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敬可亲的老将军——《向守志回忆录》读后卫生文学@责任编辑/刘书龙6979974@163一m可敬可亲的老将军=向守志将军戎装照;,i¨I’I’向老送来一本《向守志回忆录》,该书真实记录了向老一生的戎马生涯,凄后让人感叹不已.向老1917年出生于四川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3年参加区少年先锋队,任队长;次年,任区游击队长,带领100余人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红9军任副排长,参加了川I陕苏区反”六路围攻”作战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进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从陕北红军大学毕业后,到某部任副连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先后任副连长,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在敌后坚持抗战8年,参加了七亘村,响堂铺,神头岭,长乐村,凌石屯,林南,百团大战和对日大反攻等战斗战役;1945年任太行军区第一支队副支队长,参加了邯郸战役;1947年任太行军区独立第二旅旅长,在豫北攻势作战中率部担负阻击任务,为全歼国民党第二快速纵队起了重要作用,所率部队受到晋冀鲁豫军区通令嘉奖;此后,先后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二十六46/解放军健康/04.2007《向守志回忆录》读后.吴志成旅旅长,第二野战军第十五军第四十四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参加了洛阳,平汉,豫东,郑州,淮海,渡江,进军大西南等战斗战役;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和防御作战,后任第十五军参谋长;1954年回国,先后任某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军长;1958年进入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1960年毕业后,先后任西安炮兵技术学院(后改为二炮工程学院)院长,炮兵副司令,第二炮兵首任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87年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曾荣获三级八一功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叶剑英元帅在1974年接见向守志时曾对他说过这样的话:”你当过旅长,师长和军长,做过导弹学院院长,又担任过一段时间的战略导弹部队领导,这样的经历在我军高级干部中可是不多见的.”在”文革”中,许多生入死,屡建战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青春年华的高级将领先后被作为”军内走资派”而打倒,向守志同样在劫难逃.但是,无论造反派将他怎样地批过来,斗过去,向老就是软硬不吃,对造反派扣给他的一顶顶所谓的”反革命分子”,”五一六分子”,”里通外国分子”之类的黑帽子都有理有据地进行了驳斥.1966年7月,军委任命他为第二炮兵司令员,可是林彪一伙干扰得很厉害.当时,林彪的办公室主任,也就是他的夫人叶群,打电话给二炮党委说:”向守志不是我们的人.”就这样,一个多月后,向守志就被打成所谓的”三反分子”,再次被批斗,关押,审查.但向守志没有屈服,他斩钉截铁地说:”这话倒一点也没有错,尽管我一生之中曾在五位元帅麾下工作,但我确实与’林总’没有什么关系.红军时期,我的领导人是徐向前和许世友;抗日战争,解放军战争时期,直接指挥我作战的是刘,邓首长;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是彭大将军指挥我们打败了美国侵略者;解放后,我走出高等军事学院,又跟着聂荣臻元帅和张爱萍上将从事战略导弹部队建设.