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噢苏珊娜》教案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噢苏珊娜》教案

人民音乐出版社第5册第三课《噢!苏珊娜》[课型]表演课[教学内容] 人音版第5册第三课《噢!苏珊娜》[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教学模式]本课教学是开放式音乐课堂教学。

开放式音乐课堂教学是通过开放性问题、开放性情境以及开放性活动的设计,使学生间、师生间多向互动,激发学生联系已有学习经验、生活体验甚至是问题和困惑,通过讨论、活动、比较、互补和修正,探索动态开放、多维多元的解决途径和方式,形成综合、丰富的解决方案。

[课时安排]1课时[教材分析]歌曲《噢!苏珊娜》是美国作曲家福斯特的作品中深受大众喜爱并流传最广的一首。

它表现了对朋友真诚的情意和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

曲调精炼,六个乐句,显著的特点是其中有三个乐句是完全相同的,且均为弱起,一、二乐句,三、四乐句给人以对答呼应的感觉;第五乐句的切分节奏使得情绪和旋律的色彩上起到了变化,把歌曲推向了高潮,点名了“朋友”这一主题情感的表现;第六乐句旋律与第二乐句完全相同,而歌词以“啦”贯串,表明了朋友间的和谐与快乐。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训练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已具有以下能力:初步对乐曲的情绪、速度等音乐要素感知能力,熟练掌握基本音符及常用节奏型,能运用简单的动作、色彩等其他简单的形式将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

歌曲音域在g1~e2六度以内,音区较高,不适合学生的表现与演唱,因此我降至E大调演唱。

根据歌曲旋律特点,学生能做到四小节一呼吸,能够运用连音唱法、有弹性的断音唱法表现歌曲,并能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做简单评价。

在学唱形式上学生还不具备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因此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识读乐谱。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学唱方法以听唱法为主、视唱法为辅,并借助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识读乐谱。

歌曲学唱顺序:根据歌曲的词曲关系为一字一音,采用先唱歌词后唱歌谱的学唱方法。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感受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

○2通过歌曲《噢!苏珊娜》的演唱,懂得珍惜同伴间的珍贵友谊,细心品味好伙伴之间的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辨、学唱、表演、创造等多种音乐学习方式学唱歌曲、表现歌曲并初步感受美国乡村音乐情绪。

3.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轻松、愉快的声音唱好歌曲《噢!苏珊娜》,并能为歌曲编舞,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

○2通过打击乐器为乐曲的伴奏,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并通过层层递进的演唱及律动让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教学难点]1.弱起附点节奏的学习。

2.手脚的协调配合,学习简单的舞步,表演歌曲。

[教具准备]电钢琴、多媒体课件、牛仔帽。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课件出示:英文版演唱】1.学生伴随《哦苏珊娜》的英文歌曲走进教室。

(教师要求学生轻轻拍手)。

师:同学们,你们好!欢迎走进老师的音乐课堂,请你拿出你的小手,和师一起随着音乐轻轻的和着节奏拍一拍。

2.学生进入教室后,在老师的带领下随着音乐做一些简单的动头、晃肩的动作。

师:音乐真好听,跟着老师一起把你的身体动起来。

(设计理念:选用跟随英文版的《噢!苏珊娜》进教室,作用有三个。

一是调动一下学生的情绪,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二是熟知歌曲旋律,为之后的歌曲学习做准备。

三是歌曲的前身本就是美国乡村歌曲,我们需要给学生最真实,最纯朴的音乐风格的体验。

)二、创设情境,简介乡村音乐1.教师导言:师:好请坐。

听了刚才这段音乐你们的心情怎样?生:开心、高兴、非常愉快。

师:老师听了这段音乐也觉得很放松很愉快。

我也非常喜欢这段音乐,那你知道这么好听的音乐来自哪里呢?生:回答。

师:先不要着急回答老师的问题,先来看看老师还给大家带的什么?2. 简介歌曲背景以及“乡村音乐”【课件出示:美国西部乡村、牛仔有关图片资料】师:这里是美国西部乡村的景色,那你知不知道图片里是什么人吗?生:回答师:这些带着牛仔帽的人被称为西部牛仔。

