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意志品质的特征军人是祖国和人民的卫士,自从穿上军装那一日起就要随时准备着流血牺牲。
因此,军人应该具备最优秀的意志品质。
那么优秀的意志品质有哪些特征呢?一、自觉性对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有明确的认识,并能主动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于自己行动的目的,称为意志的自觉性。
有自觉性的人能自觉地管理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受外界无关事物吸引,不屈从周围的压力,独立自主地努力坚持实现目标。
正如郑板桥诗中所写:"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有自觉性的人,不用别人暗示和督促,就能独立地发现问题,并按照客观规律调适自己的行动,能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于自己的目标。
例如,一个立志要在部队好好干、积极要求进步的战士,就能自觉遵守纪律,不用班长督促,自觉地做好自己分内乃至分外的工作。
自觉性还表现在对错误目标的自觉检查和主动修正上。
即使曾出现过错误,也能不自弃,不甘落后,继续前进。
与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懒惰、盲从和独断,属于不良的意志品质。
二、果断性这是指一个人善于迅速地明辨是非,合理地决断并执行决定的心理品质。
果断性是以正确认识为前提,以深思熟虑和当机立断为特征,与思维敏捷性紧密相连。
具有果断性的人能够清醒周密地考虑行为的目的和达到目的有效方法,深刻认识所做决定的重要性和现实可行性。
面临紧要关键时刻又能当机立断,及时行动,不失时机,毫不动摇。
例如,董存瑞看到冲锋陷阵的战友被敌碉堡的火力阻挡,在紧要关头果断地用自己的身体支撑炸药包,炸毁敌碉堡。
与果断相反的是优柔寡断、患得患失、踌躇不前。
三、坚韧性这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能坚持自己的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重重困难,达到行为目标的重要心理品质。
在完成目标需要较长时间、困难十分巨大时,最能考验一个人意志的坚韧性。
凡是想做出一番事业的人都必须有坚韧性,即所谓"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大家可能都熟悉。
这个人尝试了11次,可只成功了两次。
失业、情人去世、企业倒闭、多次竞选败北,他都没有退却,没有逃避,更没有放弃,终于在九次失败的基础上,当选为美国总统,他便是林肯。
爱迪生发明电灯时做过上万次的实验,有人问他:"你现在的发明失败了一万次,有何感想?"爱迪生回答说:"我并没有失败一万次,只是发现了一万种行不通的方法。
"爱迪生经过14000次的实验,终于发明了现在我们使用的白炽灯泡。
与此相反的是动摇、顽固、执拗,表现为遇到困难即怀疑预定的目的,错误地放弃追求;或做事见异思迁,虎头蛇尾,对困难望而却步;或明知行为目的有错误,仍自以为是,独断专行等不良意志品质。
四、自制性这是指一个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能够驾驭自我、克服自己的欲望和情绪干扰、支配自己的情感、约束自己言行的心理品质。
在人的意志行动过程中,总会有与目标不一致的欲望相诱惑,或有消极情绪情感的干扰,如厌倦、羞怯、恐惧、犹豫、懒惰等。
有自制力的人能够约束自己的言行,克制与目标实现不相一致的思想情绪,排除外界干扰,一方面迫使自己坚决执行决定,另一方面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
与坚韧相比,意志的自制性更需要克服的是个体内部的障碍。
它反映着意志的抑制功能,要坚决抵制不符合目的的内心欲望和不良情绪的干扰,调节注意力,是理智战胜欲念和情感的过程。
有人做过调查,在青年人的心理障碍中与性有关的占百分之三十以上。
实践证明,青年性问题的发生,首先是心理防线的崩溃,是意志自控力的失守。
因而意志自控力是个体特别是青年重要的生存能力,是大志者必备的品质。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得好:"大的意志不仅善于期待并获得某种东西,而且也善于迫使自己在必要时拒绝某种东西。
没有制动器,就不可能有机器。
没有抑制力,也就不可能有任何意志。
"缺乏自制性的主要表现是放纵自己、听之任之和随波逐流、不负责任。
这种人常常是"三分钟热度"或"虎头蛇尾"。
当然,独立自主、勇敢、顽强、勤奋、耐劳也属于优秀的意志品质不良意志品质及其克服不良的意志品质是失败的祸根,其导致的不良后果不仅影响人的前途,还影响人的心理活动,使人形成不良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缺陷,严重的还会发展到病态人格,我们需要尽早意识到它们的危害。
一、惰性与拖延这是不能按自己的意愿行事的精神状态,是常见的一种意志缺陷,也是许多人深感苦恼而又难以改正的缺陷。
惰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轻重也不同。
比如,无法将精力集中到学习训练中去;只有被别人逼着才向前走,不愿自己开拓进取;有计划无行动,该实施的行动,无休止地被拖延;虽下决心改正但仍不能自拔;做事磨磨蹭蹭,效率极低,遇到问题久拖不决;对任何事情都没兴趣,也没有欲望等。
总之,惰性使人不满现状又不去改变,每日生活在等待和无奈之中。
他们回避现实,情绪低落,常怀羞愧、内疚之心。
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意志薄弱,不敢面对现实,逃避困难,惧怕艰苦,缺乏约束自己的毅力;也可能是目标想法太多,无从下手,缺乏应有的计划性和条理性;再就是无目标或不知该定什么样的目标。
惰性像腐蚀剂,它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及长辈的娇惯,在青年中已日益蔓延,它侵蚀人的身体和心灵,消耗人的能量,阻碍人的潜能发挥。
处于惰性状态的人常常陷于一种恶性循环之中,即"惰性拖延→低效能→情绪困扰→失败"。
为此他们常常苦恼、自责、悔恨,但又无力自拔,结果一事无成,严重影响了自己对军营的适应和个人进步成长。
