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20世纪末,德国对旧工业基地普尔区进行了一次具有革命性的整顿和改造,目的在于将旧有的工业区改建成公众休闲、娱乐的场所,并且尽可能地保留了原有的工业设施。
与此同时这个项目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工业景观——埃姆舍公园。
这个改造举动启示了现代设计师们:对待历史遗留的场所,即可保持原貌,也可推旧建新,但这些方式也许都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我们可以将历史遗留场所加以现代改造,既保留了原来的历史文化,又能和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而厦门铁路文化公园的建设正是符合这一设计理念。
一、厦门铁路文化公园概况鹰厦铁路,是中国东南部地区重要的铁路干线,建国初期由于军事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而建造起来的并曾经长期是进入福建的唯一铁路,也是厦门的“生命线”,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福建经济的迅猛发展,运能与运量的矛盾日趋突出,由此福建又陆续修建了赣龙等铁路,鹰厦铁路在福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开始减弱并有部分段路逐渐被荒废。
厦门铁路文化公园设计项目正是对鹰厦铁路延伸线(思明区文屏路至和平码头之间总长4.5公里)进行改造,这段历史文化景观的保护与改造初探——以厦门铁路文化公园为例历史文化景观的保护与改造初探——以厦门铁路文化公园为例王谷龙【摘要】厦门铁路文化公园是厦门历史文化保护和厦门现代化建设相容而生的公园。
它成功地保留了场地的历史文化,又能合理地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对于我们今天历史文化遗产的保留和改造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厦门铁路公园 ;历史文化景观; 景观改造铁路某种程度上保留了厦门本地人对厦门最早的记忆,有着悠久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独特的地理位置。
处理好旧铁路并符合现代化建设成为厦门铁路文化公园的一个重要课题。
厦门铁路文化公园的设计以文化为主题,通过整个线路串联了金榜公园、万石植物园、鸿山公园等周边景点及社区,并划分了四个相互协调又各具特点的功能区:铁路文化区、风情体验区、民情生活区、都市休闲区。
铁路文化区范围从文屏路至万寿路段,长度约850米。
民情生活区范围从万寿路至虎园路段,长度约1040米,是老铁路带状公园的示范段。
风情体验区范围从虎园路至思明南路段,长度约1380米。
这里有一个废弃已久的铁路隧道,长度约700米。
这里的隧道被建成一段人防科普知识和厦门铁路历史的展示馆。
都市休闲区位于思明南路至同文路段,包含了铁路近端和平码头,与厦门中山路较近,在鼓浪屿的对岸,人流量大。
二、厦门铁路文化公园的设计原则及方法2010年10月份厦门市领导调研并决定将铁路进行改造,项目由厦门市市政园林局承建,厦门路桥景观艺术有限公司设计方案,设计者将公园划分为四个区域进行设计,每个区域各具有自己的功能特色,也形成统一的风格。
其所体现的几点设计原则值得借鉴。
首先,设计者尽可能地保留铁路的原有特点,将整个带状的区域设计为自行车与漫步的场地,并利用空旷场地设计成景观节点,提供休息平台。
尽量保留铁路原有的生态和历史风貌,成为老铁路改造建设的最重要的一项原则。
从整体到局部设计都遵循简洁、规律、有序的原则,避开使用大量的灯光布置,也避免造成过度的广告商业气氛,要求体现出铁路本身的魅力与味道。
连绿化改造也遵循这条原则,要尽可能保持老铁路自然的绿化形态,保留原来自然的生态,使其成为一条穿梭于现代都市中的天然绿色走廊。
其次,在绿化方面,由于铁路废弃时间较久,沿线绿化景观都以原自然野生的植物为主,植被比较丰富,沿线部分铁路甚至被花草、乔灌木等植被覆盖。
从成功的铁路公园的景观设计案例中,可以总结出铁路文化公园设计师改造文化遗迹的手法,尽管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废弃地都必须采用同样的方式来进行设计改造。
但作为一种设计的思路和手段,可以在改造中起到良好的效用,总的可以概括为增、艺术生活40删、改、留。
增,既是增加、增强,增加基础设施,如增加小卖部、小月台、路灯、桌椅、公园视觉系统、木栈道或增强文化元素,如铁路文化区的设计提取铁路文化元素以枕木为主要构架设置小品,采用闽南红砖嵌入枕木间隙设置步行道,增强了闽南历史文化特征、增加趣味景观,如浮雕、雕塑等,风情体验区在与山地公园衔接处设置童趣的雕塑,增加休闲绿道的趣味性。
增加的设计手段,主要在于加入现代基础设施,以及融合现代生活为主要手段。
如德国拉茨设计的萨尔布吕肯市的港口岛公园中也常常增添新的休息设施,并且融合旧的场地环境再设计这些设施。
删,既是删除,删除影响整体协调或杂乱的元素,删除不需要的冗余视觉因素,是整合和提高整体视觉形象的手段和方法,废弃与遗留的场地在最初改造阶段都有许多需要删除的元素,综合考虑这些元素的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等价值,进行合理地删减工作。
