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技术的双刃剑

科学技术的双刃剑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原动力,它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推动着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

随着人类生活的世界越来越成为技术化的世界,人们深深认识到,技术与人类同样古老,人只是一种技术性的存在物,他要依赖技术而生存。

技术是人们具有的智慧的放大器或强化剂,它的价值在于提高物的使用效率和人的能动性。

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人们感到科学越发达,技术发展就越迅速,技术给人类安全带来的威胁就越大。

凡是使用技术的地方,就有安全问题存在,应把安全从技术的附庸变为独立的科学门类,按照其本身的规律来研究和发展安全科学技术。

科学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武器,技术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科学是发现,技术是发明,科学是认识世界,技术是改造世界,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技术就不能脱颖而出。

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是一种客观事实。

那么,技术应用也是把双刃剑,但技术应用造成的不良后果的责任在人而不在物。

内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对科学技术的正负面效应的反思前进了一大步,一方面,人们看到了科学技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作用,感受到了知识的巨大威力,从而把科技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人类的共识。

因而形成了全社会崇尚科学、尊重知识的氛围。

科技不仅有着生产力的功能,创造了巨大的物质文明,而且也有着重要的精神塑造功能,并能够带来精神文明的提高。

另一方面,人们还看到了科技给人类带来的不利影响,使社会出现了隐忧和后患,特别是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使人在受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威胁的基础上,又多了几分恐惧。

面对现实的反思,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走向交汇的趋势下,安全的范畴就不仅仅局限于工程技术,局限于自然科学领域,而且应当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系统科学和人体科学等科学体系。

(举例)安全的内涵可以从与安全相关的行为中得到描述,如避免受到攻击、侵犯、伤害乃至灾难等显在或潜在危险;消除种种由不确定感、不稳定感、无保障感等导致的恐惧心理;控制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瘟疫传播、环境恶化等;努力防止使用武器、扩散武器、爆发战争。

所以从广义角度来看,安全的含义包括身体上没有受伤害、心理上没有受损害、财产上没有受侵害、社会关系上没有受迫害的无危险的主体存在状态。

实际上,安全本身的规律已经突破了各专业技术的束缚,需要不断完善,特别要与灾害科学与环境科学协调发展,形成一个更大的安全科学。

原子弹的杀伤力、无孔不入的电脑黑客、困扰地球的太空垃圾,使人面目全非的生物工程等安全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科学的积极作用1、科技给人类带来了诸多好处、方便,使生活质量提高、长寿…2、科技揭示了许多社会、自然现象的本质,对破除迷信、发现规律起了重大作用3、科技与宗教之间的斗争中茁壮成长并且有强大的生命力4、科技是生产力。

科技给产品带来更高的附加值…二、科学的消极作用1、科技发展给地球带来污染,比如汽车、塑料袋….2、为了治理污染,采用更多的科技手段,形成恶性循环,比如农药、化肥….3、破坏生态平衡,比如水电站…4、科技带来了新的污染源,比如手机、电波辐射…三、怎样对待科技进步1、科技是双刃剑。

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的积极作用是不能抹杀的,同时消极作用也值得重视、反思2、对于科技的过分依赖也是迷信,是迷信科技或科技迷信3、科技不可能解决一切社会问题,解决有的问题要依赖宗教、哲学、心理学等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人类,又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

远古时期,科学和技术不分,科学技术与人类的其他活动不分。

根据以下考虑,有理由认为在由自然向社会的生成过程中,技术位于科学之后,技术与自然的关系较远,而与社会的关其一,自近现代以来,技术建立于科学所提供的知识的基础上。

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有计划、有系统,而不是依赖直接面对自然界的经验和日常生活的偶然性。

其二,科学是潜在的生产力,而技术则是现实的生产力。

换言之,社会直接地在技术而不是科学的基础上构建起来。

商品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构成了社会的基础。

商品是技术的直接产物,而不是科学的直接产物。

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

其三,虽然科学知识社会学等强调在这一过程中存在人际关系等主观因素,但最后的结论需排除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所谓科学无国界(地质学和生命科学因对象特定的地域分布而在某种意义上有国界),技术有国界;以及强调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强调科学的自由探索精神,也表明科学比技术有更多的自然性,或者技术比科学有更多的社会性。

“科学成果的技术应用有善恶之分,它有被人恶用的可能。

但这不能归咎于自然技术,更不能怪罪于自然科学,这只是由于社会技术或社会工程不完善所致,未能有效地约束恶用“科学不是双刃剑,技术应用才是双刃剑,技术应用负面效应的责任在于人。

”自然技术的人。

”这些观点不仅深刻地区别了科学与技术应用的不同,也深刻地揭示了科技本身隐含的两面性。

科学技术对物的控制方式必定会延用到对人的控制方式上,但是人毕竟不是物。

所谓“在人改造认识自然时把人的属性赋予自然的同时,自然也会把自然的属性赋予人”,其实是强调人与自然这对矛盾的双方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的辩证法,而忽略了矛盾的双方总有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差异的辩证法。

在本文的语境中即是忽略了科技的刃的双向性与刃的锋利性之间的辩证两面性。

例子:例1:现在银行利用高科技设备如计算机帮助工作,这既提高了工作效率, 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又方便了顾客。

但是, 计算机的普遍使用又带来另类问题: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破坏计算机网络、盗窃银行机密文件, 侵犯储户利益,获取非法利益。

