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考题: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续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它的产生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要求。

2,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基础上创立起来的,其主要的或直接的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学,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等。

3,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知识渊博,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并善于总结和升华工人阶级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这是马克思主义创立的主观条件。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这种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1)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首先,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2)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同社会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4、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对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着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光荣使命。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大学生个人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现实意义。

如何学习:(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1,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体系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

2,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3,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1,在思想上自觉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2,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3,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青春,智慧和力量,投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第一章: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盾关系出发,指出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和独立性,以及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派生性,坚持清了界限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物质并非不可知的"自在之物",而是通过人的感觉感知的,是哲学的物质概念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以及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别开来,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哲学物质混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或物质的缺陷. (d) 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列宁的物质定义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体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

2、如何理解意识的本质?P31页第二段,3、怎样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P34页第二段3、试述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P32-33)第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第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局限性。

第三,物质世界按照其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

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5、论述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及其意义。

原理:原理:1、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

意识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2、二者的辩证关系: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

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B、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

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C、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现实意义:A、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反对唯心论和形而上学错误思想的武器。

否认客观规律性,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其表现为“精神万能论”。

夸大尊重客观规律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机械论的错误。

B、它对四化建设的指导意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尊重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开创新的局面,加速我国四化建设。

既要反对不尊重客观规律的唯心主义、精神万能论,又要发挥人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

6、简述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及其意义?观点: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意义:7、联系实际思考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P47-48页)8、试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P49-50页9、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P51页第三段10、试述辩证否定观原理及其意义。

P51-52页第二章:1、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

P67—68页2、简述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P65-67页)1、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理论)的决定作用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①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②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③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1)反作用的表现:认识(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2)反作用的性质:①科学认识(理论)指导实践取得成功;②错误认识(理论)把实践引向失败。

3、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P70页2,3段)4、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P73—74页5、试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P75-76页)6、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78-79)第三章:1、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P96-99页(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主要指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根据不同角度可以将意识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以及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第一,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第二,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第三,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②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二,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且各具有其历史的继承性。

第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2、试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及其意义。

(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他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是保持着一致和平衡。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可以促进或加速社会存在的发展。

掌握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对于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重要意义:1,由于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存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的完全同步性,因此,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就可以建设高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神会主义精神文明。

2,由于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自身历史的继承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因此,努力继承祖国的一切优秀精神文化遗产,遵循社会意识发展的特殊规律,就会有力的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

3,由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因此,建设先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会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保证他的正确发展方向。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P123-1274、如何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P104-105,P108-1105、如何理解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P113-1166、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及其创造活动的社会历史制约性?131-132第四章:1、简述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和实现的途径。

P1422、如何认识资本、信息、知识和技术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虽然他们在价值形式和价值创造中都起作用,但他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中不变资本只会发生价值转移,但不会使价值增值,可变资本可以使价值增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