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实施方案按照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2015年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以“增产、经济、环保”的施肥理念,推进种粮大户(合作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配方肥;引导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配方肥生产、供应和推广服务、创新补贴资金使用新机制,增强农民科学施肥技术水平,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增产增收、节能减排。
(一)目标任务总体目标:免费为300万个农户(种植业合作社)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继续创建国家级农企合作整建制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示范县5个、省级整建制推进示范县4个。
建立840个肥料试验点或种粮大户(合作社)使用配方肥(缓释肥料、生物肥)示范区,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入户率、覆盖率和肥料利用率。
每个项目县为农民提供面对面指导服务10场次以上;配方肥施用面积达到作物种植面积的30%以上,配方肥用量达到68万吨(折纯)。
具体任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0000万亩,增产粮食44亿斤,节本增效40亿元以上。
省级分别抓泰来县、呼兰区孟家乡、五常市长山乡村青松村整体推进试点。
每个县(市、区)也要抓3个乡(镇)测土整体推进试点。
测土施肥信息上墙覆盖要达到70~85%的行政村。
为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供全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服务,力求每户有一个明白人,每村扶持3个以上测土配方施肥科技示范户。
81个项目县(市区)三大作物施肥配方要达到1200个以上,并向社会公布。
2015年,按照3-5年一轮回的测土要求,全省计划测定11万个土样,按照补贴额度,每个项目县(市、区)要采集分析土壤样品500-2000个。
统筹安排3414田间肥效试验、肥料利用率试验、缓释肥料免追肥试验、有机肥试验,大豆营养套餐、水稻“四节”栽培技术示范等相关试验数量10个以上。
建万亩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2-3个、千亩示范片15-20个、百亩示范方50-70个。
因地、因作物引导农民施用缓释肥、生物有机肥、大豆根瘤菌肥等环保型肥料,逐步提升耕地质量。
(二)项目补贴内容及额度1.补贴内容及额度(1)土样采集与测试。
今年重点为配肥站服务区域的种植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进行采土测试。
项目县农技推广中心要指导并组织配肥服务站深入到村屯,帮助或指导农户采样,由项目县(市、区)农技中心负责测试化验。
一类项目县采集测定土样2000个。
二类项目县采集测定土样1500个。
三类项目县采集测定土样1000个。
四类项目县采集测定土样500个。
每个土样采集、化验费用补贴120~140元(包括采土袋、标签、纸袋、土样制备、化验试剂、水电费、取暖费、运输费、野外调查采样费、科技人员采样补助等费用)。
(2)数据整理、配方会商与测土信息发布。
优化配方设计、测土数据录入管理、专家会商、肥料信息采集调查、测土数据审核等费用。
通过媒体、墙体、公益性广告、宣传栏、展示牌、手机信息化服务等发布施肥指导意见、施肥分区图、施肥推荐表、施肥建议卡等,每个县(区)预算费用2-3万元。
(3)农户调查、地力监测、技术培训与指导。
每个县(区)对50-100个农户(3、4类项目县取下限)开展作物施肥跟踪调查、土肥专业数据统计分析以及肥效定位监测点补贴差旅费、监测点维护;县乡两级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培训宣传,对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和肥料配方师培训补贴,网站管理费用3-6万元。
(4)建设配方肥示范展示区及整村推进。
示范区内要有生物肥、有机肥、缓释肥、配方肥等生态环保肥料。
一类、二类项目县(市、区)要在种植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建1~2个示范片,面积在1~2万亩以上,补贴1~2万元。
81个项目县(市、区)都要建立村级示范方3~4个,每个村有1~2个测土配方施肥科技示范户;示范区补贴1~2万元。
(5)地力评价书籍出版、化验员培训、易耗品仪器设备补充及化验室质量认证。
对化验员进行轮训及地力评价书籍出版;根据实际情况对仪器设备更新(定氮仪、振荡器、消煮炉、粉碎机等小型仪器设备、GPS定位仪,补充易耗药品)每个项目县(市区)计5万元。
计划对逊克县、东宁县的化验室进行质量认证相关费3万元。
(6)各种肥料试验示范补贴。
全省预计支出214万元。
①肥效3414试验。
每县(市、区)布置3-5个,每个试验补贴0.3-0.5万元。
每个项目县补贴1-1.5万元。
②肥料利用率、缓释肥和化肥减量试验。
承担的项目县(区)有阿城、呼兰、依兰、双城、五常、巴彦、木兰;讷河、龙江、依安;爱辉、北安、嫩江、逊克、北林、绥滨、富锦、虎林、穆棱、林口、庆安、望奎、肇州、肇东、肇源、密山、逊克、海林28个县,每个项目县(区)补贴1万元。
③阿姆斯生物肥(有机肥)、金正大缓释肥试验,SODM尿素试验、陶氏伴能肥、化肥减量试验。
承担的项目县有阿城、呼兰、东宁县、肇州县、北林区、木兰、依兰、牡丹江市,巴彦、双城、肇东、明水、五常、尚志、北安市、嫩江等,每个项目县(区)补贴0.1-0.8万元。
④大豆根瘤菌及营养套餐施肥示范。
有克山、克东、拜泉、林口、富锦、桦南、宝清、爱辉、北安、嫩江、五大连池市、逊克、孙吴、嘉荫、海伦、绥棱16个县(市),每个项目县(区)补贴3万元。
⑤京福龙植物酵素和水稻施肥示范。
承担的项目县有哈市道里区、呼兰区、绥棱、桦川,海伦、宾县、方正、通河、五常市、宁安、林甸等项目县,每个项目县(区)补贴2-3万元。
