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信息学

医学信息学

我国医学信息学发展浅谈摘要医学信息学是一门集医学、信息科学和管理学于一身的新兴交叉学科。

国外医学信息学研究涉及领域较广,发展较快。

国内研究的领域比较少,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医学信息学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出现了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分析了我国医学信息学及医学信息学教育的产生,并探讨了其发展趋势及对策。

[1]关键词医学信息信息教育学科建设发展趋势及对策医学信息学的研究和实践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但是作为一门学科则是于20世纪70年代才被正式提出。

近20年来,伴随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信息学的学科内涵日益丰富,研究领域日趋广泛,形成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新的研究热点不断出现。

[2]与发达国家相比,医学信息学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是伴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信息化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但是学科认识不尽统一、研究领域较为分散、理论基础较为薄弱等,与我国医学科技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

鉴于此,讨论我国医学信息学的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医学信息学的定义与内涵20世纪初,由美国医学专家发起的医院标准化浪潮给医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 最先发展和体现在医疗记录及其管理之中。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信息科学与计算机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不断应用,逐步形成了集医学、信息科学和管理学于一身的新兴交叉学科——医学信息学。

其以系统论、计算机科学技术为理论基础, 以医学数字化管理为目标,涵盖了医学信息采集、数据编码、数据存储与传输、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医学图形和图像、医学信息获取、医学知识库、智能专家系统、人体生理统计系统、计算机仿真和医药信息、工程等众多的概念和范畴。

它基本覆盖了现代医学计算机应用的所有知识和技术, 覆盖了医学研究领域的所有方面。

[3]由于医学信息学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各学科的专家较多从自己的专业领域对其进行描述和界定,而且信息技术和医学的快速发展,也增加了医学信息学的概念及其界定的困难, 以致国内外对此尚无定论,导致了当前这一学科命名的复杂多样。

如医药信息学、卫生信息管理、医疗信息学等等。

实际上,医学信息学概念的多样化和不确化并未影响这一学科的发展。

[4]而且医学信息学已经成为医学领域中一门独立的学科。

2. 医学信息学教育由于医学信息学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并没有严格的定论。

它的两大核心科学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医学知识。

斯坦福大学根据自己学校的教学情况将医学信息课程分为五个部分,即应用于医学信息学本身的计算机科学、生物医学、决策科学、社会科学、公共政策。

在医学信息学的学习中,学生能接触到生物信息、图形信息和临床应用知识,并着重于决策制定和定量计算的学习。

[5]我国医学信息学的教学为医学信息学专业教育医学院校开设文献检索课程和在职人员短期培训并存。

医学信息学系从1985年开始在我国建立,先后在同济医科大学、湖南医科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和中国医科大学开办此专业。

十多年来各校毕业生已近千人,分别在各医学高等院校、医学研究院所、医学信息研究单位以及大型医院的图书信息部门工作,这对推动我国医学图书信息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而作为医学专业学生的一门课程,医学信息学在国内医学院校开设并不普遍,课程内容也不一致。

为医学生开设医学信息学课程,可以帮助医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医学中的最新应用,提高对计算机在医学中应用潜力和不足的认识, 从而实现医学和卫生数据、信息和知识的系统处理,提高医疗卫生工作的质量 ,培养出既懂医学又懂信息科学的复合型人才。

[6]目前医学信息学的教学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通重视。

在国外,每年都有大量的研究文献面世,并且达到了相当的广度和深度,教学活动也很普及,特别是在欧美等国家,医学信息学课程的开设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教学层次包括学士、硕士和博士 ,授课对象除医学专业的学生外,还包括信息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并且广泛地在医学在职人员中进行医学信息学培训。

我国的医学信息学教育起步较晚,所以我们应注意参考国际医学信息学会(IMIA )大会批准的该学会关于医学信息学教育的指导建议,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发展适合我国的医学信息学教育模式。

[7]3. 医学信息学研究的发展国外医学信息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主要是应用计算机存储和检索病历、临床数据、医药信息及有关文献等。

70年代 ,研究人员开发了不同类型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80年代后 ,其研究领域逐步涉及到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 ,如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ospit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HMIS ) ,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 , CIS )和以知识为中心的医学文献服务信息系统。

各种医学信息、信息系统的标准和规范的研究也得到重视。

近10年来,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使得医学信息学研究获得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HIS和医学信息检索与服务系统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8]国外医学信息学的研究范围较为广泛,相比之下,我国的医学信息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医院信息系统、医学情报(信息)研究及服务、医学信息资源建设、检索及服务研究等方向。

医院信息系统主要由医院实施和应用;医学情报(信息)研究及服务主要由医学情报(信息)研究所负责;医学信息资源建设、检索及服务研究主要由医学图书馆承担。

最近10年 ,我国大部分的三级医院在HIS 建设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特别是H M IS的研究和实施,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同时亦大大推进了可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CIS研究和起步。

