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14 背 影

人教部编版(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14 背 影

14背影1.根据语境,在括号内填入正确的拼音或汉字。

年轻时做了一番事业的父亲,老境却如此tuítáng(),家里满院狼jí(),家庭琐屑..()让他疲惫.()不堪。

尽管如此,他对我的爱却一刻也没放松,本因为忙,为是否亲自送我颇感chóuchú()的父亲,还是来了。

每当想起衰老的父亲pánshān()地爬过铁路为“我”买橘子的情景,“我”常常不能自yǐ(),簌簌..()地流下泪来。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看到这所老房子,他不禁触目伤怀....,潸然泪下。

B.他当时站上八楼脚手架后,估计只站了两分钟,脚下的架子就松动垮了,他的身子不能自已....地从20多米的高处摔下。

C.他多年勤奋工作,终于不孚众望....,被选为劳动模范。

D.小明踢足球时摔断了胳膊,真是祸不单行....。

3.找出下面语段中的两个病句,并改正。

①朱自清先生是著名的民主战士,对敌人从不留情面。

②然而,通过阅读《背影》,让我们又看到了他深情的一面。

③或许,伟大的,都如他般憎爱分明。

④憎得彻底,爱得深沉。

(1)第句是病句,应改为:(2)第句是病句,应改为:4.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做大人的,不要把孩子的路都铺好,生怕孩子在路上有一个小石子硌了脚。

②为了让孩子的人生不留遗憾,做父母的应当让孩子保持个体的独立。

③子女是父母的心头肉,疼着宠着自是无话可说。

④但是,孩子不是父母精神的全部寄托,他们是鲜活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也会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路要走。

⑤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历练的人生,那也是有缺憾的。

A.②①④③⑤B.③④①⑤②C.④②①③⑤D.⑤②③④①5.填空。

《背影》选自《》,作者,字,家、诗人、学者。

课内精读阅读“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我的眼泪又来了”,回答问题。

6.“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写父亲心里轻松与写父亲艰难地过铁道为儿买橘是否矛盾?为什么?7.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8.选文两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前一次写得详细,后一次写得简略,原因是什么?9.“我”的两次流泪分别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课外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吉祥三宝”①又是油菜花香的季节,家乡田间地头到处一片金黄。

我站在父亲的墓前,凉悠悠的春雨拌和着菜花清香,轻轻地打在脸上,浸润着我的心田。

我不停地追思着父亲留下的“吉祥三宝”和那些不平常的故事……②32年前的2月,那是我家最悲伤的一个月,父亲和母亲在28天内先后病逝。

父亲走时年纪刚过半百,母亲只度过了45年光阴。

两位老人走得那么匆忙,没给儿女们留下什么丰厚的遗产,只留下了父亲生前用过的平水、五尺、砌刀三件极为普通的劳动工具,但对我来说,它们有着极不平凡的意义,是父亲留给我的“吉祥三宝”,我视它们为珍宝,珍藏在家中,烙在永恒的记忆里!③父亲排行老四,个头不高不矮,皮肤黝黑,脸上有几个不明显的小麻点。

他为人厚道讲义气,性格执着,脾气倔强。

我老家管泥瓦匠叫“砌匠”,平水、五尺、砌刀是砌匠随身必带的三件做活工具。

平水用来测量墙面水平度,木头做的,长方形,扁扁的。

五尺是一根用杉木做成的方形长条木尺,它既可测量长度,又可防身辟邪。

过去“砌匠”外出做工,起早摸黑,穿山越岭,有“五尺”在手,什么妖魔鬼怪都不怕。

砌刀不言而喻,就是用来砌墙的刀,是铁打的。

④父亲是个砌匠,他的一手好手艺在老家一带很吃得开!他搭的“牌楼灶”,省柴、火旺、好排烟,受到十里八村人们的青睐。

他砌的砖墙,面平线直,棱角分明,乡亲们认为他是福星,做新屋总喜欢请他去当“承脉师”(今称“包工头”),他亲手盖的房子,总会给主人家带来好运,财旺福旺!⑤靠挣工分过日子的那个年代,父亲当上了生产队长,人们都很尊重他。

那时,母亲生养了我们姊妹五个,尽管父亲和母亲没日没夜地忙活,家里还是年年超支,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我小学三年级还没念完就无奈地离开了学校,回到生产队里放牛、看鸡鸭混工分。

每天一早起来,我一手拿着竹竿,一手拿着书本,到田地里转悠几遍,把鸡鸭赶得远远的,不让它们下田啄稻麦,然后把牛牵到后山上吃草,坐在牛背上看书。

父亲见我整天这么痴迷读书,时常愁容满面、唉声叹气。

我能从他的眼睛里读出他心疼与无奈交织的酸楚!⑥就在我离别学校两年后的一天,我的一个在武汉长航工作的远房表兄来家做客。

饭桌上,他问父亲:“训金读几年级?”一向十分要强、快言快语的父亲一时沉默无语。

我故意装作没听见,埋头吃饭,眼泪直在眼里打转转。

父亲道出了实情,表兄当即表示愿意支持我复学读书。

几天后,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父亲终于艰难地做出了决断:为了伢们将来有个好饭碗,重操老本行,挣点钱让伢们上学!⑦就这样,我重新背起书包到松阳中学插班读书。

夏天夜里,我在煤油灯下做作业,父亲总是和我同坐在一个竹床上,一手拿着一把破蒲扇,一手拿着一条湿毛巾,为我扇风赶蚊子,见我头上有汗珠,就轻轻地为我揩汗。

到了冬天,父亲总是天还没亮就起床,帮我做早饭、烧“烘篮”,让我吃饱后带着“烘篮”去上学。

每当父亲带着他的“吉祥三宝”外出上工时,我看到他渐渐走远驼耸的背影,顿觉父亲像是一座挺起脊梁、顶天立地的高山,心里暗暗发誓:父亲,您辛苦了,儿子决不辜负您的期望,一定发奋读书,将来做一个有志气、对社会有用的人。

