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形式一、填空题(1 分× 15=15 分)二、单选题(1 分× 10=10 分)三、多选题(2 分× 10=20 分)【多选、错选、少选不给分】四、名词解释(5 分×3=15 分)【主要意思正确,表述有差别的给分,否则,酌情给分】五、简单题(10 分× 2=20 分)【主要意思正确,表述有差别的给分,否则,酌情给分】六、论述题(20 分× 1=20 分)【如题目需要例证分析,仅给出答案要点的得一半分,举例但未对例证分析的,酌情给分,例证分析详细清楚的,给满分】主观题备选题目名词解释1. 视听语言2. 视觉暂留原理3. 似动现象4. 心理补偿机制5. 九宫格构图法6. 色调7. 运动镜头8. 连贯性剪辑9. 平行蒙太奇10. 交叉蒙太奇11. 隐喻蒙太奇12. 对比蒙太奇13. 长镜头14. 声画同步15. 声画对位简答1. 电影画面的的画外空间构成方法有哪些?2. 景别的组接规则包括哪些?3. 如何进行“三点布光”?并画出光位图4. 变焦形成的推镜头与移动机位形成的推镜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5. 推镜头、前移镜头与跟镜头有什么异同之处?6. 摇镜头的表现功能有哪些?7. 升降镜头的表现功能有哪些8. 什么是轴线原则?9. 如何实现合理越轴10. 什么是“三镜头”法?并画出一个简单的机位图。
论述1,远景与特写是两种比较特殊的景别,请举例论述它们的表现特点。
2,线条是构图的重要原素,请举例论述不同线条形式在影视构图中的表现与作用。
3,色彩在电影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请举例论述色彩在电影中的表现出的情绪功能4,不同位置的光源会对电影画面产生不同的造型效果,亦有不同的用途,请举例说明。
5,推拉镜头具有哪些表现功能,请举例说明,并回答在拍摄推拉镜头时需注意哪些问题。
第一章绪论1 ,视听语言的定义视听语言就是利用视听刺激的合理安排向受众传播某种信息的一种感性语言。
它以人类的视听经验为基础,以视听为特征,是影视艺术用以表达思想、完成叙事的艺术手段,是创作者的一种思维方式。
2 ,视听语言的基本特性:纪录性、幻觉性3 ,视觉暂留原理视觉暂留原理指的是人眼在观察动态景物时,光信号使视网膜上形成视觉影像,外界刺激停止后,视网膜上的物体影像并不立即消失,而是暂留一段时间,这一现象就被称为“视觉暂留”。
4 ,似动现象, 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者把客观上不连续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的现象。
它的产生依赖于刺激物的强度、时间间隔和空间距离。
5 ,心理补偿机制即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地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对影片画面之间的断裂作出心理补偿,从而最终实现对电影、电视的观赏。
6,电影的诞生:1895 年的12 月28 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新路14 号的大咖啡馆地下室里,用他们自己发明的放映摄影兼用机放映了包括《火车到站》《工厂大门》等一百多部可以播放一分钟的影片,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宣布了电影的正式诞生。
7,梅里爱的贡献乔治·梅里爱首先将电影引向了戏剧的道路。
创造了停机再拍。
他把电影技艺变成了电影艺术,他引进了戏剧因素,创造了戏剧电影。
