21. 阿特金森以为个体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 )的动机。
A. 追求利益B. 追求刺激C. 避免困难D. 避免失败22.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的过程除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和生成过程外,还包括( )。
A. 动作再现过程B. 应用过程C. 动机过程D. 习得过程23. 一名调皮的学生屡次扰乱课堂,教师请其站到教室后面,教师运用了( )。
A. 正强化B. 负强化C. 惩罚D. 消退24. 根据适当过度学习原则,如果一个学生学l0次刚好记住一个英语单词,那么他的实际学习次数应该是( )。
A. 10次B. 11次C. 15次D. 8次E. 20次25. 定势是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的主观因素,证明这一结论的实验是( )。
A. 水下射靶实验B. 罗森塔尔实验C. 邓克尔的点蜡烛实验D. 卢钦斯量水实验二、案列分析题1. 分析论述下列课堂教学活动采用的教学原则。
教师:为什么说鸡、鸭、猪是动物?学生:因为它们都会叫。
教师:对吗?蚯蚓不会叫,可它也是动物啊。
学生:蚯蚓会爬。
会爬会走的生物都叫动物。
教师:鱼不会爬,也不会走,只会在水里游泳,鸟会飞,可它们不是动物吗?学生:它们是动物,因为它们都会活动,能活动的生物叫做动物。
教师:对了,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
可是飞机会飞,它是不是动物?学生:飞机自己不会飞,是人开的,它没有生命,是人造的,不是动物。
教师:对了,能自己活动的生物才是动物。
2. 小翔今年9岁,曾经在幼儿园间断性地就读两年。
上课时经常大喊大叫,影响其他同学。
他认字能力强、记忆力好,掌握的词汇比较多,但不理解字词意思,不能正确地说一个句子。
刚到班级的时候,把教室里的桌子推到一边,上课时老师进来了,他也在教室里跑来跑去,还不时拿同学的书本、文具等,经常是整节课因为他的存在而无法进行。
当他不开心的时候,他时常会大喊大叫,大声骂人,有时候还会不断抽打自己的右脸部。
(1)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你怀疑小翔可能有什么样的心理健康问题?为什么?(2)该如何改善?3. 老师讲:“……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学生说:“李白睡了,怎么还会知道下雨了?”老师说:“李白看见地面湿了知道下雨了,坐下吧!”学生又打算问,老师让他坐下。
请用职业道德相关知识分析教师的行为。
三、论述题1.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教育意义。
四、教学设计1. 材料:在进行“三角形面积”教学时,推导面积计算公式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见图1);另一种是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剪拼成平行四边形(见图2-1)或折叠成长方形(见图2-2)。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1)(2)(3)。
(1)试分析上述两种方法所蕴含的数学思想。
(2)若指导高年级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
(3)根据拟定教学目标,设计新授部分的教学方案。
2.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白鹅这白鹅,是一位即将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
我抱着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里。
它伸长了头颈(jing),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tai),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Ii)声呵斥。
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
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xiao);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hang)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fei)。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
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po)像京剧里的净角(jue)出场。
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竞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
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
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
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
这些食料并不奢(she)侈(chi);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gou)。
譬 (pi)如吃了一口饭,倘(tang)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
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guan)一样。
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pi)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kui)伺(si)。
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喝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min)捷(jie)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
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喝水、吃草、吃泥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
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
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gong)养不周。
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
因为邻近狗很多,一狗方去,一狗又来蹲着窥伺了。
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让鸡、狗偷饭吃。
然而它所必需的泥和草,所在的地点远近无定。
为了找这些食物,它仍是要走远去的。
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2)如指导中年级小学生学习,试确定教学目标。
(3)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导人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五、作文题由新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会经历一段艰难甚至痛苦的过程,在这一转折时期,教师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其中包括职业倦怠。
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那么可能会导致教师情绪低落、缺乏意义感、跳槽等问题。
请以“教师职业倦怠对策”为话题写作,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018年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卷答案一、单选选择题1. D 本题考查时政热点。
2016年1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公开提出“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这“四个意识”中的前两个,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经常出现在中国政治话语系统之中。
而“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是在近两个月才成为政治热词。
故选D。
2. A 本题考查十八届五中全会。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