作为一名军人,我是党的人,而不属于某个个人.”1976年初,”四人帮”一伙又掀起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向老又莫名其妙地被打成”返乡团”,再次靠边站.”四人帮”一伙强加给他的一条罪状是:周恩来总理去世后,在送往天安门英雄纪念碑的花圈中,”二炮的花圈送得最早,做得最大,挂得最高,影响最坏.”向守志知道后,毫不畏惧,说道:”清明节送花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利用清明节送花圈悼念周总理是正常的,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历经磨难见真情.向守志和他夫人张玲相识相爱在太行山上.当时,他俩一个是八路军的团长,一个是太行山区的县委书记.八年抗战中,向守志和张玲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其中最难忘的事情是他们的战地婚礼.1945年初,经刘伯承和邓小平同意,太行军区政治部批准了相爱已久的向守志和张玲提出的结婚申请报告.可是,报告被批准以后,他们的婚事却一拖好几个月,就是没有机会举行婚礼.1945年5月25日,向守志带领全团官兵去执行攻打昔阳县城的任务时途经平东县城,在晚上6点多钟和张玲见了面.两人见面后当即商定,举行战地婚礼,完成结婚任务.当时他们没有举行任何仪式,没有添置一件结婚用品,也没有邀请一位亲人朋友参加,只是一起面对毛主席像,立下了革命到底,相伴一生的誓言.第二天吃过早饭后,向守志就带着部队奔上了战场,并一举攻下了昔阳县城,俘虏敌伪军200多人.人生最美夕阳红.1990年5月,向守志从南京军区司令员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一直过着离而不休的多彩生活:有养,有乐,有为.他把退居二线和离休看作是自己生命的新起点.他说:”我早把一切交给了党,对我来说,只有离休的将军,没有离休的党员.”他还说:”人离休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能离休.”WEISHENGWENXUE这两天,卫生员郑义感到很苦恼,因为他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办好.事情还得从两天前说起.前天,郑义在随团进驻外训点的途中,看到村口路边的一棵大槐树上挂着一块大牌子,牌子上写着几个巴掌大的红字:高价收购过期药品.大红字下面还留有收购人吴德星的联系电话.郑义向驻地的老乡们一打听,得知收药的吴德星现年40多岁,从小是个孤儿,小学没上完就跟着村的老赤脚医生打杂.后来,老赤脚医生去世了,吴德星就去了省城,一直到去年才回来.从省城回来的吴德星穿着打扮得很阔气,但言谈举止却总让人感到有些怪,土不土,洋不洋的,让人感到很难受.村口大槐树上那块收药的牌子就是他挂的,而且不止这一块,周围十里八村的每个村都有.经过两天的观察了解,郑义发现部队驻扎的地方其实紧挨着县城,县城里一家正规药店就在村西不远的地方. ●小小说●o刘俊韬在经过反复的考虑后,郑义还是以卖过期药品为借口,拨通了吴德星的电话.“老哥,您收过期药吧?”“收啊!而且价格绝对让您满意!”“您收了过期药干啥用呢?”“这个就不用您操心了!”“是不是重新包装后再卖给别人啊?”“你这个人怎么这么口罗嗦?你到底卖不卖?如果不卖,别浪费我的时间,我忙着呢!”“可您知道吗?过期的药品不能吃,吃了不仅治不好病,有时还可能会出问题的!”“你可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我只管挣钱,别的管不了,也不想管.”听到吴德星的这段话,郑义知道了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可接下来该怎么办泥?应该如何去制止吴德星的这种不义之举呢?对了,自己也去收药他吴德星挂牌收,咱上门去收!随后,郑义用自己准备回家休假探亲用的300元钱到药店买了一些家庭常用药.然后,利用中午,晚上的休息时间到村子里挨家挨户地打听,如果碰到哪位老乡家里有过期药品,他就会耐心地向老乡讲解:过期的药不能吃,吃了不仅治不了病,有时甚至还会出人命的;买药要到正规药店,不要因为图便宜而去买药贩子的药……直到把老乡说得心悦诚服了,郑义才用自己准备好的新药把老乡手中的过期药换过来,高兴地离去.很快,郑义到老乡家里收过期药品的消息不胫而走.许多老乡都主动拿了过期药来交给郑义,并夸他心眼儿好,说卖过期药是缺德事,以后再也不做了.