8,格里菲斯:代表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发明了“最后一分钟营救”9,镜头的含义即视听语言中的镜头,指从开机到关机所拍摄下来的一段连续的画面,或两个剪接点之间的片段,又称镜头画面10 ,镜头的功能:提供信息表现风格镜头是构成影像的基本单位。
第二章第一节景别1 ,景别取决于两个因素:摄像机与被摄主体的距离;焦距摄像机与被摄主体的距离越远,景别范围越大摄像机与被摄主体的距离越近,景别范围越小焦距越长,景别范围越小焦距越短,景别范围越大2 ,景别的划分标准标准1 :被摄主体为人时,以成年人在画面中所占位置大小来划分标准2 :被摄主体非人时,以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站的面积大小来划分3 ,远景远景的功能1,叙事与表现功能①. 交代环境,提供信息,可用于段落开头②. 舒缓节奏,过渡剧情,可用于段落结尾③. 抒情含蓄,注重留白(表现主体为人物)④. 借景抒情,渲染气氛,营造意境(表现主体为景)2 ,造型功能①. 远景画面呈现的视野开阔,注重对景物和事件的宏观表现。
②. 追求视觉上的震撼力。
4, 空镜头空镜头是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主要指与剧情有关的人物)的镜头5 ,全景指被摄主体的形态在画面中完全被呈现出来,画幅中人物占据主体的景别全景的功能特点①. 全景画面能够完整展示被摄主体的全貌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通常作为拍摄总角度②. 人物(主体)成为画面中心,背景作为补充,传达丰富的叙事信息③. 全景可以营造客观化的关注效果6 ,中景是指一种展现场景局部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的景别中景的功能与特点, 清楚展现人物表情与身体动作,有良好的叙事能力②. 中景是运用的最多的镜头,一般呈现中性色彩。
近景7 ,近景指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景别。
近景的特点与功能, 突出主体,强调细节,表现相对小的物体或人物表情、神态②. 近景画面拉近了被摄人物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容易产生一种交流感。
8 ,特写指用以表现人物或被摄物体的某个局部细节特征的一种景别特写的功能①. 突出和强调:呈现主体细节变化,强化观众对表现内容的深层认识;人物面部特写可细腻展现内心世界②. 引导和暗示:通过强调细节,引导观众的注意力导向,道具的特写通常蕴含着重要的戏剧因素③. 象征和寓意•④. 转场:特写分割了被摄体与周围环境空间的联系,常用做转场镜头9 ,景别组接规则①. 相邻相同景别不接三同镜头不接三同镜头指:同景别、同角度、同主体②. 不轻易使用两极镜头③. 景别越往远景系列,画面时长越长,景别越往近景系列,画面时长越短对固定镜头来说,看清一个全景镜头至少约需6s ,中景至少要3s ,近景约1s ,特写1.5-1.8s第二节焦距一、焦距——焦距,也叫焦点距离,指光学透视的主点至焦点的距离。
受焦距影响的画面因素1 ,景别焦距长——短景别小——大2 ,视角焦距长——短视角小——大3 ,景深焦距长——短景深浅——深二、短焦镜头的视觉特点1 ,短焦镜头的视角大,景深长,可在有限距离范围内获得较大视野的影像2 ,短焦镜头会使被摄主体的线条条产生畸变弯曲三、长焦镜头的视觉特点1 ,视角较小,拍摄景物的空间范围小,适合拍摄远处景物的细部2 ,景深短,可在杂乱环境中突出被摄主体3 ,透视效果差,具有明显的压缩空间纵深距离和夸大后景的特点四、短焦近拍与长焦远拍的效果一样吗?短焦近拍:被摄主体出现变形,背景表现清楚,疏离的空间感长焦远拍:被摄主体清晰突出,背景表现模糊,强调主体细节五、对于运动主体来说,不同的焦距表现出的速度感有何不同对于横向运动主体来说:长焦镜头会增强其速度感短焦镜头会减弱其速度感对于纵向运动主体来说:短焦镜头会增强其速度感长焦镜头会减弱其速度感六、景深景深指距离摄影机镜头最近的清晰影像到最远的清晰影像之间的距离。