[9]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开放式的医学情报体系正在进一步形成。

网络信息检索环境改善,整合检索能力得到提高,为全方位信息咨询服务提供了基础。

情报研究咨询服务正在向高、深层次发展 ,广泛参加中央和地方决策活动 ,包括参与战略、规划、方针政策的制定 ,也参加行业战略投标竞争,为国家、地方及行业的重大科技计划服务。

与国外医学情报合作项目有所增加。

医学科技查新及咨询工作进一步发展 ,得到医学科技人员的认可和各级领导的支持。

在科研、教学、医疗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医学情报学学科发展进一步加强 ,长期实践与经验的总结与论文发表 , 专著的出版。

[10]CBM DISC的网络版的开发 ,并连接到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直接获取全文,创建了中文网络文献获取的新途径。

参与NSTL建设 ,发挥NSTL医学资源的作用,为充分利用NSTL医学文献资源作出了贡献。

4. 医学信息学发展的对策为了促进我国医学信息学研究和教学,我们提出重视高层次医学信息学人才培养、支持医学信息学研究课题、在临床研究生教学中设立医学信息学课程、师资培训和教材建设、更好地发挥医学信息学会领导作用等对策。

[11](1)培养高层次人才:国内医学信息学研究需要高素质的专业研究人才。

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的趋势需要大量具有医学信息学知识的专门人才,而目前教学状态下培养出的医学信息学专业人员还不能满足我国学科发展的需求。

笔者认为 ,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及有关科研单位应该支持和设立医学信息学硕士、博士点 , 培养高质量、高层次的研究人才。

为了保障培养研究生的质量,医学信息学硕士、博士点拟设在与医学有关的院系,例如复旦大学在上海医学院设立医学信息学博士点。

有关领导和专家还需要从学科建设、经费分配和导师遴选等各方面给予这个新兴的学科实质性的支持 ,为培养高层次医学信息学人才提供础。

[12](2)支持科研项目:虽然国内开设医学信息学专业教育的大学已经开始了教学改革,在课程设置上不断创新变革,在研究方向上不断调整。

但是由于在目前从行业、地方和国家部委的各级课题、项目申请指南中基本无法寻觅到医学信息学研究的踪影,医学信息学专业研究人员在进行课题申请时无法明确归入任何一个目录中,造成了医学信息学专业研究人员申请课题或资金支持的难度明显大于其他学科。

如果不确定医学信息学的专业地位将不利于该学科的发展和建设 ,也难以吸引其他学科的优秀专业人才跨学科地加入到本学科的研究队伍中。

[13](3)为医学生开设医学信息学课程:在西方发达国家 ,医学信息学不仅成为本专业学生教学内容 ,也是医学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

而我国对医学专业学生的医学信息学教育内容大部分局限于医学信息检索等分散的课程中。

作为医务工作者,不仅需要掌握传统的医学理论、医学原理 ,更需要了解现代医学的发展、把握医学研究的最新动态。

医学信息学无异于现代医学发展的翅膀,只有借助医学信息学的力量 ,才能够帮助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不断应用到医学的每个研究领域。

[14]参考文献1.代涛.医学信息学的发展与思考[M].医学信息学杂志,2011,32(6):2-14 .2.卢铭,张其鹏,姚蓬英.21世纪医学信息学研究、教学与传播[J]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05,2,(2):88—93.3.蒋葵,练晓琪.我国及欧美的医学信息学教学现状及发展趋势[J].南通医学院学报,2003,23,(3):359 —360,封三.4.张志美,董建成.中美医学信息学教育的比较研究[J].医学信息,2005, 18,(2):88—90.5.黄晓鹂.我国医学信息学的产生与发展[J].现代情报,2006,2:25-27.6.van Bemmel JH , Musen MA.Handbook of medical informatics[M ] .New York: Springer,20017.董建成.医学信息学的现状与未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4): 232-2378.徐一新.图书馆网络资源建设与服务[J].中华医学图书馆情报杂志,2004,13(3):6-89.徐一新.虚拟参考咨询系统研究与应用[J].图书馆杂志,2004,23(11 ):40-4210.陈逾男.医学领域的新兴学科—医学信息学[J].医学信息,2003,16(11 ):606.11. van Bemmel JH , Musen MA.主编.包含飞,郑学侃,主译 .医学信息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12.赵国明.医药信息学立体结构模型研究[J].药学进展,l998,22(3):168 一171.13 汪东生,黎晓新.眼科信息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中华眼科杂志, 2003 ,39 ( 3 ): 187一189.14.顾骏.医学信息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医学情报工作,2006,1:1-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