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矿防洪专项应急预案范本

煤矿防洪专项应急预案范本

煤矿防洪专项应急预案(完整正式规范)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煤矿防洪专项应急预案7.2 培训和演练1 总则1.1 编制目的煤矿防洪是煤矿雨季三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贯彻“安全第一、以防为主、综合治理、常备不懈”的方针, 做到早预防、早准备、早落实, 防患于未然。

有效防御煤矿洪水灾害, 最大限度地减少矿山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杜绝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 制定本预案。

编制原则按照安全第一、全体动员、全力抢险、减少损失的方针,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矿部主导、部门管理、专业处置与全员动员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团结协作和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 实行在矿安委会领导下的各级行政一把手负责制, 统一指挥, 分级分部门负责。

1.3 编制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和文件有关规定, 结合煤矿防洪工作实际, 制定本应急预案。

1.4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矿区范围内防洪应急工作。

2 概况梵王寺井田位于宁武煤田北端, 朔南矿区西南部。

隶属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管辖, 井田内交通较为便利, 地形较为平坦。

井田东西宽约8.5km, 南北长约9.3km, 井田面积为64.13km2。

形状类似为梯形。

生产能力为600万吨/年。

2.1矿区地形地貌井田内地形平坦开阔, 为厚层新生界沉积物所掩盖, 地势西南部高, 东北部低;海拔一般在1150-1250m之间, 最高点位于本井田西北部, 海拔1400m, 最低点位于东北部的恢河河谷附近, 海拔1136m, 最大相对高差264m。

2.2矿区水文与气象井田内仅有恢河一条常年性河流, 位于东部北同蒲铁路附近, 发源于宁武县, 从阳方口自南向北流入本井田, 属海河流域桑干河水系, 一般流量1.36-14.5m³/s, 最大洪峰出现在7、8两月, 最大流量为1140m³/s。

其他地表水体不发育。

井田内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干燥寒冷, 气温低, 年温差和日温差均较大。

年平均温度4.8℃-8.6℃, 最高温度38.2℃, 最低温度-32.4℃。

年降雨量273.9-686.9mm, 平均461.8mm, 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 可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

全年降雪量20.21-63.2cm, 最大积雪厚度为47cm。

年蒸发量2028.9-2516.7mm, 一般2351mm, 约为年降水量的4-5倍。

3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3.1 山洪暴发降雨集中及发育的水系决定了洪水灾害的突发性。

集中的降水, 造成汇流时间短, 能迅速形成具有强大冲击力的地表径流, 导致洪水灾害的突发性。

3.2 地表水倒灌井下由于持续大强度降雨, 加上煤矿主、副、风各井口排水不畅, 导致地表水从井口倒灌井下, 造成煤矿井下设备被淹被毁。

4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4.1应急组织体系4.2组织机构及职责4.2.1组织机构总指挥:总经理副总指挥:安全副总经理、生产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机电副总经理、生活副总经理常务副总指挥:安全副总经理成员:各职能科室负责人防洪办公室:安监部办公室主任:安全副总经理办公室副主任:安监部长综合组:生产技术部、办公室调度组:调度室抢险救援组:保卫部、安监部后勤保障组:财务部、后勤部、机电部、人力资源部4.2.2职责煤矿发生防洪事故时, 应参照综合预案的的指挥机构, 设置防洪指挥部, 及时有效地处理事故。

煤矿防洪指挥部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煤矿安监部, 办公室主任由安全总经理兼任。

煤矿防洪指挥部的主要职责是: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煤矿防洪与救灾工作;分析、判断成灾或多次成灾的原因, 制定煤矿防洪工作方案;部署、组织和协调有关部门对受灾矿区进行紧急援救;做好煤矿防洪工作;处理其它有关煤矿防洪的重要工作。

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汇集、上报灾情和应急处置与救灾进展情况;提出具体的应急处置与救灾方案及措施建议;贯彻煤矿防洪指挥部的指示和协调成员单位之间的工作, 并督促落实;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分析灾害发展趋势, 对灾害损失及影响进行评估;负责各类文书资料的准备和整理;承担煤矿防洪指挥部日常事务和交办的其它工作。

综合组的主要职责:负责对矿所属区域防洪、气象、水文等部门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 掌握暴雨洪水预报、降水、煤矿井下险情等信息, 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调度组主要职责:负责抢险人员的调配, 调度并管理抢险救灾物质、车辆等。

抢险救援组主要职责:负责对煤矿洪灾的抢险救援, 现场控制和保护。

后勤保障组主要职责:由矿后勤、财务等部门牵头, 集团公司所属煤矿企业参与, 主要负责落实应急救援的物资准备, 煤矿洪灾善后处理等。

4.3 应急指挥程序灾害发生要立即通知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等有关人员→立即向集团公司等上级管理部门汇报→成立抢救指挥部→侦察灾情→指挥部制订救灾方案→进行救灾工作, 直至灾情消除, 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1.立即成立以总经理为总指挥的抢救指挥部。

2.分析灾区人员数量及分布。

3.选定救护基地, 指定前线指挥, 布置安全岗哨并明确任务。

4.组织现场抢救。

5.组织后备抢救力量。

6.制订事故处理方案。

7.实施救灾方案保证正常秩序。

8.收集整理事故调查报告, 并进行全面分析。

9.等待上级和政府的协助5 预警和预防机制5.1 信息监测与报告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 由矿生产技术部建立天气信息来源与分析, 矿防洪指挥部进行重大洪水灾害风险分析与分级等。

