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统计分析模板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统计分析模板
2018/10/12
5
统计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
试验目的
总体设计 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分析集 有效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 结论
2018/10/12
6
报告撰写流程
数据核查 统计分析集定义 病例入组与试验完成情况 基线描述 有效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
结论
2018/10/12 7
14
未进入FAS、PPS人群者清单
中心号 1 1 药物号 9 96 治疗分组 A组 A组 未入PPS人群原因 基线主要疗效指标缺失 未完成试验 未入FAS人群原因 基线主要疗效指标缺失
2
2 2 3 5 2
18
101 183 114 76 19
A组
A组 A组 A组 A组 B组
访视时间间隔过长
未完成试验 合并用药违背方案 未完成试验 Cr>133,符合排除标准 未完成试验
校正中心效应---CMH检验
DF=1,P<0.001,扣除中心效应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 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有效率高于安慰剂 对照组。
2018/10/12
40
6.4 亚组分析
探索性:事先无计划
验证性:方案中预先计划 方可做为申报注册依据 常见亚组:病情轻重、疾病亚型等 注意事项:事先明确计划
16
基线描述的统计指标
定量资料:
正态---均数、标准差、最小、最大值
非正态---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最小、最大值
定性资料: 各分类频数(阴性数、阳性数)、构成比 等级资料: 各等级频数、构成比
17
2018/10/12
入组病例人口学特征
FAS PPS
对照组
性别 男n(%) 女n(%) 合计 年龄 N(Missing) mean(SD) median Min,Max 肿瘤 分化 程度 低分化n(%) 中分化n(%) 高分化n(%) 合计 31(0) 51.63(12.63) 51.20 18.16,69.79 8(25.80) 15(48.39) 8(25.81) 31 20(64.52) 11(35.48) 31
标准差、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
协方差分析模型对评价指标变化进行组间比较,考虑基线、
分组、中心的作用,计算各组均数 、95% CI
各中心结果的一致性检验:模型中增加分组与中心交互项
对每组各指标治疗前后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
2018/10/12 31
例
评价某治疗糖尿病新药的有效性,采用随机、双盲双模 拟、非劣效、多中心临床研究
2
5 5
112
70 225
B组
B组 B组
未完成试验
用药时间不足11周 访视时间间隔过长
无用药记录及用药后评
2018/10/12
15
五、基线特征描述
基线定义为随机入组时间
病例特征一般包括:人口学信息、饮食运动情况、疾病情
况等
分中心 /处理组别进行描述
基线描述分析采用FAS数据集
2018/10/12
2018/10/12
24
优效性检验:
97.5%CI(试验药-阳性对照药) > △ P < 0.025(单侧检验), ★试验药优于阳性对照药 97.5%CI(试验药-阳性对照药) < △ P > 0.025, ★无法判断试验药是否优于阳性对照药
2018/10/12
25
注意
疗效的判断标准必须与试验方案一致
3(2.50)
2(1.67) 1(0.83) 118(98.33)
2(1.67)
7(5.83) 1(0.83) 118(98.33)
5(2.08)
9(3.75) 2(0.83) 236(98.33)
安全性分析集
有效性分析集 FAS PPS
117(97.50) 108(90.00)
116(96.67) 107(89.17)
整个试验过程历时18周,其中药物治疗16周 以16周测定的HbA1c 相对基线(0周)变化值作为主要疗效指
标。
根据临床经验规定,如果试验组 HbA1c 不比阳性对照药差
0.3,即可判定试验药有效
2018/10/12
32
1)主要疗效指标治疗前后变化
2018/10/12
33
2)各中心主要疗效指标治疗前后变化
233(97.08) 215(89.58)
2018/10/12
13
试验期间脱落病例清单
中心号
1 2 2
药物号
096 023 101
治疗分组
A组 A组 A组
入组时间
20020526 20020430 20020424
中止试验时间
20020721 20020529 20020522
脱落原因
失访 不良事件 不良事件
定义:试验效应在不同中心存在差异
检验是否存在中心效应 校正中心效应:
定量---协方差分析 定性---CMH检验 生存分析资料---Cox比例风险模型
2018/10/12
38
例
2018/10/12
39
有效率的评价
中心间有效率一致性--- Breslow-Day检验
DF=4, P=0.7037,各中心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 < 95%CI (A药疗效-B药疗效)< △ P1 < 0.025且P2 < 0.025 (单侧检验), ★ A药等效于B药 95%CI ( A药疗效-B药疗效) < -△或 95%CI (A药疗效-B药疗效)> △ P1 > 0.025或 P1 > 0.025 ★无法判断A药是否等效于B药
试验组
39(59.09) 27(40.91) 66 66(0) 51.59(11.32) 51.64 19.56,71.57 18(27.27) 30(45.45) 18(27.27) 66
对照组
19(63.33) 11(36.67) 30 30(0) 52.14(12.51) 51.21 18.16,69.79 8(26.67) 15(50.00) 7(23.33) 30
各试验中心主要疗效指标的基线和差值 10 8 6
HbAlc(%)
4 2 0 -2 -4 试验中心 1 2 3 4 5 6
2018/10/12
基线(试验组)
基线(对照组)
差值(试验组)
差值(对照组)
34
3)主要疗效指标中心效应分析
2018/10/12
35
36
4)主要疗效指标有效性分析
2018/10/12
有效性判定: 试验组 – 对照组差值的 95% CI
( ) 不支持非劣
(
)
支持优效
-0.37
(
-0.14
0.09
)
支持非劣
0.2 0.3 0.4
-0.5
-0.4
-0.3
-0.2
-0.1
0
0.1
试验组好 注:此处疗效指标(终点-基线)为负数,越小代表疗效越好
2018/10/12
0.5
对照组好
37
6.3 中心效应
二、数据核查
1. 核查内容:数据缺失、误填、数据逻辑矛盾等
2. SAS程序核查后,人工校对(主要指标) 3.盲态审核后,锁定数据、揭盲 数据锁定时
二次揭盲
组别(A/B组) 组别( 试验/对照)
8
分析结束时
2018/10/12
三、统计分析集
统计分析集确定原则:
ITT(Intent to Treatment):意向性治疗原则 PP(Per-Protocol):符合方案原则
试验组
39(59.09) 27(40.91) 66 66(0) 51.59(11.32) 51.64 19.56,71.57 18(27.27) 30(45.45) 18(27.27) 66
18
2018/10/12
六、有效性分析
6.1 概述
6.2 有效性分析内容
6.3 中心效应
6.4 亚组分析
2018/10/1219来自6.1 概述分别分析主要、次要疗效指标 分别对FAS数据集和PPS数据集作分析 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2018/10/12
20
6.2 有效性分析内容
统计描述:按组别、中心、时间点、前后差值等描述
统计推断:按组别、中心、时间点等比较
结果报告:
假设检验类型(等效/优效/非劣效,单侧/双侧) 统计分析方法 参数估计、置信区间、P值
5 5 2 3
156 160 112 048
A组 A组 B组 B组
20020423 20020514 20020522 20020517
20020618 20020802 20020607 20020518
失访 其它 失访 不良事件
5
2018/10/12
235
B组
20020507
20020521
失访
非劣效性检验:
97.5%CI(试验药-阳性对照药) > -△ P < 0.025(单侧检验), ★试验药不差于阳性对照药 97.5%CI (试验药-阳性对照药) < -△ P > 0.025, ★无法判断试验药是否不差于阳性对照药 注: △代表有临床意义的差异
2018/10/12
23
等效性检验:
2018/10/12
21
假设检验类型
优效(Superiority):
“试验组(E)优于对照组(C )”
等效(Equival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