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人民的表现让世界人民为之折服点赞。
请以“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文题详解】:这是一个很文艺,富有诗意的作文好题目。
要写好,却不容易。
如何写作呢?首先要认真、细致、深入的审题。
标题是一个判断或命题。
包括两个关键词:一是“你的样子”,既指外在面貌,更指精神面貌。
二是“中国的样子”,指的是国家形象和国家的精神风采。
基于这一初步理解,我们就可明白:“就是”两词决定着作文题必须就“同质精神”作文章。
先想一想“你的样子”:若是指人,可以是“忙碌”,为抗疫而奔波、而战斗;可以是“无畏”,不惧风险,勇敢逆行;可以是“坚韧”,或是长期坚守在疫区,或是忍住动性“宅”在家里;或是“拼搏”,拼时间,拼速度,拼狠劲儿……可以是医护人员满脸伤痕累累的样子;可以是工地吃饭,工地休息,睡着了依然能看出一脸疲惫不堪的样子;可以是为了上战线同疫魔抗衡,写下请战书,摁下红指印,而后向着武汉义无反顾逆行的样子……若是指地,可以是“武汉”,坚挺、忍耐、奋争、顽强、勇敢……要注意的是,无论“你”是指人,还是指“地”,都要注意你描述的是代表,是典型,是一个个强有力的“点”。
在布局上可以这样考虑:中国的“你”精准判断、深入抗疫一线的“你”带病坚守战场的“你”不留名姓、不需收条为灾区默默捐款的“你”剃光了一头秀发的“你”……这一些“点”,一定要具体,一定要生动,一定要有代表性,一定要对应“中国的样子”。
再想一想“中国的样子”:践行生命至上愈是艰险愈向前,在困难中砥砺奋进不向困难屈服,不被疫魔吓退无私奉献,襟怀宽广(胸中不仅装着自己,更多地装着别人)……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样子”实是中国形象、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高度结晶。
其次是“对接”与“挖掘”。
很多同学在此次作文中往往少了这一重要一步——“对接”与“挖掘”。
先说如何“对接”:举个例子,你就懂了。
“你的样子”决定了“中国的样子”。
若是“人(生命个体、精神代表)”,不要谈“团结”。
若是“地(一个城市,一个群体)”,就可以谈“团结”。
接着说如何“挖掘”:这里的“挖掘”指的是对应性挖掘,而非单方面的“你的样子”或者“中国的样子”的挖掘。
此次有同学的作文,就写成了“他们的样子”“中国的样子(中国精神)”,由经验和技巧不足带来的写作遗憾,实在令人叹惋。
这里还是举个例吧。
“对接”与“挖掘”,的办法就是将标题丰富化。
如:逆行而上,不断研测的你,就是中国为民赴命的样子;不留名姓、不需收条为灾区默默捐款的“你”,就是中国有担当、有情怀的样子:……最后是艺术化构思:若是记叙文,可以是蒙太奇组合或人物精彩典型片断拼接+重章叠唱式的咏叹;若是议论文,可采用如下纵向评价式结构:“你的样子”,就是中国历史的样子;“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现在的样子;“你的样子”,就是中国未来的样子。
核心主题,谈“中国精神传承”。
由以上观之。
要写“好”作文,一定要有写“好”作文的意识,愿意投入时间与智慧;还要不断积累写“好作文”的经验与技巧。
(龚志华)【佳作赏析】: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2020年,己亥末,庚子初,春天姗姗来迟。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中国大地。
一时间,人们谈“疫”变色,然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一个个高大伟岸的形象站立了起来,一个形象,就是一个时代,每个时代,都有英雄的中华儿女,他们的样子,就是最美中国的样子。
你的样子,是人们可以依靠的一座山。
钟南山院士,84岁了,疫情之下,他呼吁大家不要去武汉,而自己却踏上了列车,去了危险之地。
我们记住了他的哽咽、他的眼泪。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钟南山院士敢说真话,勇挑重担,就是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爱。
你的样子,是生命呵护生命的白衣天使。
肖思孟,90后援鄂医疗队员。
到前线三天,就剪掉了自己的一头长发。
一个个医护人员身穿笨重的防护服连续10多个小时的连轴工作,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脸部被面罩压出一道道红印……不是长发飘飘才叫可爱,也不是浓妆艳抹才叫美;那一道道在脸上勒出的血痕就是中国最美的样子你的样子,是挺身而出,坚韧如磐的背影。
除夕夜,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医疗队450人驰援武汉!除夕夜,出征夜!他们中有曾参与汤山抗非的队员、有主动放弃休假的的医学博士、有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工作者、更有接到消息立即返程的人。
人民军队为人民,疫情面前,是这些军人为我们抓住那道名为“生”的光亮。
其实,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是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拦住死亡的屏障,是他们用铁血情怀唤起全国人民的众志成城。
你的样子,是在监控底下匆匆出现的17秒。
那天,您走进山东日照东港区的一个派出所,留下一万块钱,随钱附上纸条“给白衣天使加点儿油”,落款“东港环卫”。
后来找到您才知道,您叫袁兆文,68岁,每个月的收入只有600多元。
但是这17秒,您是最称职的环卫工人,因为您同时还清洁了我们的心灵。