煤矿防洪指挥部根据相关资料进行及时监测和报告。

5.2 预警预防行动服从矿防洪指挥部统一领导, 按照矿防洪办的要求, 及时发布指示和预警行动。

预警行动向下发布由煤矿防洪指挥部办公室电话通知矿各单位值班室, 由各单位值班室负责人通知所属单位人员。

5.3 预警级别及发布根据重大洪水发生的严重性, 分为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特别严重(Ⅰ级)四级预警, 颜色依次为蓝、黄、橙、红。

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 进入Ⅳ级(蓝色)预警:(1)24小时降雨超过80毫米, 低于100毫米;(2)主要江河水系的干流水位超过警戒水位, 但预报将不超过保证水位;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 进入Ⅲ级(黄色)警戒:(1)24小时小降雨量超过100毫米, 低于120毫米, 或6小时内降雨量超过80毫米;(2)主要是江河水系的干流水位超过警戒水位, 且预报将超过保证水位;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 进入Ⅱ级(橙色)警戒:(1)24小时降雨量超过120毫米, 低于150毫米, 或6小时内降雨量超过100毫米;(2)主要江河水系的干流水位超过警戒水位;(3)主要江河水系的干流水超过保证水位, 并预报还有所上涨。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 进入Ⅰ级(红色)警戒:(1)24小时降雨量超过150毫米, 或6小时内降雨量超过120毫米;(2)主要江河水系的干流控制站水位超过历史最高实测水位。

雨量信息由矿生产技术部确认与发布。

6 应急响应6.1 分级响应程序6.1.1 危险区与安全区的划分危险区是指受洪水灾害威胁的区域, 一旦发生洪水灾害, 将直接造成区内人员伤亡以及房屋、设施的破坏。

危险区一般处于河谷、沟口、河滩、陡坡下、低洼处和不稳定的山体下;安全区是指不受洪水的威胁, 地质结构比较稳定, 可安全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区域。

安全区是危险区人员的避灾场所。

安全区应选在地势较高, 平坦或坡度平缓的地方, 避开河道、沟口、陡坡、低洼地带。

6.1.2 紧急避灾的预警程序如出现以下二种情况之一, 按煤矿→井下→地面的次序, 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发出紧急避灾信号。

第一, 气象指标达到警戒数据, 由矿生产技术部向矿防洪指挥部办公室发出暴雨信息, 再由矿防洪指挥办公室向矿防洪指挥部成员传出。

煤矿防洪指挥部接矿防洪指挥部办公室通知后立即通知矿所属各单位, 再由矿所属各单位通知各单位人员。

第二, 煤矿出现险情。

即地表水倒灌井下, 洪水即将漫井或矿区山体出现裂缝、滑坡, 由煤矿防洪指挥部办公室向防洪指挥部成员发出信号, 具体由煤矿责任人及时现场监测报告。

在特殊情况下, 可由现场负责人直接发出紧急转移信号, 同时向矿指挥部报告。

做好险情处理, 及时撤出井下作业人员。

矿防洪指挥部立即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一步分析研究暴雨、洪水等可能带来的影响或危害, 分析矿受险状况, 提出处置意见, 部署抗洪抢险及应采取的紧急工程措施和重大险情抢护的物资器材的应急措施。

矿防洪指挥部及时召开紧急会议, 分析洪水发展趋势, 未来天气变化情况, 研究决策抗洪抢险中的重大问题及人力、物力、财力的实时调度。

发布紧急通知, 切实做好抗洪抢险工作, 讨论贯彻上级部门关于抗洪抢险的指示精神, 及时向集团公司洪水灾害防御指挥部、通报情况。

煤矿除留下必要的值守人员外, 其余全部撤离至安全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相关规定, 矿防洪指挥部可宣布全矿进入紧急防汛期, 动员各类社会力量全力抗洪救灾。

集团公司防洪指挥部立即派应急工作组奔赴灾区。

及时召开专题协商会, 处理解决当前抗洪救灾面临的重大问题和困难。

及时向当地政府通报相关情况, 坚决贯彻上级各项指示和命令, 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在紧急防汛期间, 煤矿防洪指挥部有权在管辖范围内调用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和人力, 决定采取取土占地、砍伐林木、清除阻水障碍物和其他必要的紧急措施。

6.1.3 信号发送手段和责任人矿防洪指挥部与各队用电话联系, 汛期矿队两级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

到紧急避险区的信号发送分为警报、手机、固定电3种。

6.1.4 人员转移路线转移路线本着就近、迅速、安全的原则进行安排。

矿要确定适当的安全区用于紧急转移。

6.1.5 转移安置的原则第一, 信号发送责任人和转移责任人必须最后离开警戒区;第二, 按照先特级警戒区, 再一级警戒区的原则;第三, 先人员, 后财产。

6.1.6 转移安置纪律第一, 服从命令, 听从指挥。

第二, 坚守岗位, 勤政务实。

领导小组、指挥部成员及水雨量测报成员、转移安置责任人、信息发送人不得擅自离岗, 玩忽职守者追究渎职责任。

第三, 雨情报告必须及时, 有险速报, 会议协商必须及时, 指挥必须果断。

第四, 对瞒报、漏报者必须追究其责任, 对离阵者查办, 对怠误战机、酿成恶果者绳之以法。

第五, 部门分工, 各司其责, 团结抗灾。

第六, 安全救灾, 临危不乱。

第七, 防灾纪律铁容置疑, 如有违抗, 严惩不怠。

6.2 通讯通讯原则上采用固定电话, 移动通信为备用联系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