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供电工程系统规划ppt课件

供电工程系统规划ppt课件


详细规划电力负荷预测
单位建筑面积负荷密度(负荷密度法,按建筑类型分类)
规划单位建筑面积负荷密度指标
类别名称 居住建筑用电 公共建筑用电 工业建筑用电
单位建筑面积负荷指标(W/m²) 20~26 30~120 20~80
第二节 城市供电电源规划
电源类型:发电厂和变电所
• 发电厂(火力、水力、风力、太阳能、地热、原子能) • 将其他形式的能源转化为电能
• 变电所(功能分类、构造形式、等级分类) • 从电网中供电给城市
电力输送流程
能源
发电 厂
变电
输 (送)

变电
配电
用电 器
电源设施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 火电厂(容量、占地、贮灰场) 2. 水电站 3. 核电厂 4. 变电所
220--500KV 35--110KV • 变电所平面布置:一列式、二列式、“L” 式、 其他形式
城市电源设施布局规划
原则 ➢ 多电源供电,保证城市供电安全、稳定 ➢ 城市电源点应根据城市性质、规模和用电特点,合理
布局 ➢ 经济基础较好,能源比较缺乏的大、中城市,可考虑
期相结合 发电厂、变电所、高压走廊等应按城市规划的要求 城市供电工程设施规划必须符合城市环保要求,减少对
城市的污染和其他公害
2.城市电力工程的组成 发电厂
各级变电站
电力网
用电设备
发电厂电压:6kv, 10kv或15kv 送电电压:500kv, 330kv, 220kv, 110kv 高压配电电压:110kv, 35kv 中亚配电电压:10kv 低压配电电压:380kv,220kv
3. 城市电力工程规划的内容 1)总体规划 预测城市供电负荷
选择城市供电电源的种类和布局
确定城市电网电压等级和层次
布局城市电网主网及其变电所的所址、容量及数量
35kv及以上的高压线路走向及其防护范围的确定 提出近期电力建设项目确定及其进度安排
绘制市域和市区电力 总体规划图
2)详细规划 按不同性质类别地块和建筑物确定其用电指标,计算用电 负荷
确定小区内供电电源点位置、用地面积及容量、数量的配 置
拟定规划内中、低压配电网接线方式,进行低压配电网规 划设计 确定中、低压配电网线路回数、导线截面及敷设方式 进行投资估算 绘制小区电力详细规划图
4.城市电力工程规划的依据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
第一节 城市电力负荷观测与计算
规划预测取5000-6500h。 第一产业为2000-2800小时, 第二产业为4000-5500小时, 第三产业为3500-4000小时,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为2500-3500小时。
电力负荷预测
用电量转换为负荷
电量--负荷(主要用于总、分区规划) 最大负荷=年供电量/年综合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
规划预测取5000-6500h。 第一产业为2000-2800小时, 第二产业为4000-5500小时, 第三产业为3500-4000小时,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为2500-3500小时。
冷却塔
烟囱
城市电力工程规划原则与内容
1. 城市电力工程规划原则 城市供电工程规划既是 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城市电力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供电工程规划编制期限与城市规划一致,近期5年,
远期20年 城市供电工程规划编制阶段可分为:供电总体规划和供
电详细规划阶段,大、中城市编制供电分区规划 城市供电工程规划应做到新建与改造相结合,远期与近
需用系数 反应某一时间电气设备的用电程度。通常取同类用户的用 电最大负荷与同类用户的设备额定总量之比
用电量预测
用电量预测
单耗法 用电水平法 平均增长率法 电力弹性系数法
产量单耗法 产值单耗法
电力负荷预测
用电量转换为负荷
电量--负荷(主要用于总、分区规划) 最大负荷=年供电量/年综合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
负荷密度法 适用于规划区内大量分散的电负荷预测(kW/k
㎡)。 同时系数:实际最大负荷值/各类最大负荷比值
用户数量 一般各用户之间
用户特别多 用户较少 区域或系统之间
值 0.85-1.0 0.7-0.85 0.95-1.0 0.85-0.95
总体规划(含分区规划)电力负荷预测
人均电量指标(生活、综合)应根据城市性质、人 口规模、地理位置、经济基础、生活消费水平、民 用能源消费结构及电力供应条件,因地制宜确定。 150kWh/人·年~3000kWh/人·年
3. 中国的电力系统发展
• 建立形成了全国以火电为主、水电为辅、核电、 风电起步的电力生产和供应系统。
• 综合开发大江大河流域的水电枢纽工程。 • 积极提高燃煤发电的技术水平。 • 安全、合理地发展核电站。 • 调整优化城市火电厂和热电厂布局。 • 结合水利和防灾工程建设小型水电站。 • 科学利用风力资源,积极发展风能发电站。 • 提高输配电网科技水平和安全性能。
单项建设用地负荷密度(分类综合)
规划单项建设用地供电负荷密度指标
类别名称
单位建筑面积负荷指标(kW/ha)
居住用地用电
100~400
公共用地用电
300~1200
工业用地用电
200~80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与上级规划部门确定: 由系统电力网供给的电源容量和必要的备用容量 电源点的位置、结线方式及电力潮流 电源点和送电线的建设年限、规模和进度
城市用电负荷分类
1. 用电分类 ① 产业(4类) ② 行业(8类)
2. 城市用电特点: 具有不均衡性(时间、空间) 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相关性 受节电政策与环保意识的影响
单位辨析 电量(KWh)用电设备所需用电能的数量 负荷(KW)瞬间所需或供给电量 电压(KV)输电,变电网络的电压值
额定功率(kw):在正常运行工作状况下,动力设备的输 出功率或消耗能量的设备的输入功率。一般为用电设备所 标示的数据。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
第五章 城市供电工程系统规划
1. 城市能源中供电系统的地位与作用
电力供应具有清洁、供给快捷、使用便利、用 途广泛的特点,是城市主要的能源供应形式。
快速储存、充装存在一定技术困难,技术突破 将为电力在城市中使用开创全新局面。
2. 我国电力供应系统的总体发展形势: 供需趋于平衡,但供给危机暗伏。 系统趋于成熟,但区域差别较大。 防灾性能提高,但安全仍需加强。 生产更加清洁,但比例仍然偏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