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做好成本管理工作

如何做好成本管理工作

作者:xx点击:1307
一、不应该消极地面对成本管理工作
在成本管理中常有二个认识误区:
(一)盈利就是不赔钱;
从会计等式利润=收入-支出(费用)可以清晰地看出只要(收入-支出)的结果大于零那么就意味着盈利,反之就是亏损。

因此人们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公式左边这个结果值是大于小于还是等于零上。

而忽略了公式右边那“两位”。

因此走进了“盈利就是不赔钱”的误区。

不赔钱就是盈利没有错,但如果原本属于自己的收入没收进,原本不该支出的你支出了,这部分就导致了盈利数额减小,缩水了,因此我认为应该树立少收、多支、少盈利也是亏损的观念。

(二)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本身我支持“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的观点。

但问题是如何面对已经存在的事物,存在的确有其存在的理由,是主观、客观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但世间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存在的可以消亡,不存在的可以产生。

人最主要的任务是去改造世界。

如果凡事放弃了主观努力那么一切都是被动的接受,这个世界还会如此多彩吗?
说完以上二个认识误区,话题也就回到了主题——不应该消极地面对成本管理工作。

其实少计算结算收入,不严格控制成本支出,不积极弥补经济漏洞等现象都是消极进行成本管理的具体表现。

进而转入下面的话题。

二、成本管理的核心工作是成本控制而非成本预测及核算
大家公认成本管理的内容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这些内容涵盖了成本管理的全过程。

每个环节都很重要都应做到做好。

但凡事都有重点,我认为成本管理的核心工作应该是成本控制环节。

试想一下,即便你成本预测如何准确、计划下达的如何周密,如果控制不利,那么你核算的结果再精确,以只能作为分析的素材,最终得出不合格的考核结果。

成本预测固然重要,它直接为计划提供基本数据,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但不管成
本测算得如何准,它都不代表实际成本。

我们的重点是去控制成本。

最终目的是把实际成本控制在预定的计划范围内。

那么我们在成本控制过程中,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施工的全过程对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加强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消耗和支出,及时纠正浪费和不合理支出。

回到上次提到的人工费亏损话题,“有没有能够合理的利用人工,合理的安排进度,工种间能不能合理的搭配,以及项目有没有返工、窝工”是不是就是减少消耗,纠正浪费的问题呢?而“黑钱”、“回扣”是不是就是减少支出、纠正不合理支出的问题呢?
黎海明“以包代管的模式我不认为是是管理利益的流失,我认为‘退一步海阔天空’,这符合当前建筑市场需求。

” 的观点,恰恰说明存在“盈利就是不赔钱”的认识。

事实将证明以包代管的管理模式是错误的,它严重阻碍了建筑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早晚有走到尽头的一天。

总包单位以这种又省心又赚钱的承包方式换来的是自身管理水平的停顿甚至倒退。

如果仅把目光停留在现有国内建筑市场的承包管理模式上,而不去思考,不去反思,不去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

那么我们对成本管理的探讨就完全失去了意义。

(因为现在已经挺好了,建筑界大小老板都还在赚钱)
黎海明“在价的确定过程中,确实是有很多可以避免的地方,但是在实际上,‘回扣’、‘窝工’等风险以单价抬高为代价,其实是很难避免,过分扣刻追求这个的结果可能会更差。

”的观点,恰恰说明存在“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的认识。

“回扣”的问题事实存在,但合理吗?应该让它继续存在下去吗?海明对行业内的潜规则似乎甚以为然。

但成本管理的终极目标会允许它存在吗?可能有人会说我过于天真,一些东西永远无法改变。

对此我无话可说,但我坚信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只是时间的问题。

再说一些题外话。

海明说“闭着眼睛可以想象到各个分部各个分项各种工艺的施工景象,再辅之于造价的双眼——你就能看到成本了”,我相信,但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单纯凭借个人的经验。

你可以一眼看到成本,而很多人不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