2、工作要点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协调、创新发展”的原则,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环节开展6项工作。
(1)野外调查及采样测试。
在采集土样的同时,要进行实施区地块和农户施肥情况调查,掌握项目区土壤立地条件与施肥管理水平,以完善充实地力档案建设。
积极与配肥站配合进行采土并主动接纳种植业合作社(种粮大户)送样测试,同时要求项目县采集和分析土壤样品达标。
(2)田间试验与配方设计。
在玉米、水稻或大豆作物上,安排田间肥效试验3个以上。
郊区项目县在蔬菜等经济作物做“2+X”肥效试验1-2个,大豆根瘤菌、硫包衣缓释氮肥和有机肥试验3个以上,微量元素单因子肥效试验1个以上。
审核测土配方施肥参数,分区域、分作物制定施肥建议卡。
(3)配肥加工及示范推广。
按照“区域配肥站个性化配肥和大配方小调整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加工配方肥。
建站二年的,年度配肥量要达到1000吨以上;建站三年的,年度配肥量要达到3000吨以上;建站四年以上的,年度配肥量要达到5000吨以上。
每个配肥站、供肥点都要有“配方师”面对面地为农民答疑解惑,指导农民科学选肥、用肥,配方肥施用面积达到种植面积的40%。
每个项目县(市、区)在1-2个乡(镇)建成2个万亩以上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在5个村建千亩的示范方,每个村设立固定的测土配方施肥信息公告专栏,为农民指导服务,展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效果,带动引导农民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4)宣传培训及数据库建设。
利用黑龙江乡村广播、农业电视台频道、报刊、明白纸、现场会、讲师团等形式,加强对农技人员、肥料生产经销企业配方师的培训。
大规模宣传培训要达到2200次以上,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宣传到村、指导到田,普及科学施肥知识,使广大农民逐步掌握合理施肥量、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宣传培训收益人数达到350万人次以上。
以农田和农户施肥状况调查、田间试验和分析化验数据为基础,收集整理历年土肥资料和监测数据,按照规范化的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字典要求,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或耕地肥力档案。
(5)效果评价及技术研发。
通过施肥效益动态监测跟踪了解农民施肥情况,及时汇总上报肥料需求和使用信息。
因地制宜建立专家咨询系统、秸秆造肥(蘑菇废菌料再利用)示范点、根瘤菌应用示范区。
注重秸秆有机肥科学堆沤,沼渣、沼液利用,秸秆直接造肥抛撒一体机的研发与推广。
(6)完善耕地地力评价。
利用土壤调查、分析化验数据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等资料,按照年度工作目标,进一步完善耕地地力评价工作,对今后科学施肥发挥指导作用。
二、省级测土配方施肥专项资金项目(一)建设内容与补贴标准2015年省级财政安排测土配方施肥专项资金800万元,主要用于配肥服务站建设、土样数据抽检、全省耕地地力评价汇总影像数据更新。
1.区域配肥站建设。
具备建立区域配肥站的客观条件,建站有积极性。
按照各地耕地面积,每50万亩耕地建设1个配肥站或种植面积大于1万亩的新型经营主体。
2015年新建配肥站19个,每个配肥站省财政补贴35万元,总计665万元,用于购置配肥主体设备。
设备安装及厂库房建设改造、配肥监、检测设备资金由企业自筹。
2.土样数据抽检核实费用。
农业部每年对各省项目化验室检测质量进行一次抽检,同时要求各省进行自检。
2015年全省预计抽检土样样品9600个,每个抽检样品检测费50元,共需费用48万元。
3.省级地力评价汇总影像数据更新。
2015年将对承担全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87个项目承担单位进行全省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汇总,为确保图件准确度和信息量,需要卫星影片进行核准、数据更新,提取详尽耕地基础信息,建立属性、空间数据库。
87个县(市、单位)平均每个县需1张卫片,每张价格1万元,共需87万元。
(二)工作要求1.搞好配肥站试点县的选择工作。
配肥站建设要优先选择有积极性、政府领导重视、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实绩突出、能够提供配肥站基础设施条件的县(市、区)进行试点,经考核条件不具备的要及时进行调整。
为了节省投资和加快建站速度,应尽量利用现有场地、厂房设施进行适当维修改造。
建站地点要选择在交通便利、有动力条件、方便服务农户、方便管理的地方。
试点县为配肥站提供的场地、厂房可采取租赁或入股的方式。
2.组织好企业、设备招标工作。
配肥站经营单位由各项目县进行公开推荐,报省土肥管理站进行统一考核后确定。
对于不具备经营条件的或经营不善而不能发挥配肥功能的,由省土肥管理站统一调整。
区域配肥站建设及经营,采取谁投资谁经营的办法。
配肥站经营单位原则上在项目县当地的肥料生产、经营企业中产生。
省级财政配肥设备采购补贴资金拨付到各项目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待设备验收合格后再支付给设备中标企业。
配肥设备采购由省里统一分配建站指标,招标条件、设备参数、企业资质名单等由省里统一确定。
鉴于各项目县配肥设备数量较少,无法形成规模招标、提高节支率,为此在省里监督指导下,由各项目县组织联合招标。
省财政补贴所形成的固定资产,由省土肥管理站代行监管。
3.把农户测土工作落到实处。
实行按农户测土可以进一步调动农户测土配方施肥的积极性,要按照农户自愿的原则,分户采样、分户测土、分户建立数据档案。
各县要改变过去由县农技中心直接采样的做法,由农业技术人员将采样的要求和方法传授给农户,由农户自行采样、送样,这样既能节省采样费用又调动了农户参与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