他们是18至19世纪美国西部广袤的土地的一群热情无畏的开拓者。

在美国历史上,他们是开发西部的先锋,他们富有冒险和吃苦耐劳精神,因此被美国人称为“马背上的英雄”。

他们在广阔的土地上勤奋的劳作着。

当他们在休息的时候,特别喜欢演唱和演奏一些轻松的民谣来歌颂美丽的家乡,和自由幸福的生活。

慢慢的这种音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文化,称之为“乡村音乐”。

【课件出示:乡村音乐特点】3.揭示歌题【课件出示:苏珊娜】师:乡村音乐的曲调,一般都很流畅、动听,曲式结构也比较简单。

多为歌谣体,所以会给人带来轻松愉快的感觉,因此很多人都很喜欢。

刚刚我们听到的那段音乐就是美国的乡村音乐中非常有名气的一首《苏珊娜》。

苏珊娜是美国一个小姑娘的名字,这首歌是她的一个好朋友为了表达对苏珊娜的友情,特定送给她的。

(设计理念: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有两个目的。

一是介绍与歌曲相关的文化背景以及时代背景,丰富学生与音乐的相关人文知识。

二是由“乡村音乐”引出歌曲《噢!苏珊娜》,自然而然地完成了教学环节的过渡,导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三、感受音乐,为歌曲伴奏1.教师范唱中文版的《苏珊娜》师:《苏珊娜》这首歌曲那么好听又那么有名气。

所以经过翻译和改编,也有了中文版的《苏珊娜》。

现在就听老师给大家来演唱吧。

【课件出示伴奏音乐,教师随音乐范唱】(设计理念: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学生在聆听教师范唱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歌曲旋律的印象,以便于之后的歌曲学习。

音乐是技能学科,教师准确、到位的示范在教学中是不可取代的。

)2.歌曲伴奏师:中文版的《苏珊娜》你喜欢听吗?既然我们都那么喜欢这首歌曲音乐,那你能不能有什么办法让它变得更好听呢?生:回答师:看来同学们和老师想到一块来了,那我们现在就给这首歌加上伴奏吧。

大家看一看我是怎么为歌曲伴奏的。

【课件播放音乐】教师跟随音乐在每7拍之后拍节奏X X师:刚才我是用了什么方法给歌曲伴奏?生:拍手师:老师在那个地方拍的手,你知道吗?生:师:嗯,老师在每个乐句第7拍后加入的XX 拍手伴奏。

你来试试打一打这个节奏。

生打XX节奏【课件出示节奏】拍手伴奏:2/4 0 0 | 0 0 | 0 0 | 0 XX |师:现在,我们随着音乐一起为音乐伴奏生:(练一练听音乐拍一拍)师:除了拍手我们在加一个踏脚节奏,行不行?2/4 X X | X X | X X | X 0‖师:好现在我请你和我学一学。

我们在拍手的时候,把手高高的放在你的左耳朵的旁边。

把手举高,举到头高,胸挺起来,可神奇了,对了啊(拍手)师:嗯在有休止符的地方我们用身体的动作的形式来表示。

(教师示范)然后把手高高举起,哒哒哒。

我们一起来一遍。

(师生一起动作)师:真能干。

第二条我们用脚下的动作。

看看我们要跺几次脚?大家数一数?师:也是七次。

我们把手叉在腰上,把腰挺起来,很有精神的。

跺脚的时候我们用脚尖,两个脚的脚尖轮着换。

师:好接下来,老师给你们音乐,你们合着音乐来做一遍。

【课件播放音乐】师生同时即兴让学生上前表演第二遍起立做3.为旋律选择结尾音,分析歌曲的结构师:请坐。

同学表现的很不错,接下来老师想请考考大家,我这里有两条旋律,你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生:它们前面相同,后面都没有结尾的音。