⑧初识父亲的人总以为他是个不大好打交道的粗人,其实,与他交往久了,你就知道他是一个很和气、蛮细心、爱较真、好面子、讲风格的人。

他的一个徒弟曾经给我讲过令他一辈子难忘的故事:邻村一户人家做新房,父亲是“承脉师”。

刚拜师不久的他随父亲上门干活儿,快吃午饭的时候,父亲发现他砌的一段墙有几块砖同了缝(砖错缝墙才稳),父亲立马对他严肃认真地说:“拆了重砌!”他还在一旁发愣,父亲火了:“俺们做手艺的人,端了人家的碗,拿了人家的钱,就要对得起良心!”旁边的几个师傅和房东都来相劝:“几块砖砌同了缝无大碍,你就原谅徒弟一次吧!”父亲并没有因大家的好言相劝而放弃自己的决定,还是坚持陪着他将不合格的墙拆除重新砌好才去吃饭。

⑨父亲一生善结人缘,在老家砌匠圈里算得上是德高望重,每每有新屋“上梁出水”喝喜酒时,父亲作为“承脉师”理应上坐,可他总是谦让给比他年长的师傅坐首席,并主动敬酒。

父亲是这样“训徒”尊长的,也是这样教育儿女的。

他经常跟我讲,平水虽小,作用很大,它能测出“公平”;砌砖墙线要直,面要平,一层一层砌稳,半点不能马虎,这样房子才能结实,做人就好比平水和砌墙一样,要公平正道,要行得正,走得稳,这样才会有出息。

父亲虽然斗大的字不识几个,可他讲的道理就好像家乡成熟的稻穗,字字句句沉甸甸的,让我一生享用不尽。

⑩30多年过去了,我也由一名大学生成长为一名国家文化干部。

这些年,由于工作的缘故,我亲眼见过很多宝物,但在我的心中,最珍贵的还是父亲的“吉祥三宝”,因为它是父亲品格的象征,是我家唯一的传家宝!无论我的家搬到哪里,我都把它们珍藏在家中,让它们世世代代传承,直到永远!10.阅读第⑤至⑨段,以父亲为陈述对象,将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3分)①父亲见“我”痴迷读书而哀叹→②→③→④→⑤父亲吃饭时尊敬、谦让年长的师傅。

11.赏析文章第⑨段中画线的句子。

(4分)12.文章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3分)13.结合全文,分析本文标题的作用。

(3分)★14.八年级(1)班拟开展以“呼唤父爱”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活动一:书写父爱] 为了营造活动氛围,请你在黑板上写出一条关于父爱的标语。

(2)[活动二:社会档案] 几年前,某网站曾做过一个调查,在1988名被调查者中,60.7%的人认为“现在的孩子缺失父教”,26.3%的人觉得“不好说”,仅有13%的人认为“并不缺失父教”。

在回答“在你的成长过程中,谁承担了更多教育责任”时,46.9%的人选择了母亲,28.7%的人表示“父母均担”,11.4%的人选择其他,仅有13%的人表示是父亲。

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这组调查反映的问题。

(3)[活动三:具体建议] 请你就子女的教育问题向父亲提两条建议。

(4)[活动四:描述画面] 观察下面这幅图,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15.作者的父亲爬过月台买橘子的身影,铭刻在作者与读者心中。

作者运用精彩的动作描写,将一个朴实、慈爱的父亲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请你仔细观察一个人物,仿照文中的写法,写一个片段。

1.颓唐藉suǒxièbèi踌躇蹒跚已sùsù2.[解析] A B项,“不能自已”指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而不是身子;C项,“不孚众望”指不能使人信服,这里应用“不负众望”;D项,“祸不单行”指不幸的事接连发生,这里不能用“祸不单行”。

3.(1)②然而,通过阅读《背影》,我们又看到了他深情的一面。

(2)③或许,伟大的人物,都如他般憎爱分明。

4.B5.朱自清全集朱自清佩弦散文6.不矛盾。

父亲买橘子的过程虽然艰难,但他心里却很高兴,表现了父亲尽到了关怀、照顾儿子的责任后的愉快、满足和放松。

7.[解析] 结合文中对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进行分析。

[答案] 父亲是一个细心而又关爱孩子的人。

8.[解析] 此题考查选材的详略。

材料或事件的详略要根据文章的主题确定,能够突出主题的要详写,与主题关系不大的可略写。

[答案] 前一次是写父亲艰难地爬上月台给“我”买橘子,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我”的深沉的关爱,所以详细地写。

后一次是写“我”留恋父亲,可简略地写。

9.[解析] 此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能力,要结合具体语句和上下文思考。

[答案] 第一次流泪是因为感动。

父亲买橘子的经过表现了其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第二次流泪是因为离别,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失,离别情绪又催人泪下。

10.②父亲决定重操旧业,挣钱供“我”读书③父亲在生活上对“我”的关照④父亲在砌墙上严格要求自己和徒弟11.[解析]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能力。

解答时从手法、内容、情感等方面来思考即可。

该句中将父亲讲的道理比作家乡成熟的稻穗,可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字字句句沉甸甸的,让我一生享用不尽”写出了父亲的话对“我”的教育、影响深远,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答案]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生动地写出了父亲语言虽朴质,但使“我”受益匪浅。

突出了父亲对“我”的教育、影响深远,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12.[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通常有以下作用:交代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人物形象等。

答题时结合具体语境,从这几个角度思考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以乐景衬悲情,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用油菜花的金黄,表现出父亲美好的秉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