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课发明和发现的国度

第1课发明和发现的国度

《齐民要术》得到各类学家的高度评价。首先是农史学家称赞《齐民要术》使中国农学第一次形成 精耕细作的完整的结构体系,它高度概括了农业耕种的精湛技艺,使农业有了更深的发展;其次是 经济史学家,认为《齐民要术》是封建地主经济的经营指南,为其增加经济效益提供了有利的途径; 再有食品史学家认为《齐民要术》在农产品加工、酿造、烹调、果蔬贮藏等方面也给出了很好的技 巧,为这方面的工作者提供了理论依据。 总之,《齐民要术》一书是一部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经验的杰出著作,是一部具有高度科学价 值的"农业百科全书",是我国宝贵的科学文化遗产。
四、农学成就
1、混合选择法
2、杂交育种
3、主要农书:《汜胜之书》、《齐民要术》、 《农桑辑要》和《农政全书》
混合选择法是现代常用的选种方法 混合选择法最早见于西汉农书<<氾胜之书>> 另外一部重要的著作<<齐民要术>>
人工杂交是人工创造生物新类型的一种方法. 杂交分为有性杂交和无性杂交.
氾胜之是汉代的农学家,他所著的农书已失传。从石声汉和万国鼎的辑录的《氾胜之书》资料看, 现存《氾胜之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2.浑仪
浑仪也是依据赤道坐标而制作的观测仪器,它经过元代科学 家郭守敬的进一步革新,成为在望远镜发明以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 文观测工具。 北魏明元帝永兴四年造的太史侯部铁仪有个十字底座。底座上 开有水沟,以校正底座平准。北宋皇三年于渊、周琮等造的皇新浑 仪中,在六合仪的地平环上 也开了水沟。大约在唐代以 前人们就知道从浑仪极轴两 端的圆孔观测拱极星的周日 运动来校正仪器极轴的方向 。北宋沈括把这个方法发展 到很成熟的地步因此后来郭 守敬在简仪中创造了专门的 候极仪装置。
二、数学成就 2、圆周率
⑴西汉初期成书的《周髀算经》 中有”周三径一”的说发,后人 称之为”古率”. ⑵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首创割 圆术。 《周髀算经》
⑶南北朝时期的数学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 小数点后七位数字,比欧洲早一千年。
祖冲之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 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 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 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 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 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 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 求得π=3.14, 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 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 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 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22/7取为约率 , 355/113取为密率.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 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 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 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 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 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 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 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
阅读思考:
指南针的传播及其历史意义和作用?
参考答案:中国的指南针,在12世纪末和13世 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传入欧洲。
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 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航海事 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 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供了技术保障。
第一部分,耕作栽培通论
氾胜之书》首先提出了耕作栽培的总原则:“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 ; “得时之和,适地之宜,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然后分别论述了土壤耕作的原则和种子处理的 方法。前者,着重阐述了土壤耕作的时机和方法,从正反两个方面反复说明正确掌握适宜的土壤耕 作时机的重要性。后者包括作物种子的选择、保藏和处理;而着重介绍了一种特殊的种子处理方法 ──溲种法。
参考答案: 西汉时期已经有了纸的应用, 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意义和作用:
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发现磁石 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 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 海事业。南宋海外贸易发达,指南 针广泛应用于航海,13世纪由阿拉 伯人传入欧洲,这为后来欧洲航海 家的环球航行,创造了条件。
一、走向世界的四大发明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 造纸术 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羊皮纸和小牛 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
指南针 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 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 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 火 药
二、数学成就
1.十进位值制记数法——中国首创
十进,就是以十为基数,逢十进一位。数字符 号因其位置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数值。
中国古代十进位制的算筹记数法在世界数学史上是一个伟大 的创造。把它与世界其他古老民族的记数法作一比较,其优越 性是显而易见的。古罗马的数字系统没有位值制,只有七个基 本符号,如要记稍大一点的数目就相当繁难。古美洲玛雅人虽 然懂得位值制,但用的是20进位;古巴比伦人也知道位值制, 但用的是60进位。20进位至少需要19个数码,60进位则需要59 个数码,这就使记数和运算变得十分繁复,远不如只用9个数码 便可表示任意自然数的十进位制来得简捷方便。中国古代数学 之所以在计算方面取得许多卓越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应该归 功于这一符合十进位制的算筹记数法。马克思在他的《数学手 稿》一书中称十进位记数法为“最妙的发明之一” .
