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偏曲
一、概述
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弯曲,或鼻中隔一侧或两侧局部突起,引起鼻腔、鼻
窦生理功能障碍并产生症状(如鼻塞、鼻出血、头痛等)者,称为鼻中隔偏
曲。

好发人群为有鼻外伤史,儿童期患腺样体肥大,有家族史、鼻息肉、肿瘤
患者。

一般经鼻镜检查便可诊断。

手术矫正是鼻中隔偏曲惟一治疗方法。

二、病因
1.鼻外伤
多发生在儿童期,外伤史多遗忘,因组成鼻中隔的各个部分尚在发育阶段,故
儿童期鼻部症状多不明显。

随着年龄增长,鼻中隔各部分的增长和骨化而出现
鼻中隔偏曲。

成人鼻外伤也可发生鼻中隔偏曲或鼻中隔软骨脱位。

如鼻中隔软
骨段均发生偏斜并偏向一侧则形成歪鼻。

鼻外伤常并发鼻中隔软骨脱位,甚至
软骨骨折,如不及时复位,可遗留鼻中隔偏曲。

2.发育异常
是本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鼻中隔在胚胎期由几块软骨组成。

在发育生长和骨化
过程中,若骨与软骨发育不均衡或骨与骨之间生长不均衡,则形成畸形或偏曲;在相互接缝处形成骨棘或嵴。

常见的原因有腺样体肥大导致长期张口呼吸,日
久发生硬腭高拱,缩短鼻腔顶部与鼻腔底部的距离,使鼻中隔发育受限而发生
鼻中隔偏曲;营养不良影响鼻中隔发育和骨化,也可发生鼻中隔偏曲。

3.鼻腔或鼻窦肿瘤
一些生长较为缓慢的鼻腔或鼻窦肿瘤,如骨化纤维瘤、鼻息肉等,其他如鼻窦
囊肿等,生长比较大时,可挤压鼻中隔,导致鼻中隔偏曲变形。

4.遗传
鼻中隔偏曲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
三、临床表现
1.好发人群
有鼻外伤史,儿童期患腺样体肥大,有家族史、鼻息肉、肿瘤患者。

2.症状
(1)鼻塞为鼻中隔偏曲最常见的症状,多呈持续性鼻塞。

“C”形偏曲或嵴突引起同侧鼻塞,对侧鼻腔长期承担主要通气功能,鼻黏膜持续处于充血状态而出现下鼻甲代偿性肥大,又称结构性鼻炎,进而出现双侧鼻塞。

“S”形偏曲多为双侧鼻塞。

鼻中隔偏曲患者如患急性鼻炎,则鼻塞更重,且不容易康复。

鼻塞严重者还可出现嗅觉减退。

(2)头痛如偏曲部位压迫下鼻甲或中鼻甲,可引起同侧反射性头痛。

鼻塞重,头痛加重。

鼻腔滴用血管收缩剂或应用表面麻醉剂后,则头痛减轻或消失。

(3)鼻出血鼻出血部位多见于偏曲的凸面或棘、嵴处,因该处黏膜张力较大、且薄,常直接受气流及粉尘刺激,黏膜干燥结痂,易发生糜烂,加之鼻中隔软组织血供丰富,故较容易出血,擤鼻、挖鼻或低头用力常为诱因。

如鼻出血发生在50岁以上年龄组,血管弹性差,则难以用凡士林纱条填塞治愈,多需要手术切除、矫正偏曲部位。

有时鼻出血也可见于鼻中隔凹面。

(4)邻近器官受累症状如高位鼻中隔偏曲妨碍鼻窦引流,可诱发化脓性鼻窦炎或真菌感染。

如影响咽鼓管通气引流,则可引起耳鸣、耳闭。

长期鼻塞、张口呼吸,易发生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并可在睡眠时发生严重鼾声。

四、检查
1.前鼻镜检查
显示鼻中隔弯向一侧,两侧鼻腔大小不等。

鼻中隔凸面可见利特尔区充血、糜烂,对侧下鼻甲代偿性肥大。

注意鉴别鼻中隔黏膜增厚(探针触及质软)和是否同时存在鼻内其他疾病,如肿瘤、异物或继发病变,如鼻窦炎、鼻息肉等。

2.鼻内镜检查
鼻内镜下检查使鼻中隔偏曲的检查和诊断更为准确。

鼻腔前部表面麻醉后,用0°、30°硬性鼻内镜观察。

然后,在充分收缩鼻黏膜后检查鼻腔深部。

观察鼻中隔与鼻腔、鼻道和鼻甲的解剖结构关系及对鼻腔、鼻窦通气引流产生的影响。

3.鼻窦CT扫描
参考水平位和冠状位CT鼻窦扫描,在了解鼻中隔偏曲形态的同时,可清晰观察鼻中隔与相邻结构的解剖关系,并了解鼻中隔形态异常与鼻窦疾病的相关性。

鼻窦CT扫描对鼻中隔偏曲的评估的意义是:鼻中隔与其相邻结构的解剖关系及临床症状的相关性;鼻中隔偏曲与鼻窦炎的相关性;提示手术矫正的部位和范围;可能影响鼻内镜下的手术操作;影响术后鼻腔鼻窦通气引流及导致术后鼻
腔粘连的可能性
五、鉴别诊断
一般经鼻镜检查便可诊断。