在铁路公园的和平码头段的终点处,将原本杂乱的周边植物及废弃设施清除,保持了本段场地的简洁和统一,并提高整体的视觉效果。
留,既是保留,包括场地的形式和内容,形式有场地的遗址遗物和生态环境,内容包含场地的原本的气氛和人文风貌。
在历史文化场地是改造活动中,最重要的在于保留这些场地的历史记忆,尽可能延续这些文化景观,所以留的设计手法需要得到重视。
在厦门铁路文化公园的设计中,重点保留了铁路线段,万石山铁路隧道等厦门铁路的历史遗址。
也尽可能保持老铁路自然的绿化形态,营造出一种自然随和的氛围。
在国际上,工业之后的景观常常通过保留、利用和加工老的工业景观要素,传承工业文化传统,增加现代景观内容,诠释了新的景观设计美学,如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完整地保留了原钢铁厂的设施;巴黎贝尔西公园中保留的原葡萄酒厂的酒窖;纽约Gantry Plaza State 公园中保留了以往的货运码头中的铁轨和巨大的铁架。
从厦门铁路文化公园的场地设计中提取增删改留的设计方法,可以看出此公园设计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可以在适合的范围内增设视觉系统,图1 增加趣味雕塑图2 增加基础设施图3 增加浮雕图4 德国港口岛公园中新的休息设施图5 删除杂物改,既是改造,为了符合现代化进行改造,或为了丰富场地进行改造。
如铁路文化区将原本废弃的铁路值班室,改造成整体统一的小卖部,又如利用万石山铁路隧道改造成展示厦门海港文化以及展示鹰厦铁路建设相关历史资料的场所。
如民情生活区,在沿线万寿小区旁利用废旧的铁路机车改造为具有历史风情的服务设置,满足市民的需要的同时突出铁路文化的内涵与景观特色。
改造方法在另外的景观设计案例中也是常见的,如德国格尔森基尔欣北星公园中原工厂建筑被改造成办公室;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中高架铁路改造成新的步行系统,料仓改造成小花园;巴黎比特绍蒙公园将废弃的石灰石采石场和垃圾填埋场改造为风景式园林等。
图6 改造值班室图7 德国北星公园图8 巴黎比特绍蒙公园设计艺术41增强公园整体对外形象,在人流集中的区域设铁路展馆等等。
但整个公园的设计已经发挥它该起的作用了,既保留了厦门铁路的“文脉”又结合现代生活,迎合了大众的需要,也因此获得好评。
三、厦门铁路改造公园的改造成果与启示综合地评价铁路文化公园的设计可以看到多方面的成果。
首先,许多有重要意义的构筑物得到了较好地修复和保护,如果旧铁路、隧道和废弃的铁路车厢等。
大部分的景观元素的功能得到扩展和利用。
如将原本废弃的铁路值班室,改造成风格统一的小卖部。
万石山铁路隧道改造为展示长廊,展示鹰厦铁路段的建设相关历史资料及厦门海港文化等。
其次,厦门铁路的历史记忆得到良好的延续。
旧铁路完整性的保留让旧铁路的历史与文化得以传承,在横向上也产生时空上的延续,铁路带状区域设计作为公园的开放性加深了这种延续。
对于厦门发展有强烈记忆的游客或者对厦门有特殊感情的人来说,铁路文化公园是过去与现实产生交集的点;对于未曾来过的人来说,这里是探寻铁路历史的宝贵场所。
第三,它成为串联万寿片区、万石山风景区、虎溪岩景区及厦港老城区整体的一个协调良好的组成部分。
厦门铁路文化公园已经是邻近单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本身在思想上与功能上与整体有着完整性和一致性,并且在整体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特有的风格,使得整体的效果得到叠加,成为整个区域新的城市建筑及景观序列上的重要一环。
目前中国的许多发展中的城市中,都面临着一个“文脉”问题,城市发展越来越壮大,扩建演变成改建,而许多场地记载了城市的文化和历史,承载了人们对过去的追忆,这些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
如何对待这些产物也是设计人员应该考虑的任务。
而厦门铁路文化公园的设计较好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它既保留了“文脉”又融合了现代,并突出了本地文化和形象,避开了同质化的涌流。
这对于其他城市的景观设计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王谷龙,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参考文献:[1] 颜佩楠,叶木泉.城市历史文化型绿道建设——以厦门铁路文化绿道为例[J].园林,2012(6).[2] 子禾.老铁道慢城趣[J].中华手工,2012(03).[3] 王柔,季翔.旧工业建筑改造的表现语言[J].中外建筑,2007(4).[4] 文娇,吉文丽,杨思琪,葛佩琳.城市工业遗产景观改造浅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3).[5] 董璟,朱晶晶. 城市慢行景观系统[J].装饰,2012(8).[6] 杨陵.城市工业遗产景观改造浅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27(3).图11 杜伊斯堡北风景公园中的金属广场图9 保留铁路与隧道图10 巴黎贝尔西公园历史文化景观的保护与改造初探——以厦门铁路文化公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