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把厦门中山公园建成近代历史文化公园初探

把厦门中山公园建成近代历史文化公园初探


万方数据
38
大家谈
山公园焚烧鸦片烟具和烟土。1930年3月18日。 福建省委、厦门市委领导组织的3.18惨案4周年 纪念大会在中山公园运动场举行,近2000名工人、 学生、教师、市民参加爱国运动。1937年7月28 日.厦门市文化界抗敌后援会在中山公园内的通俗 教育社(厦门歌舞团旧楼址)举行成立大会;同年8 月29 R。厦门各界抗敌会.在中山公园召开民众大 会,进一步扩大宣传抗日救国。1938年10月8日, 日寇在中山公园举行庆祝活动.被“厦门青年复土 血魂团”投掷两枚手榴弹并散发革命传单。1942年 7月1日.日寇在中山公园举行伪厦门特别市政府 成立三周年纪念活动时.又有抗日爱国分子向主席 台投掷手榴弹。
万方数据
39
大家谈
中山公园的定位和功能
根据新的绿地分类标准和专家论证.中山公园 应定位为近代历史文化公园.强化公园的生态功能 和休闲功能.按照近代历史文化公园进行规划和建 设。
把中山公园建成近代历史文化公
园的规划思想与指导原则
1.规划思想 按照近代历史文化公园进行规划.对公园部分 区域进行相应的调整,突出公园的历史文化内涵。 2.指导原则 通过邀请国内高水平的园林规划专家对中山 公园规划重新修编.特别是对其历史文化内涵进行 充分的挖掘。改建花展馆区域,保护魁星山摩崖石 刻群。对中山公园的桥、亭、门、碑、雕塑等立碑说 明。新建建筑物风格应与公园原有建筑物相融合。 以闽南建筑形式为主,突出地方建筑特色。对古树、 大树进行科学保护.对老化树种进行更替.增加中 层树木和开花灌木的配置.营造生态型和观赏型的 景观效果。
大型集会均在中山公园运动场举行。最有影响的两 次集会是:1949年10月。庆祝厦门解放活动和 1976年9月厦门市举行毛泽东同志追悼大会都在 中山公园举行。
4.中山公园是厦门城市建设历史的反映 1926年开始厦门新市区的建设、规划和施工, 主要项目有开辟市区马路、兴建第一至第九市场、 建设中山公园、围海筑鹭江堤海岸。中山公园于 1927年动工,1931年完工。历时4年,耗资100多 万银元。建成一座规模大、设计精巧、布局优美的城 市公园,也是厦门最早的一座公园。 1938年5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厦 门。在沦陷的7年多时间里,日寇肆意破坏中山公 园,亭台楼阁坍塌尤甚。1949年11月20日,厦门 市人民政府接管了中山公园。开始进行大规模维 修。1959年建北门桥、喷水池、蔷薇亭等。1966"1976 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山公园绝大部分精品建 筑物被毁。 1983年厦门市人大通过决议.修复中山公园 南半园。重建南大门。在南门纪念碑旧址建假山水 池、儿童戏水雕塑一座;在魁星山脚建冰厅、茶座、 曲桥、水池、廊、亭,以崎山石上的“山林逸趣”题刻 之意.取名“逸趣园”。1997年,复建醒狮地球雕塑。 由黄燧弼先生设计的醒狮地球雕塑为厦门第一座 雕塑.球上屹立雄狮雕塑作怒吼状,球下部分装饰 空中展翅飞鹰4只(1952年改为和平鸽)。 2000年12月,配合市府大道二期拓宽建设, 公园拆除围墙实行全方位免费开放。以上这些说明 中山公园的建设和成长与厦门发展同步,是厦门城 市建设、成长的见证。
付开地 厦门市思明区园林绿化管理中心
厦门科技 XIAMEN SCIENCE & TECHNOLOGY 2009,(6) 0次
本文链接:/Periodical_xmkj200906010.aspx 授权使用:华侨大学(hqdx),授权号:003080ea-d850-40d0-b64b-9ee4014446d8
把中山公园建成近代历史文化公
园设想
1.着手修编《厦门中山公园近代历史文化公园 规划建设方案》
根据中山公园的定位和功能.对公园内的部分 区域作相应的调整;委托规划设计部门修编《厦门 中山公园规划建设保护方案》,经审批后实施。
2.花展馆区域改建 中山公园花展馆场地原为厦门南洋书院旧址. 是南洋画派的发祥地,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内涵。 目前的花展馆建于60年代.已成为危房。其原有的 盆景花卉展览功能也已逐渐丧失。对花展馆及盆景 园用地进行全面改造。根据公园新的定位和公园修 编总体规划,恢复南洋画院,建设根雕馆。为广大市 民提供一个高品位的文化活动场所。 3.魁星山摩崖石刻群保护 魁星山位于中山公园逸趣园后面,为公园南部 主景山,系清代兴泉永道署衙的范围。山上石刻共
结语