师:老师给你们两个音,请你们来填一填【课件出示旋律谱】2/4 1 2|3 5 5﹒6| 5 3 1·2| 3 3 2 1| ‖2/4 1 2|3 5 5·6| 5 3 1·2| 3 3 2 2| ‖( 2 1 )师:听音乐,寻找旋律,它一共出现了几次?【课件出示歌谱】AA* AA*(设计理念:弱起节奏是本课的难点,而这两个乐句又是相似乐句。

设计,为这两个乐句选择结尾音,有三个目的。

一是解决难点,让学生掌握弱起节奏。

并且通过比较结尾音的不同,掌握这两句旋律。

二是通过寻找这个旋律在歌曲中出现的次数,分析歌曲的结构,也是为之后的律动训练做准备。

三是听音乐寻找旋律的过程,更是让学生继续感知音乐的过程。

)师:接下来我想给刚才的伴奏加点变化,你们仔细看我的动作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播放音乐范跳)转圈前后移动师:你们看出来老师是怎么变化的?你说生1:有个转圈的动作生2:跺脚师:那最后一句和哪一乐句是一样的.师: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这首歌曲它是AA* AA* BA* BA*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学一学,来起立。

我们在走的时候,往右边走,走的时候我们的步子稍微小一点。

我们一起试一试。

(教师带领学生表演)一二三四五六七啪啪师:对啊就是这样然后我们后边跺脚的时候两手叉腰,我们做跑跳步。

叉腰的时候把头抬起,把胸挺起。

我们在前进的时候向中间靠拢,退回去的时候回到原位,好不好。

(师生做动作)师:真棒。

老师给你们音乐,你们合着音乐来做啊!【课件播放音乐】师生共同做动作师:通过刚才的伴奏,让这段音乐变得更加欢快了是不是?生:是(设计理念:首先,拍手打节奏和跺脚打节奏结合在一起,训练学生的协调能力。

主体体验的学习方式,也能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其次,采用“打节奏“这种学生喜欢的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树立学生乐于表达善于创造的意识。

再次,将节奏练习融入律动表演中,让学生继续感受整体歌曲的情绪体验歌曲带来的美感,为跳邀请舞做铺垫。

最后,为歌曲伴奏的过程也是继续加深学生对歌曲感知的过程,也是为学习歌曲打基础。

)四、学习歌曲1.师生接龙唱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好听的《苏珊娜》。

刚才同学们已经欣赏完老师的演唱了,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合作,前面“啦啦啦”的部分由你们跟着伴奏轻轻哼唱,后面带歌词的地方由老师来接唱,我们来试试看;(师钢琴伴奏,同学们跟唱)(设计意图:在学生反复聆听完歌曲的情况下,学生对歌曲旋律有了一定的掌握,所以我不采用逐句教唱的方式进行新歌教学,而是让他们和老师合作,试着完成歌曲中旋律比较简单的部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师生合作完整地试唱歌曲,也是为了下一步解决反复记号)2.解决歌曲中的反复记号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前面部分和后面部分我们都唱了几遍啊?生:两遍师:它们用了什么符号?生:反复记号;师:恩,看到反复记号我们就应该把它唱两遍,我们再来试试看;(师钢琴伴奏,同学们跟唱)师:老师唱的这句你们会吗?生:会;师:噢,那么你们一起来试试;(师钢琴伴奏,同学们跟唱)师:同学们,我们把这首歌加上拍手完整的来一边。

(设计理念:反复记号在歌曲中的运用,是学习歌曲的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认识反复记号在歌曲运用的过程,完成了整首歌曲的学唱。

)3.处理歌曲师:我来问问大家,这首歌应该用怎么的情绪来演唱?生:高兴师:高兴时你的声音就是很轻巧的很有弹力。

还有什么?生:愉快师:要给人以愉快轻松的感觉。

让我们用轻松有弹性的声音唱一遍。

(教师钢琴学生演唱)【课件出示“黑鸭子”演唱视频】师:非常好,你们进步非常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