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教案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教案

教案
课程名称: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执教者:
学时安排:两学时授课班级: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人类染色体组图及XY型性别决定。

2、学会书写和分析性别决定图解。

3、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并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4、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运用。

(二)能力目标
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

2、总结人类伴性遗传病的遗传规律。

(三)情感目标
1、认同道尔顿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

2、如何利用伴性遗传的知识知道人类本身的优生优育,从而提高人口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XY型性别决定方式,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并总结伴性遗传的特点。

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三、教学方法
1、学生通过看书、课件、讨论和书写性别决定图解来认识XY型性别决定。

2、教师规范书写、师生一起分析讨论,共同总结,循序渐进的进行重点落实。

3、精选例题、讲清思路,课件图片辅助讲解,重在难点突破。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堂导入(3min)
上课之前,给学生展示两张图片(一只公鸡和一只母鸡)
提问1:图片中的公鸡和母鸡有哪些差别呢?
(体形、羽毛色泽、鸡冠形状等)
提问2:它们是同时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为什么有的发育成雌性,有的发育成雄性?而且雄性个体在某些遗传性状上还表现得不同?
(染色体类型不同等等)
通过今天的课程,我们就能够解决以上的这些问题。

【二】课程讲述
(一)、性别决定(15~17min)
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的第37页,看一下书上下方的这两幅图,
《展示幻灯片:人的染色体分组图》
提问1:从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出,人的细胞中有多少对染色体?学生活动一: 观看、思考、回答
学生活动二:看图、思考、回
( 23对染色体)
学生回答后强调,有23对同源染色体。

提问2:图6-29(男性)与图2-30(女性)有哪些区别?
(有一对染色体不一样,男性是XY,女性是XX)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从图中可以看出,第23对染色体在男女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女性形态相同,男性形态不同,而且有一条非常短小。

这对差异明显的染色体对人的性别起决定性的作用,叫做性染色体。

女性是XX,为同型染色体;男性是XY,为异型染色体。

而其它的22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无关,所以叫做常染色体。

因此,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应是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

《幻灯片展示:人类体细胞的染色体表达方式》
既然了解到了性染色体与性别有关,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有性别决定呢?(其实不是的,性别决定只针对雌雄异体的生物,而对与雌雄同体的生物则没有任何的意义。


(高考调研46页例题2)
前面我们学习了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也书写过一对性状和两对形状的遗传图解。

下面,如果我们只考虑性染色体,请同学们用遗传图解的方式表示出人的性别决定的过程。

《幻灯片展示:XY型性染色体的组合》
(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书写情况)
待学生写完后,教师做具体的分析,纠正学生中的书写错误,并强调一定要书写准确。

之后提出以下问题:《展示幻灯片:问题》问1:一对夫妻一心想生一个女儿,一定能办到吗?
问2:从遗传图解看,生男生女的比例是多少?是由什么决定的?
生男生女的决定因素不在母方,而是取决于完成受精作用的精子的种类(强调精子中染色体的写法:22+X,22+Y)。

如果是含X染色体的精子完成受精作用,受精卵就会发育成女孩,如果是含Y染色体的精子完成受精作用,受精卵就会发育成男孩。

而男性产生的X、Y这两种精子的比例是1:1,因此,生男孩或者生女孩的几率是均等的。

学习了以上内容,那么性别决定的机制是什么呢?(性染色体[XX/XY]都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同源染色体分离,两条性染色体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


人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XY型性别决定方式在生物界中是比较普遍的。

那还有没有其它的性别决定方式呢?请同学们看到书39页上方的那段小字。

ZW性别决定方式[注意:强调ZW型中,ZZ表示雄性,ZW表示雌性,与XY型恰好相反。

] ;蜜蜂的性别决定方式。

(二)、伴性遗传(18min)
《幻灯片展示红绿色盲检测图》答
学生活动三:勾画P37页下方的概念
学生活动四:书写性别决定图解
学生活动五:思考、回答
学生活动六:看书、勾画
(小幽默:我知道我们班上有个别同学看不清楚,不敢说,其实这也
没什么,至少不会影响考试,因为试卷都是白纸黑字!)
开个玩笑,言归正传。

请大家看到39页中间的那段小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色盲症的发现过程。

勾画完毕之后,《幻灯片展示:书39页的表6-4》
问1:红绿色盲基因在哪条染色体上?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
问2:为什么色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幻灯片展示:X染色体和Y染色体形态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XY染色体虽为同源染色体,但是它们的配对方式与常染色体不同,具有三个区段,每个区段基因的遗传情况各不相同。

[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X染色体和Y染色体同源区域、X染色体非同源区域。

] 色盲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说明控制色盲的基因在X的非同源区域。

所以红绿色盲症是一种伴X隐性遗传病。

问:只针对色盲基因,是否女性和男性都有纯合子和杂合子之分?
《幻灯片展示:图6-4表》教师做进一步的阐述。

强调伴性遗传基因与常染色体基因写法的区别。

举例:AaB代表AaX B Y
【小结】:通过上面学习,我们知道,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上,其遗传常与性别有关,这种现象叫做性别遗传。

请同学们在书上勾画下来。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女性有三种基因型,男性有两种基因型。

提问:这五种基因型可以组成多少种不同的婚配方式呢?
(六种)【板书】
首先,请大家把这些婚配方式中,双亲的表现型说一下。

之后挑选一种婚配方式,写出遗传图解,做规范展示。

之后请几位同学上去书写其它几种婚配方式的图解。

(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书写情况,待学生写完后,纠正一些比较典型的错误。

)预案:写全对的同学举手,给予一定的鼓励。

《展示幻灯片:两种典型的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规范书写》
提问1:男性的色盲基因是怎样传递给子代的?
(随着X染色体传给女儿)
提问2:女性携带者的色盲基因又传递给了谁?
(传递给女儿和儿子)
讲解:女携带者的色盲基因可以传递给儿子,也可以传递给女儿,但是儿子患病,女儿正常。

《展示幻灯片:红绿色盲遗传特点》
1、隔代交叉遗传
外公色盲(X b Y)→母亲携带者(X B X b)→男孩色盲(X b Y)
奶奶携带者(X B X b)→父亲色盲(X b Y)→女孩携带者(X B X b)学生活动七:
看图回答
学生活动九:
思考、回答
学生活动同上。

学生活动十:
看书、勾画
学生活动十一:思考、回答
学生活动十二:书写。

(胡天银、刘欢暂定)
2、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课本的P40页最后一段,补充说明一下其它的伴性遗传病。

练习巩固:几个典型的题目。

作业:《高考调研》第47页选择题。

第二课时
一、【课堂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性别决定和伴X隐性遗传,XX你来说一下,性别决定有哪几种方式?XX你来说一下伴X隐性遗传的两个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之后不管是否正确,都应该适当的鼓励一下)
由隐性遗传病过度到显性遗传病。

《展示幻灯片:抗维生素D佝偻病》
让学生写出正常与患病的基因型和表现型(D表示患病基因),之后写出六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

归纳总结伴显的特点。

性染色体除了X还有Y,因此也有伴Y遗传。

总结其特点。

《幻灯片展示:伴X遗传显隐性判断口诀》
详细讲述判断口诀的原理让学生理解,方便以后解题。

《幻灯片展示:伴性遗传病的归纳》
习题巩固:
(高考调研第49页考点)P49. 预案:有时间就给学生讲其它的规律,如果没有就直接讲习题。

学生活动一: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二
思考、归纳、理解记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