欲克服惰性和拖延,可以参考以下方法:1端正认识。
惰性并非人的本性而是一种恶习,拖延并不能使问题消失或变得容易,只会带来更严重的危害。
成功者从不拖延,而大多数人只用了本身潜在能力的1/10。
为什么要逃避现实,忍受痛苦的折磨?要用好习惯取代它。
2及早行动。
良好的条件是等不来的,惟有依靠行动才能创造有利因素。
可以建立一个行动计划,列出需要进行的每一小步。
开始做有关的事情,哪怕很小的事,哪怕只做5分钟。
只要做出来,就是一个好的开端,会带动你更容易地做更多的事情。
分割目标,设定期限,并及时检查督促自己。
3坚持突破疲劳。
疲劳是放弃和拖延的好借口,但没有什么比无休止地拖延一件没做完的事情更令人感到疲劳的了。
疲劳在一定程度上是可控的,早些完成可以安稳休息。
每坚持做完一件事,就会增强我们的信心。
4自我奖励。
习惯的养成需要强化,惰性的形成就是因为有暂时的正向强化:可以先轻松地看电视节目而非费脑筋地学习;可以悠哉闲哉而非奋力拼搏……然而最终的痛苦更令人难以忍受。
要想养成自觉迅捷做事的习惯,就要给自己以及时的奖励来进行强化。
每及时完成一项任务,每改变一个拖延的习惯,即使行动的步子很小,也要肯定自己,记录进步,奖励自己在达到一个适度的小目标后就拥有某项愉快享受的权力,让努力与及时愉快的感受相连结。
牢记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磋跎。
去除惰性,发挥自己潜能吧。
二、盲从与怯懦盲从是没有主见,随大流,或轻信别人而忘记自己的目标。
这种意志不良倾向,主要表现为无独立自主意识、无自己目标,凡事自己不愿多动脑,别人怎样我也怎样,这样做的结果是造就了平庸。
21世纪,无论是在军营还是在社会,平庸就意味着被淘汰。
人生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
你不一定非要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也不一定要有了不起的才华,但你不能不动脑。
即使仅是一名普通的士兵,你也要做你们连里最勤勉的、或是最热心助人的、或是最刻苦训练的、或是最活跃的文体骨干……你总要动脑子向大家展现你的独特之处,以你独有的价值,找到你在连队、在小集体或在家庭里的合适位置。
克服盲从首先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有自己独立的意志。
只有凡事都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能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自己的目标,坚持自己的原则,才能逐渐克服盲从。
其次,要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
自己认识事物的能力提高了才能遇事胸有成竹,防止盲从。
第三,提高自信和勇气。
盲从有时是因为对自己不自信或没有勇气坚持自己的观点和目标,如果你的胆子大了,自信了,就不屈从或不盲从别人了。
怯懦即缺乏勇气,主要表现为不敢表明自己的态度,不敢承担责任,不敢冒风险,不敢与坏人坏事抗争,回避矛盾,逃避困难等等。
由于这也不敢,那也不敢,特别是不敢面对挑战和竞争,因而失去了很多成功的机会,就等于不战而败,这也是一种不良个性倾向。
欲战胜怯懦心理,首先要了解到底害怕什么,其实许多问题都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么严重。
有一位战士不敢发表和别人不同的意见,因为在他的意识中,与他人意见不同就意味着不团结、显示自己,所以他缩手缩脚。
他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可能和他过去的某次挫折经验有关。
所以要认清事实,别再自我束缚。
其次,要培养自己的能力,补充知识和技能。
艺高人胆大,面对困难才能有降服它的本领。
再次,要利用各种机会去尝试。
先从相对容易、风险不大的事情入手,在实践中体会成功,提高自信。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训练海军,有些人不会游泳也不敢去练,教官就规定把每个人都从6英尺高的跳台上推下去,逼得这些"旱鸭子"为求生存不得不拼命苦练。
他们下水之后,发现并非像自己原先设想的那么可怕。
因此,很快突破了心理障碍,学会了游泳。
由此可说明行动是力量之源。
三、冲动与优柔寡断青年人由于情绪不稳定,年轻好胜,在某种情境下碰到不顺心的事就容易勃然大怒,甚至拳脚相加。
成年人也会由于心理承载的负担太重,本来勉强控制的怒气,遇到一个突然的刺激就马上迸发出来,动用拳脚也时有所见。
冲动使人丧失理智,出现打伤人或犯罪等问题,是意志品质低下、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我对美国各监狱的16万名成年犯人做过一项调查,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这些不幸的男女犯人之所以沦落到监狱中,有百分之九十的人是因为他们缺乏必要的自制,因此未能把他们的精力用在积极有益的方面。
"怎样提高自制力呢?1加强思想修养。
人的自制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思想素质。
一般来说,具有崇高理想抱负的人决不会为区区小事而感情冲动产生不良行为。
因此,要提高自制力最根本的方法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保持乐观向上的健康情绪。
2提高文化素养。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同其承受能力和自控能力成正比。
文化素质比较高的人往往能够比较全面正确认识事物,认识自我和他人的关系,自觉地进行自我控制、自我完善。
3稳定情绪。
用合理发泄、注意力转移、迁移环境等方法,把将要引发冲动的情绪宣泄和释放出来,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冲动。
与冲动相反,优柔寡断是缺乏果断和自信。
其主要表现为"前怕狼,后怕虎"、"患得患失"、"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是意志薄弱的表现,也是一种不良个性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