过了没几天,郑义听老乡们说,吴德星被县上的”大沿帽”给带走了,临走前还把村口大槐树上挂的那块大牌子给摘了下来, 砸碎了.郑义还听说,是部队的领导向县J二有关部门反映了吴德星收购过期药品的事.郑义听后立即明白r,准是王政委向县里举报的.因为那天王政委曾在训练场跟他了解过这件事,并且对他说:跟坏人坏事做斗争,要依靠组织,要靠法律.最后,手政委还说,要给郑义报销买药花的那300元钱.?散文?简卜的生;舌.鲁先圣现今,简朴的生活距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奢侈似乎正在成为社会的潮流和时尚.因此,我们看到的都是为了奢侈而正在失去自由,快乐和幸福的人们.当一个人为了追求金钱而不惜一切的时候,也就等于把自己的生命赌给了金钱,自己也就变成了金钱的奴仆,得不到的时候为得不到而忧愁,得到了又因为担心失去而焦虑.他把坚持多年的晨练和傍晚散步的习惯丢掉了,因为时间就是金钱了,不能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散步上;他与妻子儿女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因为他有他认为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在家里呆一个晚上不会有任何效益,而他出去一个晚上,一笔大生意可能就成了.当一个人把拥有一栋豪宅作为自己的目标和荣耀的时候,也就是把自己变成毫宅的仆人了,每天置身于它的豪华房间里,精心地去布置,摆设,精心地去维护它的整洁和秩序,为了它的尊贵而谨小慎微.本来家是一个让你休息的地方,但有了豪宅就不同了.它让你变成了它的仆人,整日让你为它服务.有了一部好车,他就开始每天都为它担心了,担心被别人撞了,担心丢失了,还要时时看着周围人们是否都在投来羡慕的目光.用上了昂贵的化妆品,她就开始担心了.担心灰尘毁坏了面部的造型.担心不小心用手抹下了痕迹.穿上了一套高级的衣服,种种的禁忌就来了,要定期干洗,要定期熨烫,要躲避拥挤,要有配套的衬衣和皮鞋,还要时刻注意走路的姿势和形象.一切的奢侈.都不过是他给自己提供了更多的不便.很显然,一个人的生活每增加一分奢侈,就是给自己套上了一个枷锁,自己也就失去了一分自由.一个人从简朴走向奢侈的过程,就是自由逐渐失去,也就是自己从自由走向奴隶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心灵的奢侈.对奢侈的物质生活的种种向往变成了心灵精神的沉重负担.这种负担变成了一种精神的奴役,让你时刻都生活在一种压抑烦躁的状态之中.事实上,只要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究竞需要多少金钱就能满足自己生活的需要,这种奢侈究竟有没有价值,他就会发现实在是得不偿失.他会发现他孜孜以求的东西并不需要,还会发现得到了物质的奢侈以后,他失去的才是最珍贵的.他最需要的恰恰是他正在一点一点抛弃的.家庭的温馨,心灵的坦然,精神的放松,那种怡情养性的淡泊,那种田园小径的阑适, 他都失去了.而这恰恰是生命的最高境界.过一种简朴的生活吧!那里才会有人生的种种幸福和快乐.自古军人多豪情.现在,这位已是90岁高龄的老将军又情系军民,关心慈善事业,关心青少年的成长,经常应邀做革命传统报告,积极为社会奉献余热.此外,他还坚持练字,写诗,作画,他的书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全军和省市举办的纪念展览,并被广大书画爱好者收藏.人生的机缘很有趣,也很偶然,有时相识很早却相见恨晚.我和向老就是这样.他的名字我是在朝鲜战场上知道的. 当时,向老在志愿军任师长,于1952年10 月指挥了着名的西方山主阵地战,9个月歼敌1.9万人,击落敌机52架,毁伤敌坦克52辆.我俩都经过了战争的洗礼,他成了一名将军,而我则成了一名医生.后来,我们都到了南京.可是一直到2002年,我们才有幸见面,并逐渐接触得多了起来.有一次,我在几位老战友家里看到他的题字,就想向他求字.于是,我请人将我的回忆录和散文集《蚂蚁礼赞》,专着《中国蚂蚁疗法》给他送去,请他指正.次日上午,向老就派人将”为民造福”的题词送到了我的办公室.看着向老题写的那四个笔力刚劲,凝重酣畅的大字,我浮想联翩.我认为,这幅字不仅有欣赏和珍藏价值,而且还包含了老首长,老将军对我这个医生的殷切希望和郑重嘱托104.2007/解放军健康/47邾义收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