影响景深的三个因素:物距、焦距、光圈物距越近,景深越浅光圈越大,景深越浅焦距越长,景深越浅第三节角度一、角度的划分两大类:(一)水平变化:正面、前侧、正侧、后侧、背面(二)垂直变化:俯瞰、俯拍、仰拍、平拍、非水平形成拍摄角度的原因1 ,摄影机与被摄对象在平面中的位置不同、正逆不同(水平夹角)2 ,摄影机在与被摄对象在高度上的落差(垂直夹角)二、正面拍摄角度镜头正对着被摄主体的正面拍摄功能特点1 ,完全展现演员的面部表情2 ,制造一种近距离、无障碍沟通的幻觉3 ,立体效果不明显三、侧面拍摄角度镜头与被摄主体的正面形成一定角度夹角的拍摄。
功能特点1 ,正侧:轮廓线条突出,适合表现运动2 ,斜侧:纵深感和立体感突出,人物交谈中多用四.背面拍摄角度镜头在被摄主体背面进行拍摄功能特点1 ,制造悬念2 ,引导观众五、平拍平拍角度指摄影机处于与主要被摄对象水平的位置,是通常的拍摄角度,符合人正常情况下观察世界的角度。
画面显得客观、中性表达出平等与尊重不易造成视觉透视的变形,容易单调、乏味六.俯拍指摄影机镜头视轴偏向水平线下方的拍摄方式。
特点结合远景景别,体现环境的宽广和规模被摄对象在视觉直观上显的低矮、渺小或卑微呈现一种居高临下的主观视点七、仰拍摄影机镜头视轴偏向水平线上方的拍摄方式,低于拍摄主体的视平线。
特点突出、夸大、拨高被摄主体,造成令人崇敬或者恐惧的心理。
适合于表达高大的物体、腾空跃起的动作以及人或物向上的力量。
呈现一种仰望的视点第四节构图一、电影中也是常常的利用画外空间想象来进行构图,主要构成方法如下:(1 )拍摄对象的出画入画《国王的演讲》(2 )指向画外的视线动作(3 )画外主体投影(4 )镜像反射(5 )画外主体局部出现(6 )长镜头(7 )运动镜头(8 )打破画内的空间阻隔(9 )画外音二、构图的目的1 ,造型性——准确传达形象特征、形式感和美感2 ,叙事性——突出主体形象3 ,象征性——制造画面的隐喻效果三、画面结构内容一般把画面的结构分为主体、陪体、环境(前景、后景、背景)等几个要素四、构图要素——位置(一) 中央:中央部位通常留给最重要的视觉形象,通常来说,一幅画必须平衡,焦点必须集中,中央部位具有稳定感,常用来表现严肃、庄严的气氛,并且在中央部位的主体具有支配感和权威感。
(二) 几何中心:是画面对边中线交叉点或对角线交叉点。
视觉上更强调,更集中,呆滞感。
严肃、庄重的气氛,主体具有支配感和权威性。
(三) 视觉中心:九宫格构图——是最为常见、最基本的构图方法,基于黄金比例(1:1.618)将画面平分为左中右三等份,中间的那两条垂直等分线就是趣味线,如果再把画面分为上中下三等分,那四条线等分线的四个交叉点就是趣味中心。
(四) 下方:具有从属、脆弱和无力的特征(五) 边缘:远离银幕中央而显得不重要,受到挤压、排斥,显得渺小、无力。
五、构图要素——面积画面内各元素的长短、大小、面积的差异,也会造成力量的对比,有时候会用以表达特定的内涵。
面积大——视觉重量大——重要性和权威面积小——视觉重量小——渺小被忽略的地位六、构图要素——线条任何影视画面形象的再现都是对事物富有特征的线条的再现和勾勒。
拍摄时,要善于分析线条、利用线条:水平线(横线)给人平稳、宁静、和平、明朗、开阔的感觉;垂直线(竖线)则给人耸立、刚直及紧张、权力和庄严,居高临下的感觉横穿画面的斜线是一种富有活力的线条,动感十足,具有一种冲破阻力的力量两条汇聚线则让人体会到深度和空间S 型线条流动感很强,是一种优美的构图线条,给人优美抒情、流畅回转的视觉感受,可有力的表现其场面的空间感与深度感动力线——在影像中,有一种表达动势的线,可以是实在的,也可以是隐形的,可以是直线的,也可以是曲线的,可以是运动,也可以只是一种动势,这条线把观众的目光引向趣味中心七、构图要素——图形形状:是指被摄对象及各种造型元素有机组织、排列在一起所展现出来的几何体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