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我国物价上涨的影响因素、趋势与对策
我国物价上涨的影响因素、趋势与对策
供给增速提高和工资上涨),我们利用“季度经济增长 模型”模拟分析了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和提高存贷款利 率对抑制未来物价上涨的有效性。政策模拟分析结
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或提高存贷款利率会有效 降低物价上涨幅度,但将付出不同程度的经济增速下降 代价。(一)人民币名义汇率一次性升值对未来经
济增长和物价涨幅的影响人民币升值,主要通过降低按 人民币计价的进口价格涨幅、抑制出口和经济增长,对 物价涨幅产生影响。人民币汇率一次性升值会在短
本结论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是物价上涨的两大基本动力。 需求拉动可分为货币因素和实际需求,成本推动包括国 内成本推动与输入型成本推动。国内成本推动主
要是工资上涨引起的劳动成本上升,但技术进步、劳动 生产率提高会降低劳动成本,间接抑制工资上涨对物价 上涨的推动作用。因此,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可分
为货币因素、实际需求、工资上涨、劳动生产率和输入 型成本推动五大基本要素。在实际经济运行中,五大基 本因素会对各个领域的物价上涨产生直接影响,同
短期消费信贷和非住房中长期贷款平均增速分别达到30 %和44.8%。用上述五大因素进行模拟分析的结果显示, 输入型成本推动是当前物价上涨的主要因
素,农村务工成本提高和城镇职工工资上涨以及交易性 货币供给增速提高也对本轮物价上涨起到了重要推动作 用,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
了物价上涨幅度。预测分析表明,在美欧日进口增速保 持适度增长、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相对稳定的情况下, 2011年和2012年CPI涨幅将达到5%左右
期内迅速降低物价上涨幅度,但对后期物价涨幅的抑制 作用很小,且一次性大幅度升值对出口及经济增长会产 生重大负面冲击。假定今年二季度人民币名义汇率
一次性升值5%,则2011年和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均将分 别下降到9.5%和9.6%,CPI涨幅分别为3.9%和6.6 %,PPI涨幅分别为1
.1%和6.9%。总体看,人民币汇率一次性升值5%对 经济增速影响较小,能够明显抑制今年物价上涨,但对 2012年物价涨幅的抑制作用较校假定今年
力购进价格涨幅的小幅度回升,导致原材料工业、加工 工业、生活资料以及非食品消费价格较大幅度上涨,中 下游产业及流通环节对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的消化吸
收能力明显下降。四是货币供给增速与物价涨幅背离现 象加剧。2005年以来,随着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 展,我国货币供给流向出现重大结构性变化。
大量资金流向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货币供给增速与物价 涨幅出现明显背离现象,表现为货币供给增速下降与物 价涨幅不同步、甚至出现反向走势。本轮物价上涨
输入型成本推动、工资上涨和交易性货币供给增速提高 是推动2010年以来我国物价持续上涨的三大因素。模拟 预测结果显示,2011年三季度我国物价涨
幅会小幅度回落,但随着美国经济复苏好转,2011年三 季度以后我国输入性通胀压力再度加大,2011年和2012 年通胀压力很大,但仍处于可控范围
之内。人民币汇率升值和提高利率可以有效降低物价涨 幅,但也会导致经济增速下降,需要处理好抑制物价过 快上涨和稳定经济增长的关系。一、分析框架和基
季度以来我国进口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因素,占进口价 格涨幅的80.41%。国内因素和其他因素引致的进口价 格涨幅只有2.96个百分点,相当于进口价
格平均涨幅的19.59%。其中我国进口数量扩大对初级 产品和化工产品进口价格具有较大拉升作用,但影响也 大幅度低于国外因素对相应产品进口价格的推
动作用。四、我国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的基本趋势在美 欧日进口增速保持适度增长、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相对稳 定的前提条件下,我们利用“季度经济增长模型”
、交易性货币供给增加和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速提高 推动的。输入型价格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和工业 品出厂价格影响较大,交易性货币供给对居民消费
价格影响较大,工资上涨对各类产品价格上涨均有重要 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则是抑制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除五大基本要素和预期之外,
土地价格上涨、投机性炒作、产能过剩以及政策调整等 难以量化因素对物价上涨的影响均归类为其他因素。综 合看,2010年一季度以来其他因素对物价上涨
年一季度,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平均涨幅为5.86%。由 输入型价格、工资上涨和交易性货币供给推动的涨幅分 别为7.85、5.16和2.06个百分点
,劳动生产率提高导致的降幅为3.32个百分点,包括产 能过剩在内的其他因素引起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5.48个 百分点。(三)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影响