你的样子,是短短10天,造就了火神山、雷神山神话的“基建狂魔”;你的样子,是深夜坚守在疫情监测点的巡值人员;你的样子,是写下请战书,摁下鲜红指印,而后向着武汉义无反顾逆行的背影;你的样子,是向家乡,伸出援手的一个个侠义商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今天的我,立志成为你的样子!你的样子,就是最美中国的样子!2020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莫让占有取代心性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一本好书,我们往往先把它买下来,然后抛诸脑后;一首好诗,我们总是先把它收藏起来,然后再难想到细细地咀嚼它、品味它。
我们似乎占有了很多东西,但是它们却从未真正丰富过我们的心灵。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佳作赏析】:莫让占有取代心性“书非借不能读也”,袁枚早在自我的借书记中便曾提出这样一句话。
的确,无论于书于诗,我们都愈发显露一种占有的本能,可在把他们买下、收藏起来后,却总抛诸脑后,再难想到细细地咀嚼、品味它。
我们似乎总在占有,占有了很多东西,可它们却从未真正丰富过我们的心灵。
我们占有,却将“占有”这一过程作为了书籍、诗歌的最终目的。
或作为物欲大行其道、感性生活踪迹难寻的快节奏生活的一种金钱的代偿机制,或作为一种现实中价值难以确立的窘境中难得的主体价值快感,亦或仅仅将好书标榜为一种阶符号、所谓“文化”象征,以此包装自己空虚的无处可依的孤寂魂灵,我们用占有,满足内心的虚妄价值感,本出于理性生活的感性平衡,却也因过度占有,忽视了所占之物。
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也就是说,我们用“物”的表象价值取代了其之为“物”的涵养价值,偏执于“物”之一端,而忽视了其“仁”之心灵一端。
王开岭曾说:“我在现代人轻薄的裙摆中窥见的是诗意的贫乏和溃败。
”就本质而言,其皆出于我们这种束之高阁的惰性。
多少装饰华美文艺的书店充斥着蜂拥而至的“顾客”,《百年孤独》作为畅销书摆在多少人的书架上。
可又有多少“读者”愿真正静下心来,走进布恩迪亚上校百年一轮回的孤独?《我与地坛》中史铁生的苦与泪与恨与悔,夹以生命回溯的人生宇宙观,又有多少人能感同身受?《红楼》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字字辛酸与血泪,又真正扣动了多少心灵,而非停留在“四大名著”收集齐全的书架上积灰?我并非批驳“占有”,而是反对“占有在阅读“感性体悟中的上位。
这种“占有”,实际只是一种错误的“拿来主义”,一味拿来,却始终只停留在外表上的碰触,拥有,无法化作自己的东西,真正汲进其骨髓,与之合而并一。
其便永远为物,为包装,为不属于主体的次要废物。
书与诗需要对话,平等的,温柔的对话,而非由上而下、居高凌下的占有与弃置。
孔子也曾“忧道而不忧贫”,他所担心的不是无法占有,而是无法得道。
他主张的“自愿贫穷”,也可理解为一种“自愿舍弃”,关键在于一种超越,超越物质多寡,占有与否的是非,由此秉持人之主体性,主动地“好学”,“求学”,其好学之心至,便成“仁”,便为一种“不厌不倦不弃”之心,其“见于行”,便成“道”,故而关键在“学”、在“行”,空有书籍却无法成之以好学之心,行之以仁人君子之意,便永远无法获得真正的“道”,与超然物外而我心自足的充盈心境。
能够占有固好,不能拥有亦无妨。
关键是品读,细嚼,与作者,与人物合而化一,真正用“心性”走进文字,走进18年诺奖得主笔下“茶壶的世界”,细细品读,正如简·奥斯丁用细毛在象牙上细细勾勒一样,真正地从人物的一思一行,一叹一默中品悟人生,触碰心灵,跨越百年而不灭的文学之火,以读绵延之。
莫让占有代替心性,莫让忙碌成为心灵的铁栅栏。
莫让诗与书,莫让年微与崇高,莫让平庸与伟大,在外界信息狂降与心灵的浮躁怠惰中丧失其应有的光芒。
真正的“读”,或由占有起,杂与心性,表现为心灵真正的富足与充盈。
2020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漫画作文欢迎老师踊跃投稿,以维持公众号的日常运转。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文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
为漫画材料作文。
漫画类作文题,其实也是材料作文题。
考生需要仔细观察和思考画面特征与构图要素之间的关系,仔细品味画中的语言文字,从特征中找到画面“主题”,从关系中找到“内在关联”,从而准确画面的显性主题或内在寓意。
还需依据画面寓意,展开联想,分别从相关、相似、相对、相反、因果、条件等方面联系现实生活,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侧面来思考画面与现实的关联,从而确定主题及立意的方向。
这是一道漫画作文题,针对漫画题,要抓住三个关键要素:第一,标题,第二,漫画配文,第三,漫画图片内容。
这个漫画并没有给标题,因此第一个要素可以忽略。
漫画中的配文是“翻来覆去咋就睡不着了”“高考来了”。
根据配文,我们很快可以得知,这是一种高考前的焦虑感。
也就是高考要来了,于是考生紧张,焦虑,以至于无法入睡。
因此,第一种立意就是:如何看待考前焦虑?结合漫画可以知道,这种焦虑,不仅仅是学生有,父母也有,因为他们也同样睡不着。
所以,写考前焦虑,要提到家长。
在某种意义上,也正是因为家长的过分关注和期待,无形之中给了孩子很大压力,才让他(她)考前睡不着。
这里,就可以引出第二种立意了:探讨家庭教育中,父母和孩子的关系。
注意,因为漫画里面有“高考”、“考前”等关键词,必须围绕考试和教育,去谈父母和孩子的关系。
不要笼统去谈,要不然,会有偏题的嫌疑。
比如,父母应该关心孩子的状态,考前多给他们减压,孩子也要理解父母的期许,好好学习,用心考试,不让父母过度操心。