尊重历史保护文化。是一个现代文明城市的标 志。用独特的表现手段再现中山公园历史上曾经有 的历史遗迹.以昭示厦门后人,延续历史文脉。再现 历史上“华南第一园”的风采。
(作者单位:厦门市思明区园林绿化管理中心)
万方数据
40
把厦门中山公园建成近代历史文化公园初探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下载时间:2011年5月15日
计11幅,均为清末及民国时期石刻,极具研究价 值。其中最具历史价值的是两度任福建兴泉永道道 尹潘骏章于同治十年(1871年)题写的关于1841年 英军强占兴泉永道署衙门的石刻。2004年11月19 日,厦门市人民政府第23次常务会议。正式确定魁 星山摩崖石刻群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从而 使魁星山摩崖石刻群可以依法得到更好的保护和 利用。
4.对中山公园的桥、亭、门、碑、雕塑等立碑说明 中山公园现有11座桥、5个亭、4座大门(东门 为2000年市府大道二期拓宽建设拆除后重建)、一 座纪念碑和二座雕塑。桥的建设风格各具特色。无 一类同,既有中式也有西洋式,可以说是中西合璧; 在建园70周年时.邀请11位书法家分别给每座桥 题名,很有意义。连接东门、动物园和儿童乐园的鼎 足桥,它既是桥又是亭,从建园保留至今,非常独 特。南大门雄伟、庄重,在全国同名中山公园中也是 独一无二的。醒狮地球雕塑作为厦门第一座城市雕 塑(“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1998年得到恢复)。意 义很大。通过对它们立碑并加以文字说明。让人们 在公园游览时。更多地了解公园的历史和文化.同 时也丰富了公园的文化内涵。
的近代历史文化公园来规划建设。2008年9月,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厦门中山公园确定为第
二批“国家重点公园”:2009年1月。对花展馆进行
改造建设。
中山公园概述
厦门中山公园于1927年秋始建,1931年建成。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倡导的“天下为公”精神.定名为
“中山公园”。建园时。园内有魁星山、凤凰山;魁星
河、盐草河、蓼花溪:妙释寺、荷庵、功德寺、东岳庙
等著名景点和庙宇古刹;还有孙中山纪念碑、晓春
楼、琵琶洲、挹翠山馆、音乐事和醒狮地球雕塑等精
品建筑。而后又命”期间的浩劫,大 部分景点和建筑被毁.但庆幸的是一些文物古迹仍
有保留。
1983年,厦门市人大通过决议。修复中山公园
2000年12月.因市府大道二期拓宽建设需要。 征用公园用地一万余平方米.市第一幼儿园建设征 地4700mz,公园现有面积11.6万m2。同年公园实 行拆墙透绿和进行绿化改造.从而中山公园成为一 座无围墙全方位开放的市区中心公园。
中山公园在厦门城市发展中的历
史文化地位
1.中山公园与厦门革命历史相连 1929年1月20日和11月5日.先后两次在中
2.中山公园是厦门体育运动发展的见证和文 化活动中心
建园时.南门西侧为篮球场、网球场:南门正中 的纪念碑后为体育运动场:东侧有音乐亭;西侧有 通俗教育社(进步组织。传播新文化思想,在新文化 运动中发挥了较大作用):凤凰山南面有陈文龙祠 (南宋闽广巡抚使。民族英雄林则徐称其为一代忠 臣);花展馆场地原为厦门南洋书院旧址,是南洋画 派的发祥地,南洋画派的代表人物多出于此。
大家谈
刖吾
随着中山公园的发展变化.一直被定位为全市
性综合性公园的特色和功能均不够鲜明.尤其是历
史文化的地位几乎被人们遗忘。2003年5月,厦门
市市政园林局邀请市人大、政协及文史研究、规划
建设等方面的专家.对恢复中山公园历史文化本来
面貌等进行了研讨.同时也广泛征求了包括市民在
内的各方面意见.一致确认中山公园应作为厦门市
南半园,重建宏伟的南大门,修建假山、水池、儿童
戏水雕塑和逸趣园。1985年,在南半园正中.矗立
付开地
孙中山铜像,东门内有孙中山纪念碑,宏伟壮观。 1987年,重修西门,门顶改为屋瓦及无墙式样,高 约13m。1997年,在纪念建园70周年时,决定在公 园南门右内侧草坪,复建醒狮地球雕塑。1998年, 拆除公园内西南侧的司令台,魁星显山露水。虽然 部分恢复了公园的面貌。但是与原规划相去甚远。
1958年厦门市人民体育场修建之前。厦门市 各种体育活动都在中山公园举行。1935年9月福 建省第五届运动会和1937年5月厦门市第一届运 动会规模较大,影响较广。高僧弘一法师曾为厦门 市第一届运动会作词作曲谱写《厦门市第一届运动 大会歌》,饱含抗日爱国精神。
3.中山公园是厦门各种活动的场所 1958年厦门市人民体育场修建之前.厦门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