因素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从2010年一季度的 2.2%提高到今年一季度的5.07%,平均上涨3.2%。 由交易性货币供给增加、上游产品
进行的模拟预测结果显示,今年一季度以后我国经济增 速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状态,2011年和2012年CPI涨幅将达 到5%左右。2012年以后食品价
格下降,CPI涨幅回落,但非食品价格和PPI仍将保持较快 上涨态势,内在通货膨胀压力依然较大。(一)经济保 持较快增长2010年四季度以后我国G
DP增速将继续回调,今年1—4季度GDP季度累计增速分别 为9.7%、9.7%、9.4%和9.7%(所有指标增速均 为季度累计增速,下同)。20
点。(四)出口价格上涨的影响因素2010年一季度以来, 我国出口价格恢复较快上涨,涨幅从2010年一季度的- 3.22%提高到今年一季度的9.9
6%。进口价格上涨是主要推动因素,由进口价格上涨推 动的出口价格平均涨幅为7.03个百分点,远高于同期出 口价格平均涨幅。国外需求扩大、国外物价
上涨也对我国出口价格上涨产生了一定推动作用,出口 数量扩大和国内物价因素(包括工资上涨、劳动生产率 提高、交易性货币供给增加、国内实际需求以及其
点,占CPI同比涨幅的63.6%;非食品价格上涨2.9%, 占CPI同比涨幅的36.4%。二是食品价格季节性回调幅度 缩校本轮食品价格出现跨年度
持续上涨,重要原因是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大的蔬菜、 水果等农副产品价格季节性回调幅度明显缩校5月份,在 食品价格上涨中,蔬菜在南北供应旺季价格回落
7.1%,但部分地区发生旱灾、涝灾,5月下旬出现较快 上涨。三是上游产品价格向中下游产品传导力度加大。 2010年8月份以来工业企业原材料燃料动
状态,但非食品价格仍保持较快增长状态,2013年到 2015年非食品价格平均涨幅为3.3%。2011年和2012年 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仍存
在较大上涨压力,涨幅分别为5.7%和9.5%。2012年 四季度以后,随着进口价格下降、输入型成本推动因素 弱化,PPI涨幅趋于回落,但2013
年到2015年平均涨幅仍保持在6.4%左右的高水平。五、 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的政策模拟分析针对推动物价上涨的 三大因素(输入型价格上涨、交易性货币
产生了一定抑制作用。(一)工业企业原材料燃料动力 购进价格上涨的影响因素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是工 业企业产品价格的基础,也是物价上涨的产业源头
。2010年一季度到今年一季度,我国工业企业原材料燃 料动力购进价格平均涨幅为10.04%。由输入型价格、 工资上涨和交易性货币供给推动的涨幅分
别为8.48、8.36和2.02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提高导 致的降幅为5.83个百分点。(二)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 的影响因素2010年一季度到今
性货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货币供给的流向看,部分 货币以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的形式沉淀于 流通领域之外;部分货币供给以房地产贷款和客户
保证金方式流入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是影响房地产 价格和股票价格的主要因素之一。流入实体经济领域并 对物价产生影响的交易性货币仅是货币供给总量的
一部分,包括现金M0、短期贷款、短期消费信贷和非住 房中长期贷款。2008年一季度到今年一季度期间,M0增 速相对平稳,平均增速为13.2%,但
他因素)抑制了出口价格的上涨。总体看,国内因素部 分消化吸收了国外因素引致的出口价格涨幅,但国内因 素对出口价格涨幅的消化吸收能力正在下降,由国
内因素导致的出口价格降幅从2010年一季度的11.88个 百分点下降到今年一季度的2.58个百分点。(五)进口 价格上涨的影响因素综合分析国内因
素(进口数量、人民币汇率、进口关税税率)和国外因 素(国外需求、美元汇率、国外物价、运输费用)对各 类进口产品价格的影响,国外因素是2010年一
时又会通过产业关联产生间接影响,形成物价上涨的加 速机制。即五大基本因素对上游产业产品价格的推动作 用,会传导到中下游产业和消费品领域,产生连锁
反应,出现物价加速上涨趋势,但物价上涨的加速幅度 受制于中下游产业对上游产业产品涨价的消化吸收能力。 在实际供求总量及结构基本平衡的情况下,交易
性货币供给的增加会推动价格水平上涨。当前统计制度 中货币供给是现金与存款之和(M0为现金,M1为现金加 活期存款,M2为M1加定期存款),与交易
、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上涨6.8%、工业企业原材料 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2%。与发生在2004年和2008 年的两次通胀相比,本轮通胀
表现出以下特点:一பைடு நூலகம்食品与非食品价格同步上涨。前 两次物价上涨主要是由食品价格上涨推动的结构性通货 膨胀。在本轮物价上涨过程中,食品价格上涨是重
要的结构性因素,但各类非食品价格也出现不同程度的 上涨,成为推升物价涨幅的重要力量。今年5月份,食品 价格上涨11.7%,影响CPI3.5个百分
12年一季度以后将恢复较快增长状态,全年GDP增速将提 高到10%。2013年GDP增速下降到9.6%,2014年一季 度以后再度恢复较快增长状
态,2014年和2015年GDP增速分别为10.5%和10.4%。 (二)2011年和2012年物价涨幅不断提高,此后涨幅回 落今年一季度以后我
国居民消费价格(CPI)的上涨趋势依然很强,全年CPI涨 幅在5%左右,2012年三季度达到7.6%的高峰,此后开 始下降,并逐步进入小幅度上涨
,2012年以后食品价格下降,CPI涨幅回落,但非食品价 格和PPI仍将保持较快上涨态势。政策模拟分析显示,人 民币名义汇率升值和提高存贷款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