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 练习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 练习

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
一、地形的类型
1、地球的陆地表面并不是完全平坦的,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等不同地形共同构成的。

2、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等不同地形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1)海拔:地面上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地形类型海拔(m)相对高度(m)起伏程度
平原
丘陵
山地
高原
盆地
二、地形的变化
1、地球的内部力量(内力)
⑴内力:来自地球内部
表现为:地壳运动(褶皱、断层)火山、地震
⑵促使地形变化的结果:高山、高原、盆地或低地,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2、地球的外部力量(外力)
思考:什么叫外力?
⑴、降水丰富的地区,‗‗‗‗‗‗‗‗对地形影响最大。

流水对高山高原地形具有‗‗‗‗‗‗‗‗作用,对平原地区具有‗‗‗‗‗‗‗‗作用。

⑵、降水较少的地区,‗‗‗‗‗‗‗‗和‗‗‗‗‗‗‗‗会形成风蚀城堡和沙漠。

⑶、高寒地区,‗‗‗‗‗‗‗‗会形成角峰和冰斗谷。

小结: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力作用是使地表起伏,形成高山、高原、深谷;外力对地形的影响是缓慢而持久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就全球而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居主导地位,而局部地区,外力作用也可能居于主导地位。

三、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1、等高线是指将的各点连成的线。

2、在同一幅地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3、不同的地形部位等高线的特点
A、山顶:
B、山脊:
C、山谷:
D、鞍部:
E、峭壁(陡崖):
F、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

等高线地形图就是指用等高线表示地面的地图。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下列两幅图,说说地形的特点
课后练习:
1、以下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风沙
B、流水
C、火山
D、冰川
2、下列对五种陆地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地面广阔平坦的一定是平原
B 、地面连绵起伏的一定是山地
C 、高原和丘陵相对高度都比较大
D 、盆地是周围高、中间低的地形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
B、内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
C、外力作用总是在地形形成后起作用
D、任何地形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4、石灰岩地区形成溶洞的原因是()
A、火的作用
B、流水的作用
C、风力的作用
D、地震
5、黄山顶部的飞来石,主要受()的作用
A、风力
B、流水
C、火山
D、冰川
6、造成埃及”狮身人面像”破坏的主要外力是()
A、风
B、流水
C、冰川
D、海浪
7、下列地形变化由于生物作用直接引起的是()
A、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
B、大堡礁(珊瑚礁)的形成
C、风蚀蘑菇的形成
D、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8、等高线从低处往高处凸出的地方是()
A.鞍部
B.峭壁
C.山脊
D.山谷
9、把地表高低起伏的特征反映在地图上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A.绘制平面图
B.绘制等高线图
C.绘制政区图
D.绘制旅游图
10、右图是某地形等高线图,读图并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所在位置地形名称:
A__________,B__________,
C__________,D__________。

(2)从图中可知C点的海拔是______,与最高峰的海
拔相差______。

11、写出下列图各表示什么地形:
12、请你对该地进行旅游开发并说出理由
(1)在图中为开发攀岩运动的场所选:理由:
(2)在图中A、C、D选址作为驴友观日出的露营地理由:
D
A C
答案:
1~9、CDDBA ABDB
10、(1)A峭壁 B山脊C山顶 D鞍部(2)900 200
11、山峰洼地山脊山谷鞍部峭壁
12、(1)D 该处为峭壁,地形适合攀岩运动
(2)A 该处为山顶,有利于观看日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