但须与鼻中隔结节相鉴别。

后者发生于鼻中隔高位
近中鼻甲处,系中隔黏膜限局性肥厚形成的突起,以探针触及,质地柔软。


隔结节的形成与脓性鼻涕的慢性刺激有关。

另一罕见疾病为鼻中隔梅毒瘤,其
质地虽亦较硬,但该处黏膜明显充血。

六、治疗
手术矫正是惟一治疗方法。

但若伴有鼻息肉或鼻甲肿大,同时行鼻息肉和鼻甲
手术。

1.手术指征
有如下情形之一者即应予以手术:鼻中隔偏曲引起长期持续性鼻塞者;鼻中隔
高位偏曲影响鼻窦引流者;因鼻中隔偏曲而致反复鼻出血者;因鼻中隔偏曲而
引起反射性头痛者;有鼻中隔明显偏曲的血管运动性鼻炎(结构性鼻炎)。

下列情形应属手术禁忌或暂缓手术:鼻内急性感染者;未经治疗的鼻窦炎;某
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肺结核、严重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血液病等;女患
者月经中;18岁以下者。

2.手术方法
手术径路分为鼻内或鼻外唇龈沟切口,现多采用前者。

手术方法可采用前鼻镜
下或鼻内镜下操作。

鼻内镜视野清晰,手术创伤小、矫正彻底,已被普遍应用。

(1)主要步骤分离黏软骨膜囊,暴露骨及软骨,切除部分偏曲的骨及软骨,将软骨修复后重置入黏膜囊复位,或将骨板骨折向中线推移,或通过划痕、摇动
将软骨向中线复位。

(2)主要术式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鼻中隔成形术、鼻中隔矫正术。

由于鼻中隔偏曲的种类和形态各异,因此手术方法也不尽相同,术前要仔细进行检查,
明确偏曲的种类和部位,据此制定手术方案并根据术中所见灵活加以运用。

七、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向病人介绍手术的目的及意义,说明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何配合及术后注意事项,使病人有思想准备减轻焦虑。

2、鼻部准备术前一日减去鼻毛剃净胡须,用肥皂清洁外鼻及周围皮肤,防
止术后感染。

检查确定病人无感冒,鼻粘膜肿胀后手术。

3、术前检查进行全身检查及局部专科检查,肝功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血尿常规及出凝血时间测定,鼻部CT和X片确定手术部位。

并了解病人全身疾病,排除手术禁忌症,确保手术安全。

4、药物准备根据需要完成皮肤药敏试验,术中可能输血者做好定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术前30分钟打术前针。

5、其它准备术前禁烟酒刺激性食物,手术前禁食禁水术晨更衣。

沐浴、剪指(趾)甲,根据手术部位备皮。

注意患者有无发热、感冒、女患者月经来潮
等情况,必要时通知医生。

(2)术后护理:
1、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饮食:患者当日术后6小时可进食流质后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右刺激性、辛辣的食物第二天可改进普食。

由于术中有血液流入口腔,在进食前指导患者
用冷开水漱口,将口腔内的血液漱净后再进食。

3、术后保持口腔清洁,必要时做口腔护理。

4、遵医嘱给予抗炎、抗水肿、止血输液治疗。

5、由于两侧鼻腔用凡士林纱条填塞的病人只能张口呼吸。

为了预防口干、咽干和呼吸道感染嘱病人多饮水并增加室内湿度用盐水或朵贝氏液含漱。

6、术后6小时给予半卧位或平卧头偏向一侧。

7、嘱病人将口中血液吐出勿咽下以免刺激胃粘膜引起恶心、呕吐时便于观察出以便以便及时处理。

8、准备抢救用品以便随用随取。

9、心理护理:关心安慰病人、解除其恐惧心理、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3)并发症的观察:
1、感染: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若体温超过38.5度,或患者主诉伤口异常疼痛,且切口周围皮肤红、肿,应及时通知医生
2、出血:观察伤口敷料是否干净,口腔及鼻腔分泌物的性质、量及颜色。

3、呼吸困难观察患者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度。

若发现异常,应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八、出院指导
(1)术后一月内勿做重体力劳动,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增强体力。

(2)禁烟酒,避免潮湿、寒冷的刺激,预防感冒,加强锻炼,避免过度疲劳。

(3)指导呼吸:当患者感觉到要打喷嚏时,指导患者将舌尖抵住上腭或者张口做深呼吸,抑制打喷嚏。

(4)改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

(5)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6)出院后定期复查,必要时遵医嘱给滴鼻药或进行鼻腔冲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