尤其让人不安的是,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 这种所谓的高科技犯罪越来越多, 让人产生一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感觉。

例2:再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和平利用原子能,解决人类能源危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杀伤力极大的原子弹也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生产出来了,过来又给人类带来了更大的危机。

类似现象都给支持“科学技术是双刃剑”这一观点的人提供了证据。

例3:因此当上世纪末科学家成功培育出“克隆羊”后,有些人不是欢呼,而是忧虑,担心这种技术的滥用给人类带来灾难! 克隆技术可以用于器官移植等诸多方面,为许多病人解除痛苦。

例4:如果把造出原子弹的科技( 或原子弹本身看作科技) 类比为双刃剑,那么在造原子弹的事件中,双刃剑类比虽仍有效,但科技的双刃性是独立于造原子弹的。

因为原子弹的建造过程是用剑指敌并变革客观世界这个“敌人”( 相当于人们运用科技改造自然) 的结果,而不是既伤敌人又伤己的双重效应的统一。

如果把原子弹的不同使用比作“双刃剑”的使用,那么用原子弹这个科技去杀人和用原子弹这个科技去打小行星分别是人挥舞科技这把“利剑”去杀“敌”的两次事件,而不是在同时用一颗原子弹这个“双刃剑”的一面去杀人另一面去救人。

所以原子弹既可大规模杀人又可大规模救人的两面性不是因为同时发生作用的“双刃”性,而是因为原子弹的锋性的两面性,即原子弹爆炸的威力巨大的原因。

( b) 如果把原子弹和核电站同时看作科技( 严格说是建造原子弹与建造核电站的共有科技) 做双刃剑类比,我们仅从逻辑上简单地分析,“双刃”可能是如下两种意义之一:(i) 其中一刃总是正面作用,另一面总是负面作用。

如果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其中一刃总是造福而另一刃总是为害,那么我们只要使用了一次这把双刃剑的一刃,我们就在原则上可以从其后果上断定这刃是好刃还是坏刃,同时可以逻辑地断定另一刃是坏刃还是好刃。

那么,我们就可以把那个坏刃打磨掉或套起来不用,而仅用那个好刃,这样科技的负面作用就可以完全消除。

然而事实上,即使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刀,也不可能其中一刃总是造福而另一刃总是为害。

也就是说,即使我们把核科技仅用于核发电,仍有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来害人。

( ii) 双刃的每一刃都是既有正面作用,又有负面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的双刃刀的每一刃,都是既可以切牛肉,也可以伤手的。

但是,如果科技是这样的一把双刃刀,那么为了说明它的正负两方面的作用,只要说它是单刃刀( 或剑) 就可以了,说另一刃就成为逻辑上的多余。

当然,还是可以特设性地说: “我所说的科学技术双刃剑不是普通的一把双刃剑,而是一把在具有两刃时其中一刃总是造福而另一刃总是为害,而在打掉一刃后留下的那刃又变成既能造福又能为害的特殊的剑”。

我们认为,如果有人真的这样认为,那也不应该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而应该称“科学技术是一把巫剑”。

因此,语境( b) 中,把科技类比为一把双刃剑,在第一种意义上是逻辑上合理但经验事实上不合理; 在第二种意义上是经验事实上合理但逻辑上不合理。

总之,把科学技术做双刃剑类比于两个事件中的两面效应是一种不恰当的类比。

原子弹运用的两面性或原子弹与核电站之间的两面性都不是由于双刃剑的双刃性,而是任何每一刃都具有的锋刃性的两面性所致( 因为剑锋,所以为害功力大,造福功力也大) 。

从逻辑角度看,这里更应该把科学技术类比为单刃快刀。

双刃剑只能用于类比科学技术本身或科学技术对同一对象在同一事件中的运用。

结论:人类对自然作用的两面性,实际上就是技术应用的两面性,但技术的本质是人们谋取物质利益的工具。

人类面对科学技术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及伴随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安全问题,应有清醒的认识。

应把安全从技术的附庸变成独立的科学门类,建立起天人共生的和谐关系。

从科技发展看,科学技术和人类安全构成要素之间呈现出双向互变的关联性关系。

无论是科学负面效应,还是由此引起和衍生的祸患,归根结底都是人类自己造的孽。

对于天灾,眼下人们还难以避免,但是借助科学和技术,毕竟还可以规避或减少损失。

对于人祸,科学和技术不仅英雄无用武之地,说不定还会助纣为虐。

为此,我们不得不把着力点对准我们自己和我们自己心灵深处——自律克己,改造人性。

科学负效应所导致的祸患大致上都属于人祸之列,也必须如此这般加以根治。

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它肯定将伴随个人的一生,也许将伴随人类的幸存。

解决双刃剑的问题既离不开自然科学,也离不开社会科学,因为改造自然的科学性技术及其实现,不仅是自然科学的落脚点和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人文科学发生发展的起点,更是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科学及其技术相统一的基础。

只有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科学真正地和谐统一起来,公正、平等、和谐、自由的社会才可能建立起来。

总之,科技进步把人从自然力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而又造成了人与自然的不和谐。

无限制地发展技术,把安全放在次要地位,是危险的选择,也是失败的选择。

因此,如何对待科学技术,应该树立怎样的科技观、发展观和安全观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