三、古代中国的天文学成就
古代中国的宇宙结构学说主要有三家:即盖 天、浑天、宣夜说。盖天说即“天圆地方”说, “天员(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天地之间 有八根柱子撑着。浑天说则主张大地是个球形, 外裹着一个球形的天穹,地球浮于天表内的水上 (后来发展为“地在气中”),日月星辰附在天 壳上,随天周日旋转。宣夜说认为“天”只不过 是无边无涯的气体,日月星辰就在气体中飘浮流 动。而其中浑天说对于观测天象而言,其价值和 意义要远远高于宣夜说。
世界上最早用赤道坐标表示恒星位置的,是 中国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 代表著:《天文》 而《石氏星表》就是依据赤道坐标 观测和记录恒星的科学结果,从而确立 古代中国在星象观测方面的领先地位 。 星表是研究天文的重要工具。 《石氏星 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3、汉武帝时已使用浑仪观测天象,元代郭守敬制成了简仪, 精密度大大提高。
早在唐朝,道家在炼制丹药时偶然 发明了火药。唐朝末年火药已运用于战 争。五代和宋朝时,火药还广泛应用于 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当时的火器 主要有火炮、火箭、突火枪等,威力巨 大。公元1225年~1248年,我国的火药 经由商人传入阿拉伯国家。欧洲人在13 世纪后期通过翻译阿拉伯人的书籍才知 道了火药。随后,火药武器也经阿拉伯 国家而传入欧洲。
贾思勰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他编撰 的《齐民要术》是一部内容丰富、规模巨大的农业生 产技术著作,是我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受到国内 外专家的广泛重视和高度评价。
《齐民要术》分为10卷,共92篇,11万字;其中正文 约7万字,注释约4万字。另外,书前还有"自序"、"杂 说"各一篇,其中的"序"广泛摘引圣君贤相、有识之士 等注重农业的事例,以及由于注重农业而取得的显著 成效。书中内容相当丰富,涉及面极广,包括各种农 作物的栽培,各种经济林木的生产,以及各种野生植 物的利用等等;同时,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各种家禽、 家畜、鱼、蚕等的饲养和疾病防治,并把农副产品的 加工(如酿造)以及食品加工、文具和日用品生产等 形形色色的内容都囊括在内。因此说《齐民要术》对 我国农业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這是雕刻 版印刷術 的雕版 《金刚经》
它于1900年被英国人 斯坦因从敦煌所骗购。 印刷于公元868年的 《金刚经》被认为是世 界上保存的最早的有明
确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毕 昇
宋代庆历(公元1041年)间,毕升首 创泥活字版,使书籍印刷更为方便。据沈 括的《梦溪笔谈》记载,毕升发明在胶泥 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为烧硬后,便成 活字。排版前,先在置有铁框的铁框的铁 板上敷一层搀和纸灰的松脂蜡,活字依次 排在上面,加热,使蜡稍溶化,以平板压 平字面,泥字即因着在铁板上,可以象雕 板一样印刷。此外,他还研究过木活字排 版。活字可以多次使用,比整版雕刻经济 方便。 13世纪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1450年前 后德国出现了受中国活字印刷术影响的铅 活字,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中走出黑 暗的中世纪及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第1课
发明和发现的国度
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认 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一、走向世界的四大发明
造纸术
指南针 火药
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羊皮纸和小牛 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 击,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火器进步也促进了欧 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 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击,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火器进步也促进了欧 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 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 印刷术 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 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总之,四大发明对欧洲经济、政治和文化乃至世 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第二部分,作物栽培分论。
分别介绍了禾、黍、麦、稻、稗、大豆、小豆、枲、麻、瓜、瓠、芋、桑等13作物的栽培方法,内 容涉及耕作、播种、中耕、施肥、灌溉、植物保护、收获等生产环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